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5)
目的探讨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同一操作医师连续实施的39例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组(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B组(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C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每组13例。选择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中造影时间、封堵伞释放时间、对比剂用量5项指标描述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描绘采用累积和(CUSUM)分析法,同时结合并发症情况对学习曲线进行探讨。结果 3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中造影时间、封堵伞释放时间和对比剂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8.74±48.73)min、(14.69±5.60)min、(38.10±16.18)min、(15.03±7.19)min和(251.28±94.23)ml。手术各时间节点及对比剂用量随手术例数的增加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造影时间、封堵伞释放时间、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进一步分析,平均手术时间A组比B组、C组分别多71.84 min和105.00 min,B组比C组多33.1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平均X线透视时间A组比B组、C组分别多7.84 min、9.4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与C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B组、C组发生率分别为30.77%、23.08%、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CUSUM学习曲线拟合优度R~2为0.9461,拟合方程∑_i(CUSUM值)=–0.0589X~2+2.2626X–0.83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20例时,曲线相应点的切线斜率k变为负值。结论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累积手术例数达到20例时能够较好掌握此项技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体检发现心房颤动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及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多年,长期口服硝苯地平20 mg、每天2次,血压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8/90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颈软,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心脏增强CT评估左心耳封堵(Watchman,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术后装置的内皮化。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应用心脏增强CT评估装置内皮化程度。
结果研究纳入64例患者,年龄(74.8±8.4)岁,其中男42例(65.6%,42/64),女22例(34.4%,22/64)。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术后6个月心脏增强CT显示,40例(62.5%,40/64)患者封堵装置完全内皮化(内皮化组),24例(37.5%,24/64)患者装置不完全内皮化(不完全内皮化组)。完全内皮化组的总胆固醇[(3.91±1.00)mmol/L对(3.40±0.73)mmol/L,P=0.036)]、甘油三酯[(1.44±0.74)mmol/L对(1.02±0.45)mmol/L,P=0.009]、低密度脂蛋白[(2.19±0.86)mmol/L对(1.68±0.51)mmol/L,P=0.005]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内皮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用心脏增强CT可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3)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卒中预防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处在临床研究和实践的焦点。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约90%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这一非药物血栓预防手段便应运而生。然而正如抗凝药物易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左心耳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器械周围的残余分流,目前尚未真正了解到这一并发症的临床危害,但有必要对存在残余分流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随访和管理保驾。本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发残余分流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需要定期检测封堵器完全内皮化,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且未发生器械周围泄露(PDL),则可停用抗凝及双重抗血小板时间,目前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的检测为经食管超声(TEE),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采用心脏CT血管造影,因其相对TEE无创,评价封堵器表面内皮化、PDL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经验的累积对短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90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3组:组1(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第1~30例;组2(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第31~60例;组3(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第61~90例。分别对3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7±7.6)岁,CHA2DS2-VASc评分为(3.8±1.5)分。手术成功率为94.4%。组1、组2、组3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65(53~90)min比48(42~63)min比46(41~56)min(P0.001);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4(10~20)min比9(6~15)min比8(6~13)min(P0.001);对比剂剂量分别为94(70~140)ml比72(50~100)ml比68(50~92)ml(P0.001)。封堵器压缩比随学习曲线的延长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比22.0%比25.0%,P0.001)。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呈逐渐减少趋势(20.0%比10.0%比3.3%,P=0.022)。结论随着操作经验的累积,WATCHMAN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安全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外科手术可见绝大部分的血栓形成位于左心耳(LAA)内,只有少数位于左房(LA)内。经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出血并发症、对双香豆素类药物过敏等原因,许多患者不适合抗凝治疗。这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途径行左心耳封堵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6)
<正>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是左心房的附属结构,是心源性血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及技术的发展,以及对LAA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ercutaneous closur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因在预防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中呈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备受青睐~[1-3]。但LAA的形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于2014-05-19因心悸胸闷气促3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体检:脉搏98次/min,血压108/70mmHg(1mmHg=0.133kPa),双肺无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DRT)事件发生率及临床转归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1篇文献(11项研究,共计46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Watchman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为3.0%(95%CI 2%~4%),Watchman封堵器置入术后DRT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度为3.57(95%CI 2.13~6.00)。结论Watchman封堵术后DRT发生率为3.0%,Watchman封堵术后DRT的发生,增加3.57倍的缺血性卒中/TIA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所致的血栓栓塞现象是对AF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尤其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群中,有15%~20%的缺血性卒中与其相关[1]。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是CHA2DS2-VASc积分≥1分的非瓣膜性AF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经典治疗,但在某些特定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4)
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预防封堵器上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都适合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心房颤动患者曾有严重出血事件或口服抗凝药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治疗方案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然而,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和周期仍不确定,各类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后的抗栓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且需要解答左心耳封堵是否可避免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