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组共随访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32例32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3岁。本组患者全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UCL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摄标准双髋正位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2.5分增加到术后93.6分,UCLA评分由术前3.2分增加到术后8.1分,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感染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尽量采用生物型假体,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54例60髋,男28例32髋,女26例28髋,年龄22~62岁,平均(42.3±12.5)岁。术后患者均进行定期临床与影像学随访16~45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采用Harris,UCLA,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38.3分增加到术后95.4分;UCLA评分由术前3.6分增加到术后7.9分;VAS评分由术前8.8分降低到术后1.8分。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Tri-Lock BPS)应用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使用Tri-Lock BPS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210例(228髋),对比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生命质量SF-12量表评分,分析影像学结果,记录与股骨内置物相关的并发症。[结果]至末次随访时,188例203髋(89.04%)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0±5.98)个月(24~3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60±6.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07±2.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97髋(97.04%)优,6髋(2.96%)良,优良率100%;患者术前生命质量SF-12量表PCS:(28.44±4.38)分,MCS:(53.25±5.11)分,末次随访时PCS:(52.93±2.42)分,MCS:(60.47±1.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3髋股骨假体影像学资料均评定为稳定骨长入,未发现股骨柄周围透亮线、假体周围骨溶解或假体松动及假体柄下沉超过3 mm病例,无死亡及翻修病例,1例1髋(0.50%)术中安放股骨假体时发生股骨距劈裂,5例5髋(2.46%)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4例4髋(2.00%)出现偶发性股区痛。[结论]Tri-Lock BPS假体初始稳定性佳,早期骨长入良好,短期应用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3例(1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岁(22~51岁)。术后平均随访3.8年(2~5年),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分,根据Gruen股骨分区法和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作影像学分析。结果 13例(18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3分(0~38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7.3分(54~94分),疗效优6髋,良10髋,可2髋,优良率为88.9%。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5.4°(0°~105°)提高至术后平均192.6°(78°~22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1.1%(2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使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脑卒中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选择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排斥反应、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随访时间7~19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定量评价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6.19%(16/21)(P0.05)。[结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股骨颈骨折,可避免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对于患侧肢体肌力≤Ⅲ级的病例选择性使用,配合积极的术后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28例(33髋),采用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3±5.7)分提升至术后平均(87.4±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结果优24髋,良5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7.89%。双侧下肢长度差由术前的1.0~5.0 cm恢复至术后的0~1.7 cm。随访期内无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X线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1997年3月~2002年6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41例(47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中期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根据骨盆正位和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股骨、髋臼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得到至少5年随访的41例(47髋),术前Harris评分为42.4±6.4(24~49)分,最后1次随访评分为91.8±4.4(74~100)分.至最后1次随访时无1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2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6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Kaplan-Meier分析假体的生存率1.0(95%可信区间,0.98~1.0).[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为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07年11月以来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76例(91髋)患者进行随访。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患髋侧位片,判断股骨及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变化,并测量髋臼内衬线性磨损量。[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68例(82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1%,随访时间平均为48.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5~86分),末次随访时为93分(53~99分),优良率为90.2%。术后1例患者发生与活动相关的大腿痛,影像学上9髋股骨假体发生早期不稳定,14髋发生应力遮挡,5髋发生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或翻修病例。[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但存在一过性大腿痛、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假体磨损等并发症,故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23髋)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UCLA活动评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4±7)分上升到术后(89±6)分,UCLA活动评分由术前(2.4±1.15)分上升到术后(6.5±0.5)分,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X线检查假体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189-1193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治疗Perthes病后遗症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对2004年2月~2013年10月间因Perthes病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而行全髋置换术的33例患者(33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18髋和女性15例15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46.8岁(24~72岁),全部病例均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重建髋臼和非骨水泥柄重建股骨近端,其中11髋使用组配式股骨假体。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系列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3.4个月(26~1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7.6分(15~56分)提高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92.8分(70~100分)(P0.001)。术后有7例患者仍然存在中度至重度跛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1例和术中股骨距骨折4例,未发现假体无菌性松动及深部感染病例。[结论]尽管技术上存在众多难点,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erthes病后遗症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某些并发症发生率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组配式S-ROM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19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S-ROM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按Crowe分型,CroweⅢ型11例11髋,CroweⅣ型7例8髋。手术采用在真臼位置磨锉加深重建髋臼,股骨侧选用S-ROM组配式假体,复位困难者行转子下截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1例股骨近端裂缝骨折,用双股钢丝环扎固定。术后有2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有1例患者大转子上方发生异位骨化,但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未发现感染、骨质溶解、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8年(6个月~5年)。HHS评分由术前平均38.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5.2分。[结论]S-ROM假体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理想选择,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仿生双动全髋置换术治疗Crowe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25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检查及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25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后比较术前Harris评分明显提高,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结论]仿生双动全髋置换术是治疗Crowe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可提供坚强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0例36髋,其中6例双侧,24例单侧。采用S-ROM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或接近于真臼水平植入。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30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27例32髋获得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48个月。2髋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7±3.7改善至术后89.1±2.9。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无须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并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分别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和非骨坏死髋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5年8月共有73例84髋于本院施行了HRA,其中,ONFH 21例(23髋)定义为ONFH组,其他非骨坏死髋疾病52例61髋,定义为非ONFH组。测量髋关节活动范围(ROM)和Harris评分。此外,患者接受髋关节X线片、CT或MR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 ONFH组和非ONFH组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术后髋关节ROM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P0.05);尽管术前ONFH组患者的屈伸ROM小于非ONFH组(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各向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ONFH组和非ONFH组股骨头囊性变直径、髋臼假体外展角和股骨假体柄干角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3例不需要翻修的并发症:ONFH组4例,非ONFH组9例,所有患者均无股骨颈骨折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ONFH和其他病因的患者在HRA术后可获得相当且满意的假体生存率和临床疗效。HRA为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且要求良好中长期疗效的患者提供了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紫金县人民医院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4例(206髋)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排除合并髋关节感染、恶性肿瘤、患肢神经肌肉疾病者,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9年,临床观察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并发症、影像学检查评估假体稳定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结果共116例(126髋)获得完整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0.3±1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6.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4,P0.001)。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7例7髋)、脱位(3例3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异位骨化(11例11髋),手术部位浅表感染(3例3髋)。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髋臼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88%,股骨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100%。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的中期生存率满意,并发症少,临床结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1例11髋,女24例28髋;平均年龄(52±6.7)岁.CroweⅢ型27例31髋,Ⅳ型8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2.5±5.3)分.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6.3±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33髋,良5髋,可1髋,优良率97.4%.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光带及松动表现.2例出现术中髋臼骨折,根据骨折稳定性,经多枚螺钉或结构性植骨后卧床6周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5例6髋出现Brooker Ⅰ级或Ⅱ级异位骨化.1例于术后1年因外伤发生假体远端骨折.结论 对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进行精确测量与评估,术中彻底松解软组织,正确处理髋臼和股骨,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骨性融合的髋关节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本组32例(36髋)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手术时平均年龄36.5岁。自发性骨性融合20髋,手术融合16髋。平均融合时间为18年7个月;术前16例主诉周围关节疼痛;27例严重跛行和畸形。随访时间平均6年11个月(4~10年);对其临床及放射线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2.7±9.2)分提高到术后的(85.1±8.1)分;平均髋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位、屈曲86°±10.1°、外旋25°±6.2°、内旋20.1°±5.3°、外展29.7°±6.3°和内收21.3°±5.1°。X线影像学表现:髋臼侧骨溶解5例,髋臼假体松动1例,股骨柄松动1例,异位骨化形成10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骨性融合的髋关节,可以缓解周围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平衡下肢长度和矫正髋关节畸形,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经验。方法1997年4月-2000年4月,对16例1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14例,双侧2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年(32~46年)。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10mm。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非水泥髋臼假体处理髋臼内陷的适应证、手术技术以及术后疗效.[方法]从1998~2009年,共38人(46髋)伴有髋臼内陷的患者接受非骨水泥臼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4髋,女12髋,平均年龄45岁.其中14髋术中行自体骨移植,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回顾分析手术技术,使用Harris、Charnley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用髋关节止侧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8.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5.1分,平均Charley评分由9.1分提高到15.7分.术后股骨头中心位置较术前外移、下移.所有患者髋臼组件稳定,没有出现明确的假体松动、断裂、移位、脱位或移植骨的重吸收.[结论]使用非水泥臼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骨缺损情况结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各种程度的髋臼内陷,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的解剖位置,短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