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532 nm半导体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IRIS公司生产的Oculighht GL激光治疗机,对视网膜病变达Ⅲ期以上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分3~4次完成.对黄斑局限性水肿行局部光凝、弥漫型水肿或囊样水肿者作"C"型光凝.伴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区"C"型光凝,然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7例(153眼),光凝后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127眼,视力降低者26眼,光凝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黄斑水肿大部分减轻,微血管瘤逐渐消退.结论: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4 0例 5 0眼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氩绿激光进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分析视力、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 激光治疗后随访 6~ 30个月 ,5 0眼中 36眼治疗有效 ;76 %患眼的视力稳定 ,视力进步者占 12 % ;6 2 %患眼黄斑水肿明显减少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占 10 % ;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为 12 % ,部分消退者为 5 6 % ,余 14眼 (2 8% )治疗无效。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是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25例(36只眼),随机选18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称联合组;另18眼行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称单纯组.两组治疗后(1、3、6)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情况.结果 联合组在1、3、6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单纯组,黄斑水肿吸收好且快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TA可促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吸收并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81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结果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12 mo分别行眼底荧光造影,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了解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以及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全视网膜光凝81眼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2眼,占27%,视力不变52眼,占64%,有效率达91%,视力下降7眼,占9%.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6眼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23%,15眼部分消退,占57%,增殖前期视网膜出血、渗出完全吸收13眼,23%,部分吸收35眼,64%,7眼不变,占13%.13眼合并有黄斑水肿者部分或完全消退7眼,占54%.结论:及时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有重要作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多波长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5例(30眼)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者行多波长氪激光视网膜光凝.结果 所有病例中有5眼视力稳定,2眼视力下降,2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病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均显示治疗后弥漫性黄斑水肿渗漏减轻或消失.5眼眼压大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多波长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氪红激光光凝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找院150例(225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全部病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其分为局部性和弥漫性黄斑水肿,分别采用局灶性光凝和栅格状光凝。45例(6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不用激光光凝,作为对照9组.随访1~3年,分析其视力和黄斑水肿的变化。 结果:225只眼中,145只眼为局部性黄班水肿,80只眼为弥漫性黄斑水肿。光凝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0只眼,占35.5%;稳定不变者123只服,占54.7%;下降2行以上者22只眼,占9.8%。而对照组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仅2只眼,占3.3%;视力下降2行以上者24只眼,占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光凝组中,局部性黄斑水肿视力提高率高于弥漫性黄斑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激光光凝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肯定,且早期治疗效果好。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99-2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眼。单纯注药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单纯光凝组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再于注药1wk 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mo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 CMT)。
  结果:三组在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各组在治疗后1,3,6 mo的BCVA和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药组治疗后1,3,6mo 的 BCVA 和 CMT 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增厚趋势;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 mo BCVA及CM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mo,联合治疗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和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后3,6 mo,单纯光凝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相比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效果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 对5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结果 光凝治疗后,58例102眼术后随访均满1y。其中视力提高25眼,占24.50%,视力不变64眼,占62.75%,视力下降13眼,占12.75%,总有效率87.25%。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结论 适时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1例68眼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41例68眼术后随访均满1a,其中视力提高19眼(28%);视力不变40眼(59%);视力下降9眼(13%),总有效率为87%。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结论:适时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2011-12/2013-01在我科确诊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98例136眼,其中单眼患者40例,双眼患者48例,随机选48例双眼患者中任一眼及40例单眼患者中20眼共68眼为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光凝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另68眼为单纯光凝治疗组(简称单纯光凝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单纯光凝组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视力提高51眼(75.0%),视力不变10眼(14.7%),视力下降7眼(10.3%)。水肿吸收59眼(86.8%),水肿未退9眼(13.2%);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12眼(17.6%),视力不变42眼(61.8%),视力下降14眼(20.6%)。水肿吸收21眼(30.9%),水肿未退47眼(69.1%),经统计学分析,联合组较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多,黄斑水肿吸收快(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可促进黄斑囊样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19例严重的非增殖期DR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和增殖期DR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1眼,B组95眼,A组为治疗组,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每日行1次穴位注射,两组穴位交替进行,以10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5d,共治疗3个疗程;B组为对照组,予以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A组有效率为87%,B组为63%,且A组各期DR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治疗DR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164例164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纳入治疗。男90例90眼,女74例74眼,年龄20~80(平均59.7)岁。矫正视力0.02~0.6,logMAR视力为0.778±0.347。病程3d~2a。平均眼压15.22mmHg(1mmHg=0.133kPa)。FFA检查黄斑区晚期均有荧光素蓄积;OCT示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42.41±74.07μm。表面麻醉下给予4mgTA玻璃体腔注射,2wk后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治疗后第1,3,6mo随访。结果:164例患者治疗后1,3,6mo的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提高至0.49±0.34,0.44±0.34,0.43±0.3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mo视力提高135眼(82.3%),其中视力提高≥2者103眼(62.8%);治疗后1,3,6moFFA检查黄斑区晚期荧光素蓄积均有减轻或消失,治疗后1,3,6mo,OCT检查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3.99±63.99μm,239.84±53.74μm,234.55±51.32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mo,黄斑水肿改善者147眼(89.6%)。玻璃体腔注药后3d之内有4眼发生假性眼内炎,观察及治疗后恢复至可行激光治疗,治疗后3mo时有11眼眼压高于正常,用药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疗效较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促使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  相似文献   

13.
杨杰  彭南祥  陈季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2-19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分为两组,分别注射曲安奈德和康柏西普,术后7d眼底激光对黄斑区进行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分别在注药术后14d,1、3mo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后3 mo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将各组各时间点术后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做出客观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式与治疗前相比,在注药术后14d,激光治疗后1、3 mo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曲安奈德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76%、80%、68%,康柏西普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88%、92%、88%;两组治疗方式在各个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1 mo最佳矫正视力最好;与术前相比,两组治疗方式黄斑区厚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术前、术后14d,1、3mo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曲安奈德组分别为557.5±150.9、301.7±120.1、262.7±131.2、338.1±146.5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显著差异性,康柏西普组分别为569.4±135.9、282.3±133.5、259.5±116.4、307.8±122.6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好,但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更优、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17例(17只眼)缺血型CRVO患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结果随访4~10个月。16例患者视力提高,其中14例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5例患者在3个月以后黄斑水肿复发,视力下降。6例患者在球内注射后出现眼压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无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及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缺血型CRVO可以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但是一部分患者黄斑水肿可能复发。(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24-2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激光治疗与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白内障术后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37眼白内障术后发生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17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20眼单纯光凝治疗,随访6mo,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mo后视力多数有明显提高。治疗6mo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2行者11眼(6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4眼(23%),视力下降>2行者2眼(12%);水肿减轻14眼(82%),水肿未退3眼(18%);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2行者3眼(1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11眼(55%),视力下降>2行者6眼(30%)。水肿减轻9眼(40%),水肿未退11眼(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较单纯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疗效更好,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Coat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6-05在我院治疗的Coats病患者13例13眼,所有患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同时联合巩膜外放液、激光光凝等治疗,观察患眼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选取的13眼中,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巩膜外放液治疗4眼,联合激光光凝治疗3眼,联合玻璃体切除、剥膜、冷冻、硅油填充等治疗6眼,眼球保留率100%;患者治疗后6mo视力明显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比较:0.05~0.1、0.01~<0.05、指数、光感和手动眼数比例术前为0、0、38%、38%和23%,术后6mo为23%、23%、38%、15%和0;视网膜完全复位5眼(38%);基本复位3眼(23%);未复位5眼(38%).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Coats病有一定效果,能提高或保持患者有限的视功能,避免因病变进展摘除眼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 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85-208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疗后每月复查,复查时发现视力下降和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复发者再次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复查发现出血明显吸收及OCT复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在原水肿部位进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 mo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68±0.35,治疗后6mo为0.34±0.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眼(64%)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9眼(27%)维持于就诊时水平,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前平均CMT 为487.30±63.58μm,治疗后6mo CMT 降为238.84±52.6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均有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就诊于我院眼科确诊的缺血型CRVO 24例24眼患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wk; 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表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

结果:随诊时间大于6mo。20例(83%)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7例(71%)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 4例患者视力维持于就诊时水平。1例治疗前有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后1mo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

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CRVO可有效提高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同时可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雪英  张蓉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84-218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176例257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62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95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完成最后一次光凝后3mo分别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mo~2a。结果:本组257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215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3.7%。其中PPDR62眼,有效57眼(91.9%);PDR195眼,有效158眼(81.0%),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59眼(23.0%);155眼视力稳定不变(60.3%);视力下降43眼(16.7%)。本组病例治疗后有28眼(10.9%)出现黄斑水肿加重,视力下降,经2~3wk后均恢复至光凝治疗前水平。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控制或延缓DR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有效防止DR致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