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成年重度脑外伤患者不同年龄段康复的近期效果和长期预后的不同。方法18~65 岁重度颅脑创伤患者116 例,依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18~44 岁组和45~65 岁组。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残疾等级量表(DR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出院1 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 次电话随访,进行DRS的评估。结果康复治疗3 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DRS评分、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1 年后随访,两组患者DRS评分均继续下降,但18~44 岁组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提高重度脑外伤成年人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轻人的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Rivermead行为记忆量表-Ⅲ(RBMT-Ⅲ)在脑损伤患者记忆能力评估中的相关性以及特点。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脑损伤患者62例完成MMSE、MoCA和RBMT-Ⅲ测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个量表总分间呈正相关(r = 0.682~0.786, P < 0.001),回溯性记忆( r = 0.525~0.610, P < 0.001)和长时记忆评分间均呈正相关( r = 0.553~0.692, P < 0.001)。RBMT-Ⅲ短时记忆与MMSE短时记忆评分呈正相关( r = 0.337, P = 0.007)。RBMT-Ⅲ前瞻性记忆与MMSE、MoCA回溯性记忆呈正相关(r = 0.639、r = 0.585, P < 0.001),RBMT-Ⅲ短时记忆与MMSE、MoCA长时记忆呈正相关( r = 0.454、r = 0.534, P < 0.001)。 结论 MMSE、MoCA和RBMT-Ⅲ评估脑损伤患者回溯性记忆和长时记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BMT-Ⅲ和MMSE评估脑损伤患者短时记忆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脑损伤患者MMSE和MoCA记忆分项有助于评估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水平,而长时记忆分项有助于评估短时记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腕手矫形器辅助下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脑卒中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7)和试验组(n = 17)。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和常规手工作业治疗,试验组在每天手工作业治疗时及休息时佩戴复合式腕手矫形器。常规手工作业治疗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14 d;非训练时间佩戴矫形器每天累计5 h,共14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腕手)评定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腕关节肌张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MAS分级、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Z| > 3.420, P< 0.01),且试验组FMA和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 = -2.895, t = 4.331, P< 0.01);两组Brunnstrom分期、MAS分级在治疗前后均无改变(P> 0.05)。结论 佩戴复合式腕手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腕手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悬吊固定Flexi-bar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3)和训练组(n = 22),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加用悬吊法固定Flexi-bar棒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运动和平衡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集坐位偏瘫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振幅均方根值(RMS)。 结果 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提高(|t| > 2.750, P < 0.05),训练组除FMA运动评分外,其他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 t| > 3.449, P < 0.05)。治疗后,两组各肌表面肌电RMS均提高(| t| > 2.156, P < 0.05),训练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多(| t| > 2.368, P < 0.05)。 结论 悬吊固定Flexi-bar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躯干肌运动功能,提高姿势控制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脑外伤(sTBI)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2)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sTBI后24 h内患者33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每6小时监测Sct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共7 d,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结果 SctO2于监测第3天最低,随后逐渐升高;SctO2与ICP呈负相关(r < -0.857, P < 0.001),与GCS、CPP、GOS呈正相关( r > 0.697, P < 0.001)。 结论 sTBI后SctO2监测可早期识别部分继发性损伤,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部分预测疾病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穿戴式头穴治疗设备,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基于头部经络走行、可穿戴及经颅电刺激原理,设计头部穿戴装置。将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和观察组(n = 4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穿戴式头穴设备治疗,共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过程中观察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的稳定性,记录应用此设备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结果 成功制作原型机。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t > 2.448, P < 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t| > 2.202, P < 0.05)。采用该设备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均未发生变化,血压未见升高。 结论 本文设计的穿戴式头穴康复设备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发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 = 30)和实验组(n = 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四肢联动康复踏车训练,实验组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 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VO2peak均显著升高(|t| > 7.889, P < 0.001),实验组FMA评分和VO 2peak明显高于对照组(|t| > 3.332, P< 0.01)。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更有利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分析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16例行吞咽功能康复和球囊扩张;回病房后自行完成Shaker法训练,记录训练依从性。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记录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疗程、依从性、球囊扩张方式、球囊扩张次数和球囊最大注水容量等因素。结果 治疗后,患者吞咽评分显著提高(Z = -3.550, P < 0.001);两组间年龄(Z = 0.833, P = 0.031)和依从性(P = 0.003)有显著性差异。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r = -0.533, P = 0.033),依从性与疗效呈正相关(r = 0.856, P < 0.001)。结论 患者年龄和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影响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年轻、依从性好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 complet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共590例。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MD = 6.67, 95%CI 5.60~7.74; Z = 12.20, P< 0.001)、Brunnstrom分期(MD = 0.55, 95%CI 0.28~0.82;Z = 3.98, P< 0.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MD = 3.45, 95%CI 1.40~5.50;Z = 3.30, P = 0.001)、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评分(MD = 1.49, 95%CI 0.65~2.33; Z = 3.48, P< 0.001)、Brunnel平衡量表评分(MD = 0.66, 95%CI 0.10~1.22;Z = 2.32, P = 0.02),对10米步行试验(MD = 0.03, 95%CI -0.04~0.11; Z = 0.88, P = 0.38)、计时起立-行走测试(MD = -1.43, 95%CI -4.31~1.45; Z = 0.97, P = 0.33)结果无明显影响。 结论 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轻微改善平衡功能,对步行功能的疗效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李鸥  郭知学  汪春 《中国康复》2012,27(3):198-19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脑外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外伤伴下肢偏瘫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接受临床药物、高压氧及运动疗法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FMA、BBS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0及40d时,2组FMA、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能明显改善脑外伤并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脑外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18 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康复、压疮预防、泌尿系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神经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量表(GCS)、Fugl Mayer量表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FMA(上肢)、ADL和D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短期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与平衡功能的关系。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BrunnstromⅣ、Ⅴ期各38例),采用平衡检测仪、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进行评定,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步速、步频,计算双侧步长比、支撑期时间比、摆动期时间比、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比、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比。步态参数和平衡功能测试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unnstromⅤ期患者平衡和步态参数均优于Ⅳ期患者(|t|>2.268,P<0.05)。所有患者步速、步频与平衡功能多数参数相关(|r|>0.335,P<0.05)。BrunnstromⅣ期患者步长比与SEBT测量结果负相关(r=-0.467~-0.613,P<0.01),BrunnstromⅤ期患者步长比与平衡仪内外稳定极限负相关(r=-0.356,P=0.028)。BrunnstromⅣ期患者摆动期时间比与平衡仪前后稳定极限(r=-0.335,P=0.040)、内/外极限比(r=0.510,P=0.001)、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多数结果(r=-0.330~-0.445,P<0.05)相关。BrunnstromⅣ期患者髋、膝关节屈曲比与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相关(|r|>0.326,P<0.05),BrunnstromⅤ期患者膝关节屈曲比与多数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相关(r>0.329,P<0.05),髋关节屈曲比仅与平衡仪前后稳定极限相关(r=0.369,P=0.023)。结论步速和步频可较好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步态的时空对称性在功能较低的患者中与平衡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针极肌电图(EMG)检查,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根据神经传导结果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结果 损伤组共41例(53.25%)。损伤组FMA-UE评分低于正常组(t = 2.193, P < 0.05);F波振幅和出现率降低( t > 2.002, P < 0.05),SSR振幅和潜伏期明显下降( t > 3.140, P < 0.01),但损伤组F波出现率、SSR潜伏期均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神经损伤数与FMA-UE评分负相关( r= -0.858, P < 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振幅是FMA-UE评分的影响因素(B > 0.317, P < 0.05)。 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出现软瘫后,有可能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且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应尽量避免、及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其中高频组给予患侧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不接受rTM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通过比较患侧屈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Barthel指数(MBI)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而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以高频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侧高频和健侧低频rTMS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患侧高频rTMS治疗效果优于健侧低频rTMS。  相似文献   

16.
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5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在入组时和康复干预1个月、3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干预组在治疗1个月末时MBI、FCA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1),但随病程延长至3月时,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改善其ADL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