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集2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并有后突畸形的患者,伴有椎管及椎旁脓肿形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9岁,平均(46.48±12.0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17°~40°,平均(30.43±5.74)°。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10例,D级7例,E级4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通过研究患者ASIA分级、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植骨融合时间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41个月,平均(29.30±4.97)个月,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皮下局部脓肿。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2例由B级恢复至D级,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7例由D级恢复至E级。术后测量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ODI、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术后5~8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VAS、ESR、CRP及Cobb’s角改善明显,JOA优良率为90.6%;ODI优良率为93.7%;术后1年X线片示融合率为90.6%。[结论]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减压及异体骨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段(T11~L2)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有限减压及异体骨椎板重建手术治疗。采用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疼痛VAS评分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0(47. 0±7. 6)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为18°~41°(31. 2°±6. 6°),末次随访为12°~26°(18. 2°±4.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疼痛VAS评分术前为6~9 (7. 6±0. 9)分,末次随访为0~2(0. 7±0. 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患者在术后9~15(11. 6±2. 2)个月显示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1例由术前B级恢复至D级,4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D级,5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E级,8例由术前D级恢复至E级,2例术前E级仍为E级。结论应用一期后路有限减压及异体骨椎板重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腰骶段结核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61岁,平均42.5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7例,D级11例,E级2例。术前腰骶角15°~28°,平均(19.5±2.1)°。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腰骶骨盆重建术,采用腰骶角测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来评论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 B级的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都恢复至E级。腰骶角术后为(28.9±1.6)°,末次随访时为(28.4±1.5)°,没有出现加重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均全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骶段结核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段(T8~L5)结核合并单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9例,D级4例。采用Birdwell分级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3~40(23.5±10)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10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Birdwell分级:Ⅰ级11例,Ⅱ级2例;内固定位置正常。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5例,D级6例,E级为2例。5例胸腰段结核伴有后凸畸形者术前后凸Cobb角为32°~43°(38.5°±1.3°),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6°~10°(7.3°±1.1°),较术前明显好转(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可靠,复发率低,创伤小,不破坏后方韧带复合体,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收治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病灶节段均位于胸11-腰2椎体范围。均伴有椎旁、椎管脓肿和后凸畸形表现,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B级3例,C级9例,D级8例,E级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术前给予严格的抗结核药物四联疗法2-4周,术后给予抗结核化疗12-18个月。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60-240 min,平均为(180.1±30.2)min;术中出血量为400-920 m L,平均为(590.3±80.6)m L。术后1例出现皮下局部脓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随访20-4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无窦道形成,未见结核复发,椎间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5-8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E级1例;C级9例,恢复至D级2例,E级7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时,血沉指标、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的抗结核药物化疗基础上,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性小,可取得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椎旁脓肿的儿童脊柱结核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合并椎旁脓肿的儿童脊柱结核后凸患儿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14岁,平均(7.40±3.67)岁。均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局部后凸Cobb角,血沉、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评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无神经损伤或术后瘫痪加重等表现,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25±7.65)个月。随访中,ASIA分级由术前B级2例,C级2例,D级12例,改进为未次随访时1例患儿从B级恢复至D级,其余15例患儿恢复至E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检查术后3个月ESR和CRP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等发生,骨性融合良好。[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椎旁脓肿的小儿胸腰段结核后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353-1358
[目的]探讨椎体间多枚分网的异形钛网植骨技术应用于单纯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采用单纯一期后路多枚分网的异形钛网植骨新技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62010年6月,采用单纯一期后路多枚分网的异形钛网植骨新技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1.2±7.8)岁;其中胸段21例,胸腰段14例,腰段9例,腰骶段4例。ASIA分级:A级1例,B级9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11例。术前血沉1878岁,平均(41.2±7.8)岁;其中胸段21例,胸腰段14例,腰段9例,腰骶段4例。ASIA分级:A级1例,B级9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11例。术前血沉18106 mm,平均(46.7±10.6)mm。胸腰椎结核后凸角度4°106 mm,平均(46.7±10.6)mm。胸腰椎结核后凸角度4°62°,平均(26.6±9.2)°,腰骶段结核的腰骶角15°62°,平均(26.6±9.2)°,腰骶段结核的腰骶角15°31°,平均(23.5±5.7)°。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31°,平均(23.5±5.7)°。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1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901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90180 min,平均(128±24)min,术中失血量100180 min,平均(128±24)min,术中失血量100800 ml,平均(310±125)ml。术后随访18800 ml,平均(310±125)ml。术后随访1857个月,平均(37±8)个月。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无结核复发,无钛网沉降。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时胸腰椎后凸角度0°57个月,平均(37±8)个月。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无结核复发,无钛网沉降。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时胸腰椎后凸角度0°18°,平均(7.2±2.2)°,腰骶段结核的腰骶角为23.8°18°,平均(7.2±2.2)°,腰骶段结核的腰骶角为23.8°35.3°,平均(30.6±6.3)°,随访过程中无明显角度丢失;植骨融合时间为435.3°,平均(30.6±6.3)°,随访过程中无明显角度丢失;植骨融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脊柱结核,采用单纯一期后路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植骨技术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150~240(180±32)min;术中出血量400~800(600±84)ml;术中无神经、硬膜、大血管损伤.术后1例切口出现窦道形成二期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54(36.5±2.3)个月.术后1年均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4.5°±5.3°;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复发;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结论 在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7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4±16.0岁.17例患者中有16例出现不完全瘫痪,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5例,D级7例.入院时血沉(ESR)33~95mm/h,平均57.4±16.8mm/h.术前腰骶角18°~23°,平均20.5°±1.7°.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应用腰骶角测量、血沉检测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来评论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45min(130~200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00ml (500~850ml);无脊髓及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17~71个月,平均47.5±17.1个月.末次随访腰骶角为25.9°~30.3°,平均28.3°±1.5°,术后ESR恢复正常(9.2±3.1mm/h),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8个月,复查X线、MRI提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神经压迫完全解除.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胸椎结核并发脓肿、死骨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平均年龄65.6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病变累及单节段者4例(15.4%),2~3个节段14例(53.8%),3个节段以上8例(30.8%).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26例患者中21例有1种以上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6例接受一期后路内固定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术后持续化疗11.5(9~12)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肝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块融合满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内同定引起的持续或继发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区别.[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疗对于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患者一种多样化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腰骶重建及腰椎骨盆重建治疗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本院一期后路治疗L5/S1为中心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8~83岁,平均(50.24±11.22)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其中S1椎体破坏小于椎体高度1/2者13例,采用腰骶椎弓根螺钉行腰骶稳定性重建;S1椎体破坏超过1/2者6例,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配合髂骨钉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前、术后规范四联抗结核治疗。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腰痛VAS评分、腰椎前凸角度、结核愈合情况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3.11±9.30)个月,所有患者结核得到控制并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6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出现一侧髂骨钉松动,但不影响骨性愈合。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28.13±10.95)°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37.62±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32±1.25)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47±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正常生活水平。[结论]对合并骶骨破坏的腰骶椎结核病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后,根据患者骶骨破坏的严重程度,采用腰骶椎弓根内固定或髂骨钉骨盆固定可重建病灶局部稳定性,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可为结核病灶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单侧骶棘肌髂骨瓣入路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13例腰骶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经单侧骶棘肌髂骨瓣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35岁。病程2~19个月,平均6.7个月。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B级2例、C级4例、D级5例、E级2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36.4±5.7)分;腰骶角为(20.7±0.7)°;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为(63.4±8.4)mm/1 h,C反应蛋白为(38.8±5.2)mmol/L。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ODI、ASIA分级、腰骶角及ESR;采用Bridwell标准判断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量420~850 mL,平均610 mL。术中未出现大血管、硬膜囊、神经根及腰骶丛损伤。3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1年,平均2.8年。随访期间无结核中毒症状,无脑脊液漏、内固定物松动断裂;8例男性患者均未出现逆行射精、勃起障碍等并发症。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4.2~9.9个月,平均6.4个月;髂骨瓣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ODI为(7.2±3.5)分,腰骶角为(31.2±0.5)°,ESR为(9.8±2.5)mm/1 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SIA分级为D级2例、E级11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3.168,P=0.002)。结论一期后路经单侧骶棘肌髂骨瓣入路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2年3月以后的病例中对17例胸腰段、腰椎结核病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钛质钉-板、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本组患者术前均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椎体破坏塌陷,椎管内占位,脊柱畸形,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术后随访1~3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畸形被矫正,无病灶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卧床时间短,护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颈椎后路开门、微形钛板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式,评价其在颈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开门减压、微形钛板固定开门椎板的新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27例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改善优良率88%,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微形钛板固定的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避免开门椎板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并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治疗,其中单侧椎板开窗28例、双侧椎板开窗减压20例.随访椎管内减压情况、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允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5%矫正到术后93.2%,后凸角(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8.5°矫正到术后的平均6.5°.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后有1~3级恢复,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可同时解决脊髓或/和神经根减压和脊梓稳定的问题,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旁正中腹膜外入路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旁正中腹膜外入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61岁。平均病程6.12个月。所有主要受累节段均为L5~S1,1例伴有L2椎体的跳跃性的小范围结核病灶,但不合并明显脓肿,1例伴有T5~7椎结核;1例向上累及到L4;3例向下累及到S2椎体;1例累及到S3椎体前份,1例累及S4。合并神经损害5例,均为Frankel D级。22例在该入路下完成固定融合,16例由该入路完成病灶清除及植骨,一期或二期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等,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骶角、植骨融合和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97.44±54.37)min,失血量平均(315.10±72.05)ml。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恢复正常,评定为Frankel E级。1例男性患者出现逆行射精。随访时间18~28个月。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达到植骨融合,无结核复发、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或植骨块的移位。VAS评分由术前(6.20±1.17)分显著减少至术后(1.88±0.98)分,进一步减少至末次随访时(0.80±0.73)分,三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骶角由术前(110.63±8.10)°增加至术后(124.39±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回落至(119.42±5.12)°,后两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正中腹膜外入路可有效清除腰骶椎结核病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容易操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自2005-08—2009-01诊治的2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8~53个月的随访。胸腰段脊柱Cobb角术前(21.54±4.46)°,术后(3.04±2.56)°,末次随访(3.67±2.8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7.21±1.69)分,末次随访时(0.38±0.65)分。ODI评分术前(62.63±9.56)%,末次随访时(3.04±3.45)%。受累节段均在术后12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4例随访时出现内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10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无继发性后凸畸形。所有患者无结核复发。结论采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后方结构的完整对于内固定取出后脊柱稳定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0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7例腰骶段结核。男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岁。病程5~21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有腰骶部疼痛、下肢单侧或双侧放射性疼痛、肌力及浅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L_(5)、S_(1)病变,符合结核病变表现;腰骶角16.4~28.5°,平均18.6°。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5 mm/1 h,平均61 mm/1 h。手术前后联合四联抗结核治疗。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0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术前3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术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取骨区疼痛,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纳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3.4~34.2°,平均28.6°;根据Bridwell标准,5例植骨达Ⅰ级骨融合、2例Ⅱ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骨融合,腰骶段稳定性重建及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618-1621
[目的]探讨钛笼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16例,男2例,女10例;年龄18~30岁,平均26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其中L4、510例,L4~S13例,L5~S13例。先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1周后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结果]16例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均顺利治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钛网下沉及松脱。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14例;良2例。术后腰骶角(24.0±7.0)°。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前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刺激症状术后消失。[结论]由于腰骶段解剖结构的复杂性,腰骶段结核手术难度较大,病灶难于清除彻底,术后复发率高。本术式可以较大范围彻底清除病灶,根据椎体缺损范围选择不同长度钛笼植骨,更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继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