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成年重度脑外伤患者不同年龄段康复的近期效果和长期预后的不同。方法18~65 岁重度颅脑创伤患者116 例,依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18~44 岁组和45~65 岁组。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残疾等级量表(DR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出院1 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 次电话随访,进行DRS的评估。结果康复治疗3 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DRS评分、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1 年后随访,两组患者DRS评分均继续下降,但18~44 岁组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提高重度脑外伤成年人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轻人的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代表多维功能结局模型的CHART量表和代表一维功能结局模型的DRS、GOS量表来评测67名脑外伤病人的功能结局,表明脑外伤的功能结局是多维的,CHART量表比DRS、GOS量表能更具体地评测脑外伤的功能结局,并指出了DRS、GOS量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后功能结局判断和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脑外伤后结局判断很重要.不同的脑外伤病人,其恢复过程及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最初的脑外伤的严重程度相似,最终的结局有可能不相同.因为有很多因素影响恢复,其中有些是脑外伤前的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等.有些是外伤后的各因素,如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昏迷时间等.研究这些因素,对判断治疗效果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康复因素的有关问题对重型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8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治愈后随访半年,以神经功能缺损评估(GOS)为康复评判标准,设定相应分值,在年龄、Glasgow昏迷量表(GCS)、脑疝,手术时间、气管切开5个方面进行组内比较。结果44岁以下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60岁以上GCS>6分者效果优于<6分者,出现脑疝者效果较差。脑疝前手术者效果较好,气管切开者效果好。结论年龄越轻、GCS评分在6~8分、无脑疝者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影响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100例脑外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后,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方法,比较FIM改变值,采用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年龄、文化程度、损伤类型、手术次数、昏迷时间、康复介入时间、高压氧疗程、神经营养药物、并发症及住院天数与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25岁组与>50岁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2.039,P<0.05);一次手术与二次及三次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5.088,6.428,P<0.001),神经营养药物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461,P<0.01);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450,P<0.001);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次数与康复效果无关;昏迷时间及康复介入时间与康复效果呈负相关,高压氧疗程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而文化程度、脑外伤类型及住院天数与康复效果相关性不大。结论高压氧疗程和脑外伤程度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康复介入时间是影响康复效果的次要因素,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与康复效果无相关性。脑外伤的康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早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变化并寻找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70例重度脑外伤患者,测量基础生长激素值,计算异常发生率,并将受试对象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评估两组在六项评估因素方面的差异。 结果: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47.1%;其异常变化与颅底骨折和病程密切相关。 结论:重度脑外伤急性期后生长激素缺乏发生率高;其变化与不同相关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3月至9月多中心选取住院治疗的556例脑外伤患者,采用性别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将有认知障碍者作为病例组,无认知障碍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OR=0.040)、高水平社会支持(OR=0.118)是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60~88岁(OR=9.996)、重度脑损伤(OR=7.345)、外伤后头痛(OR=2.159)、夜间易醒或多梦次数≥3次/周(OR=3.705)、脑损伤导致上肢功能严重障碍(OR=6.072)、抑郁(OR=5.202)是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涵盖一般因素、疾病因素、睡眠、心理及社会支持等多元因素。提示临床除疾病治疗外,需要改善睡眠、调整心理、增加支持,以降低患者认知障碍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检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对入选的30例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2.70±0.75)分]、注意[(2.23±0.68)分]、抽象[(0.87±0.63)分]、延迟记忆[(2.13±0.82)分]、定向力[(2.63±0.93)分]等子项目得分及MoCA总分[(16.03±3.00)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N1、P2、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P2、P3波幅较对照组低(P<0.05)。通过逐步回归多元分析,发现P300潜伏期与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呈负相关(r=-0.673,r=-0.702,P<0.05),与MoCA总评分亦呈负相关(r=-0.827,P<0.05)。 结论P300是一种被量化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外伤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残障接受度,引导其理性自我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0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65.18±30.54)分,其中低接受度占27.88%,中接受度占55.77%,高接受度占16.35%。不同性别、家庭收入、改良Barthel指数( 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病程、照护时间的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FMA、MBI、病程、性别均为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其受多因素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6例脑外伤患者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收入;②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发病后第8天对患者进行评定;③入院当时及2周后进行生活质量问卷(QOL)调查;④入院2周后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测评.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阳性项目数、总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28例(36.84%)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25例(32.89%)出现焦虑.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护理满意度、性别、婚姻情况、焦虑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相关,并且年龄、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性别、婚姻、焦虑.结论 护理满意度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中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护士应仔细分析影响每位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因素,让患者科学认识这一疾病病理和康复过程,与患者合作制订总体的康复计划以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康复机构神经外科康复单元中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外伤康复患者176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 脑积水发生率为46%。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 = 4.127, 95%CI 1.742~9.776)、病程(OR = 3.377, 95%CI 2.281~5.000)和受伤后手术时间(OR = 2.265, 95%CI 1.076~4.770)是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创伤后脑积水常发生于脑外伤康复阶段,特别是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24 h内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重度TBI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价其长期预后;残疾等级量表功能部分(DRS-F)评价功能状况;就业部分(DRS-E)评价就业能力状况;生活质量指数(QLI)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10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9.7±12.5)岁,各年龄组间的GOS、DRS-F等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7岁组的DRS-E等级和QLI评分与>45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27岁组的就业能力和QLI预后较>45岁组更好。结论年龄对TBI长期预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及生活质量较年长者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颅脑损伤后吞咽困难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既往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发生率高,口腔期及咽期障碍均可出现,并且一些相关因素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本文从流行病学、评估方法、障碍特点、相关因素、治疗方法、临床转归等方面对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吴瑛  陈亚文  章左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885-887,9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伤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便利抽样法抽取某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380例重症颅脑伤患者家属,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家属的一般情况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影响重症颅脑伤患者家属选择应对方式的因素有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结论了解重症颅脑伤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70)和循证护理组(n=72)。常规护理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验性预防使用抗生素、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循证护理组则应用循证护理(包括深入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生机制、查询循证资料、心理指导及宣传教育、饮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等)。对2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发生率为8.33%;常规护理组2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68.57%及31.43%,循证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77.78%及22.22%,2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特点,分析年龄、损伤侧、损伤部位等因素对MMSE总分和各分项评分的影响。方法67 例重度脑外伤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MMSE进行评分,分析结果。结果患者在回忆、定向、计算、书写与绘图方面平均得分相对较低,而在命名、记忆、复述、理解方面得分相对较高。45~65 岁患者在MMSE总分和空间定向、阅读方面得分低于18~44 岁患者(P<0.05)。与基底节损伤相比,额叶损伤在时间定向、空间定向、记忆和计算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额颞顶叶损伤在MMSE总分、时间定向、空间定向、计算和绘图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S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外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年龄和损伤部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尚翠侠  刘珊珊  金亚莉  侯海涛  赵昭 《中国康复》2003,18(3):157-158,160
目的 :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6 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 ,并运用Glasgow昏迷量表 (GC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平衡功能量表、运动功能 (Fugl 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 4例患者平均治疗 12 0d ,其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ADL的恢复主要受损伤程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 (P <0 .0 5 ) ,认知功能的恢复与GCS和病程有关 (P <0 .0 5 )。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DL及认知能力恢复受颅脑损伤程度影响 ,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残疾率 ,提高ADL。  相似文献   

19.
严重脑外伤急性期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例严重脑外伤患者经过正规系统康复治疗后,ADL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中能独立步行的比例由原来的33%提高到62%,下肢Brunnstrom分级Ⅳ~Ⅵ级比例由57%提高到86%。结果提示:治疗前Brunnstrom分级愈高改善的幅度愈小,而且上肢运动功能及手的精细动作的恢复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