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2016年9月~2017年12月微创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组)与后外侧入路同时重建外旋肌群(对照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髋臼外展角、柄假体颈干角、髋臼前倾角、髋臼假体直径、术后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1、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SS)。结果DDA组手术切口长度(9.5±1.2)mm,明显短于对照组(15.1±1.1)mm(t=-21.920,P=0.00);术后引流量(263.7±11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428.0±165.8)ml(t=-4.996,P=0.00);术后下地时间(1.9±0.9)d,明显短于对照组(4.6±0.6)d(t=-16.769,P=0.00);术后72 h内VAS评分(2.3±0.5)分,明显小于对照组评分(2.6±0.5)分(t=-2.552,P=0.013);术后1个月HHS评分(75.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2±7.1)分(t=3.703,P=0.000);术后6个月2组HHS评分分别为(94.4±2.1)、(93.4±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P=0.055)。DAA组1例发生无移位大转子骨折,2个月后恢复,对照组发生1例脱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35)、2.2%(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轻,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早,早期髋关节功能好,早期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组和DA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部分负重锻炼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病例,共有128例,分为DAA组(57例)和PA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Harris评分;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出血量(232.4±28.6)mL低于PA组出血量(382.3±37.5)mL,DAA组下地时间(1.8±0.7)d低于PA组下地时间(4.3±2.1)d,DAA组住院时间(7.4±1.9)d低于PA组住院时间(9.2±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A组的手术时间(112.2±12.6)min长于PA组(98.4±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3±0.9)分,Harris评分(84.3±4.2)分;P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9±1.3)分,Harris评分(80.6±6.5)分;DAA组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时DAA组的VAS评分为(1.5±0.8)分,Harris评分(92.2±5.3)分;PA组VAS评分为(1.3±1.1)分,Harris评分为(90.5±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1.3±3.3)°,外展角(39.8±5.4)°;PA组术后假体前倾角(20.6±4.3)°,外展角(41.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量小、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假体位置良好等优点,短期临床疗效与后外侧入路均较为满意,长期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方直接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我科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20例,良1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7.5%),包括股骨距骨折、脱位及大粗隆滑囊炎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10例(25%),其中股骨距骨折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脱位2例,大粗隆滑囊炎1例;两组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直接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可减少手术创伤,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组和DA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部分负重锻炼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DAA组明显长于PA组(P 0. 00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部分负重锻炼时间DAA组明显短(少)于PA组(P 0.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AA组明显低于PA组(P 0. 05)。两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6个月DAA组明显高于PA组(P 0. 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与PA相比,采用DAA行THA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利于患者早期锻炼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髋关节影像学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PLA组比较,DAA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早、术后1个月步频快和10米步行测试所用时间短,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长、术后初次下床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1周及1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血清CRP、肌酸激酶(CK)数值明显低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周、1、3个月HHS评分明显高于PLA组,P<0.05;但两组术后6、12个月HHS评分以及术后1月两组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双股骨偏心距差和双下肢肢体长度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比PLA,侧卧位DAA行THA创伤更小、功能恢复更快、早期临床疗效更佳,该术式不需要特殊手术床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行单侧THA的116例患者列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SuperPATH组58例,后外侧组58例,分别采用相应手术入路行TH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SuperPATH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方面优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vs 10.34%,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7个月,平均(27.32±6.54)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髋关节功能逐渐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关节脱位、骨折或疼痛突然加剧等不良事件。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个月时,SuperPAT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THA具有减少医源性损伤、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59-1764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 12例(17髋),后外侧入路(PLA) 14例(20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中DAA组中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无不良后果。PLA组中,2例由于前方软组织松解困难,术中加用前入路切口暴露关节囊。DA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LA组,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而PLA组有2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在麻醉辅助下手法复位,之后未再发生脱位。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相应活动方向,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假体松动和肢体长度不等等并发症。[结论]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可以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且创伤更小,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脱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行THA患者按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外侧入路(25例),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38例)。观察两组患者暴露时间、切口长度、假体安装位置;记录患者术后2周、12个月HH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暴露时间及切口长度A组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及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双下肢长度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THA中,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暴露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暴露少;但前外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能够获得较快的术后康复和较好的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19日至22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微创直接前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学习班顺利举行。受马金忠教授的邀请,国际著名微创关节置换专家——来自奥地利Innsbruck大学附属医院的Michael Nolger教授专程前来为全体学员作了关于微创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精彩报告。此次有幸征得Nolger教授同意,将报告内容翻译整理如下,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62~85岁。分为OCM入路组(20例)、常规前外侧入路组(20例),两组均为首次单侧关节置换。统计两组的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5.0±67.9)mL和(625.0±82.3)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5);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96.0±93.9)mL和(399.0±162.7)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5),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符合标准并接受单侧THA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实施Super PATH微创THA(微创组),20例实施常规后外侧入路THA(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感染)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组在切口长度[(7.14±0.33)cm vs(11.75±0.18)cm,P0.05],术中出血量[(130.00±10.88)ml vs(236.25±13.27)ml,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6.05±3.19)g/L vs(34.75±2.45)g/L,P0.05]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7.90±1.25)h vs(28.10±1.25)h,P0.05]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微创组在术后24h疼痛VAS评分[(2.05±0.76)vs(3.95±0.69),P0.05]及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74.65±1.93)vs(64.85±1.46),P0.05]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半年,两组间在VAS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手术入路是影响髋关节置换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不同入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p入路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1(57.96±15.46)岁;DA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6(59.88±13.56)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SuperCap入路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DAA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术后1 d髋臼外展角、术后1 d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Cap入路组术后3 d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前入路组(P<0.05)。结论:SuperCap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可以媲美DAA入路,且软组织损伤更小,能够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学习曲线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0月本科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前侧入路63例(DAA组),前外侧入路65例(AL组)。比较两组临床与检验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DAA组出现1例大转子骨折,术中给予钢丝固定,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AL组出现3例出现臀中肌无力。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及下床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AL组(P0.05);DAA组术后第1 d VAS评分显著低于AL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个月,DAA组的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大于AL组(P0.05);之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方面,术后3、7 d,DDA组的ES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AL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股骨颈干角、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直接前侧入路比前外侧入路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运用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比基尼(Bikini)入路和前外侧小切口(OCM)入路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效果,对两种手术入路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80例(80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排除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和既往髋关节手术史患者。其中行经Bikini切口的前入路40例,OCM入路4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6±10)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术后输血率、切口长度、肢体不等长发生率、住院天数、围手术期Harri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股四头肌和髋关节外展肌肌力恢复时间、血清股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量、影像学表现及手术并发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效果。 结果80例患者平均随访(6.5±2.3)个月。与OCM组相比,Bikini组患者的髋关节外展肌肌力恢复时间略短,术后血清CK、CRP变化量少。而在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术后输血率、手术切口长度、肢体不等长发生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及影像学表现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Bikini组和OCM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方面均出现了前10例患者与后30例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 结论Bikini入路与OCM入路均能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Bikini入路对肌肉损伤小,炎症反应弱,外展肌肌力恢复快。两种手术入路均存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符合选择标准的17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入路组(采用直接前入路行TKA)和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行THA)。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UCLA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8.9(24~6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入路组相比,前入路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6周时UCLA评分及HHS评分较高(P0.05),但在之后随访中2组VAS、UCLA评分及HH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行THA术后早期疗效优于后入路,但术后晚期2种入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17例患者在MAKO机器人辅助下行THA.术前行腰椎、骨盆和同侧膝关节CT扫描,建立一个三维模型,输入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全髋关节系统,确定假体组件的大小和位置.术中对骨性标志登记,在机械臂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