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勤  裴艳红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1):698-700
目的 探讨集体颈肩操锻炼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将2018年3-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将2019年1-10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体颈肩操锻炼。比较2组患者术后颈部伤口引流量、颈部运动度、颈部瘢痕变化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肩臂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颈部伤口引流量、瘢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188,P=0.836;F组间=0.875,P=0.411);观察组颈部向患侧旋转、向健侧旋转、向患侧侧屈以及向健侧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臂综合征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4.496,P=0.034;t=-8.782,P<0.001)。结论 在常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给予集体颈肩操锻炼,可促进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悬吊固定Flexi-bar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3)和训练组(n = 22),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加用悬吊法固定Flexi-bar棒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运动和平衡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集坐位偏瘫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振幅均方根值(RMS)。 结果 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提高(|t| > 2.750, P < 0.05),训练组除FMA运动评分外,其他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 t| > 3.449, P < 0.05)。治疗后,两组各肌表面肌电RMS均提高(| t| > 2.156, P < 0.05),训练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多(| t| > 2.368, P < 0.05)。 结论 悬吊固定Flexi-bar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躯干肌运动功能,提高姿势控制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水中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根据训练方法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分别接受陆上和水中肺康复8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膈肌和右腹横肌肌电均方根(RMS),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6分钟步行试验(6MWT)、成人COPD生活质量量表(COPD-QOL)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EVl%、FEV1/FVC、膈肌和腹横肌RMS、6MWT距离和COPD-QOL评分均提高(t > 2.08, P < 0.05),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 > 2.27, P < 0.05);两组mMRC评分均减少(t > 2.09, P < 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t = 2.13, P < 0.05)。结论 在水中进行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肌厚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至10月,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0)、悬吊组(n = 20)和水中平板组(n = 20)。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行平板步行训练,悬吊组行天轨悬吊步行训练,水中平板组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肌骨超声测量双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厚度,采用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三组健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厚度,PASS评分和TUGT时间均改善(|t| > 2.135, P < 0.05);水中平板组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厚度显著增加(|t| > 5.567, P < 0.001)。水中平板组PASS评分,TUGT时间,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厚度较对照组和悬吊组改善(P < 0.05)。结论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有效强化患侧腹肌,从而进一步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进行康复评定的价值。方法 2018年至2019年,脑卒中后单侧下肢运动障碍住院患者32例,于康复治疗前后,对患者双侧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行超声二维测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以及跟腱(比目鱼肌肌腱)长度和厚度。结果 治疗前,患侧跟腱和小腿三头肌SWV较健侧增高(t > 2.426, P < 0.05);患侧跟腱长度较健侧显著增加( t = 11.801, P < 0.001);治疗后,患侧小腿三头肌SWV减低( t > 2.447, P < 0.05);患侧跟腱长度显著缩短( t = 8.577, P < 0.001)。 结论 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价跟腱和小腿三头肌弹性特征,指导脑卒中康复。  相似文献   

6.
杨洋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12):736-738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先天性肌性斜颈学龄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骨科收治的8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2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锁乳突肌松解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比较2组负性情绪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732,P<0.001;t=5.072,P<0.001),术后24 h和72 h 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t=7.343,P<0.001;t=9.478,P<0.001)。结论 对学龄期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应用叙事护理,有助于缓解患儿的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常见病,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的增厚和缩短导致的,在出生后或不久就出现头部偏斜在一侧、下巴转向对侧的自发性斜颈不良姿势,除了颈部活动度受限外,患侧胸锁乳突肌还可能触摸到肌性肿块或者肌紧张。根据CMT的临床类型,一般分为3型~([1]):(1)肿块型,最严重的类型,患侧胸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接受初次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A组(n = 40)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B组(n = 40)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评分。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 < 0.410, P > 0.05)。术后12~48 h,两组疼痛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 0.300, P >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B组为2.5%,无显著性差异(χ2 = 0.346, P > 0.05)。B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t > 4.863, P < 0.001)。两组手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增加(t > 6.099, P < 0.001),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TKA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但不放置引流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使患者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老年人下肢关节肌力和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至10月,82例KOA老年人随机分成对照组(n = 20)、低频组(n = 20)、中频组(n = 21)和高频组(n = 21)。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进行振幅3 mm,频率分别为15 Hz、30 Hz和45 Hz的振动训练,每次15 min,每周3次,共16周。训练前后进行双侧下肢关节屈伸等速肌力测试,角速度为60°/s和180°/s;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中频组60°/s和180°/s下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均增加(|t| > 2.162, P < 0.05),高频组膝和踝关节伸肌峰力矩均增加(| t| > 2.227, P < 0.05);高频组髋和膝关节伸肌耐力均增加(| t| > 1.997, P < 0.05),WOMAC疼痛得分显著减少( t = 16.901, P < 0.001)。训练后,高频组60°/s下膝和踝关节伸肌峰力矩,髋和膝关节伸肌耐力值大于低频组和中频组( P< 0.05);高频组180°/s下髋、膝和踝关节伸肌峰力矩大于低频组(P< 0.05);高频组WOMAC疼痛得分小于其他三组(P< 0.05)。结论 45 Hz振动训练能提高KOA老年人膝和踝关节伸肌绝对力和爆发力,髋和膝关节伸肌耐力,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n= 26)、MT组(n= 26)和联合组(n= 26),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极tDCS、MT和tDCS联合MT。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以及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 2.609, P < 0.001),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MT组( P < 0.05)。 结论 tDCS和MT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或不并发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等速角度力矩曲线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膝关节镜探查术并在术前行等速肌力测试的患者,选取年龄、性别、半月板损伤相匹配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或不并发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各17例。术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180°/s、60°/s的膝关节等速和等长屈伸测试。采用1°递增的平均力矩结果进行标准化(力矩/体质量),比较两组间角度力矩曲线差异。结果 180°/s下,两组间健侧和患侧屈膝力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间健侧伸膝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患侧伸膝力矩在88°~90°有显著性差异( t > 2.102, P < 0.05),余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60°/s下,两组间健侧屈膝力矩在62°~82°有显著性差异(| t| >2.056, P < 0.05),余角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患侧屈膝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两组间健侧和患侧伸膝力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但无软骨损伤的伸膝力矩有高于髌股软骨损伤的趋势。在180°/s等速屈伸力矩曲线的起始阶段会出现一个曲线变化。髌股软骨损伤组患侧等长伸膝力矩明显小于无髌股软骨损伤组( t = 2.858, P < 0.01),两组间患侧等长屈膝及健侧屈、伸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 < 1.905, P > 0.05)。 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髌股软骨损伤较不并发髌股软骨损伤患者的等速运动速度越低,力量差异越显著。并发髌股软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训练力量时建议采用高速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表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月至11月,北京康复医院ACLR后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45 min,试验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30 min、体表感觉训练15 min,共8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足偏角和患侧足底七区冲量百分比。 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患侧足偏角均显著减少(t > 4.615, P < 0.001),试验组患侧足偏角更小(t = 2.263, P < 0.05)。干预后,两组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冲量百分比显著增加(t > 4.221, P < 0.001),试验组更高(t > 3.651, P < 0.01);两组中足区、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174, P < 0.01),试验组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更少(t > 2.366, P < 0.05);试验组前足内侧区和足趾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508, P < 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 < 1.608, P > 0.05)。 结论 体表感觉训练可进一步改善ACLR后患者步行中的足偏角和患侧冲量分布,优化足底各区域负荷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Flexi-bar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核心肌群的肌电活动、厚度的影响及对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非特异性腰痛患者30例。试验一:测量用与不用Flexi-bar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仰卧桥式、卷腹、四点支撑)时腹横肌、多裂肌的肌电均方根值差异。试验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独进行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lexi-bar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超声测量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横截面积。结果 试验一:除仰卧桥式动作下,腹横肌在用与不用Flexi-bar时的肌电活动无显著性差异(|t| < 2.029, P > 0.05)外,其余动作中两组间腹横肌和多裂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 > 2.468, P < 0.05)。试验二:训练前,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 < 1.944, P > 0.05);训练后,两组VAS和ODI均较训练前显著降低(|t| > 6.808, P < 0.001),腹横肌厚度、多裂肌面积均显著增加(|t| > 5.937, P < 0.001);除腹横肌厚度外(t = -1.431, P > 0.05),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 2.411, P < 0.05)。结论 Flexi-bar训练可以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头颈部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进行斜颈的治疗,间隔2 d进行1次,单次贴扎时间≤48 h,共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测量两组患儿头部倾斜、颈部侧屈角度及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并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头部倾斜角度、颈部侧屈角度、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儿头部倾斜角度[(4.46±3.00)°]、颈部侧屈角度[(62.92±7.68)°]、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4.92±3.06)°]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治愈率(46.15%)、好转率(50.00%)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能更好地改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头颈部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康人指屈肌主动不足条件下进行屈指运动时,大脑对肌肉的调控特点。方法 2019年3月,招募健康女性大学生12例,在腕关节中立位和最大屈曲条件下测量右手最大静握力,完成50%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屈指运动15次(动力性收缩)。同步采集表面肌电图(sEMG)和脑电图,记录sEMG平均振幅和平均功率频率,以及皮质-肌肉相干性(CMC)。结果 腕最大屈曲时握力显著低于腕中立位时(t = 5.757, P < 0.001),指屈肌肌电平均功率频率降低(t = -2.152, P = 0.043)。动力性收缩时,指伸肌肌电平均振幅明显低于指屈肌(t > 2.964, P < 0.01);腕最大屈曲条件下指屈肌平均振幅显著提高(t = 4.135, P < 0.001),CMC升高(t > 2.203, P < 0.05)。结论 腕极限屈曲可诱导指屈肌主动不足;在指屈肌主动不足条件下进行屈指运动时,脑相关皮质区活动增强,可能为脑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指部接受徒手感觉刺激前后,手指屈、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徒手对患侧各指甲床和末节两侧依次实施感觉刺激,至患侧手指主动伸展。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张力;采集双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sEMG信号,计算均方根值(RMS)。结果刺激后,所有被测肌群MAS等级均明显降低(|Z|>2.699,P<0.01);患侧指伸肌RMS增加(t=-2.069,P<0.05)。患侧拇短屈肌和指伸肌RMS刺激前、后均小于健侧(t>2.450,P<0.05)。结论指部徒手感觉刺激能即时缓解脑卒中患者屈指肌痉挛,可能与促进伸指肌肌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针极肌电图(EMG)检查,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根据神经传导结果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结果 损伤组共41例(53.25%)。损伤组FMA-UE评分低于正常组(t = 2.193, P < 0.05);F波振幅和出现率降低( t > 2.002, P < 0.05),SSR振幅和潜伏期明显下降( t > 3.140, P < 0.01),但损伤组F波出现率、SSR潜伏期均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神经损伤数与FMA-UE评分负相关( r= -0.858, P < 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振幅是FMA-UE评分的影响因素(B > 0.317, P < 0.05)。 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出现软瘫后,有可能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且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应尽量避免、及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