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1例单侧股动脉以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置管溶栓术。并随访30天,分析其溶栓时间、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都完成30天随访,总有效率90.4%,平均溶栓时间为79.6小时(4~120小时),无1例死亡。术前ABI为0.17±0.11,术后即刻升至0.57±0.25,30d为0.63±0.31。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疾病的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畅通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导管取栓并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术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4例周围动脉急性血栓性阻塞患者接受DSA检查和介入性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联合局部溶栓术治疗。结果全组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7.58%(121/124)。血管完全开通率82.26%(102/124),部分开通率15.32%(19/124),无效率2.42%(3/124)。部分开通的19例辅以PTA联合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完全开通。并发症发生率6.45%(8/124)。结论介入腔内机械性血栓碎吸和局部溶栓治疗周围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疾病,疗程短、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恰当辅以PTA和内支架植入可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AUEAE)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18肢)AUEAE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规律抗凝,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8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18/18)。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其中痊愈83.33%(15/18),良好11.11%(2/18),一般5.56%(1/18);导管接触性溶栓时间36~84 h,平均(58.83±12.28)h。抗凝治疗过程中1例血小板减少超过50%;术后3例出现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穿刺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肾功能损伤;经相应处理后缓解或治愈。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AUEAE的近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逆行推出皮支内脱落血栓解除皮瓣动脉危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因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游离皮瓣皮支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移植术中,确认动脉吻合口通畅而移植皮瓣无血供后,于高倍显微镜下由吻合口向远端探查并剥离外膜,发现脱落的微血栓堵塞在皮支入瓣分叉部,遂以显微镊子轻柔地逆行推走或推出微血栓。结果:成功地解除了动脉危象,2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逆行推走栓塞在皮支的脱落微血栓,是解除此类动脉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中期动脉栓塞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我们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动脉内直接灌注溶栓药物治疗中期动脉栓塞9例,均取得成功,所有肢体均获挽救且症状消失。本组9例治疗距发病时间15小时至40天不等。作者认为取栓的适应证不仅取决于发病时间,更重要的是肢体有否发黑坏疽。采用取栓加溶栓联合疗法,不但能取除主要动脉内的栓子,还可通过动脉内直接灌注溶栓药物而溶解细小动脉内的继发血栓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并术中动脉内灌注尿激酶4~6万单位的方法,治疗急性动脉栓塞8例,减少了远端动脉内残留血栓,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大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并发症。说明此疗法是安全、有效的。本文还就动脉栓塞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栓塞导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92.6%(治愈率59,3%,有效率33.3%),2例患肢缺血坏死而截肢。结论 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13例病人中10例病程在12h内,采用Fogaty导管取栓并配合药物抗凝、溶栓治疗。3例病程在24h以上,术中发现肠管坏死,行肠管切除术。结果:3例肠坏死者术后5d、7d、9d因原发疾病严重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0例治愈。1~5年随访,3例死于心脏病,7例均未再发生肠系膜栓塞。治愈率53.8%,死亡率46.2%。结论:痉挛性腹痛、器质性心脏病、胃肠道排空异常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取栓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都实施手术治疗,痊愈8例,死亡9例.结论:Bergan三联征、DSA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准,而及时正确施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4例,介入下单纯溶栓、抗凝治疗2例。结果:16例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11例,随访期间3例失访,其余无再发本病。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应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以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85例,回顾性研究8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85例中治愈46例,占54.1%,死亡36例,占45.9%。死亡组中病程>6 h、有腹膜炎、主干栓塞、未保留导管溶栓、未手术患者的比例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及有无合并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以老年患者为主,预后极差。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外科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时,需要高度怀疑肠系膜血管病,高度重视腹部强化CT检查。介入溶栓及外科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动脉栓塞导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11例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动脉栓塞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NM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由急性动脉栓塞导致的11例MNMS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存活(保肢4例);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4例死于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结论急性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尽早手术。MNMS是急性动脉栓塞的常见、严重并发症,急性动脉栓塞时尽快重建血流、骨筋膜室综合征尽早行筋膜室切开术及坏疽肢体尽早截肢是预防和治疗MNM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股动脉栓塞保肢术后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 对 33例外伤性股动脉栓塞术后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急诊手术切开取栓、血管吻合术 ,其中予以筋膜减张性切开 2 7例。术后均予以抗感染、利尿合剂治疗 ,并及时清除坏死组织 ,其中行血液透析 2 3例。结果 外伤后手术时间 1~ 1 4h。住院时间7d~ 3个月 ,平均 4 3d。最终截肢 6例 ,死亡 2例 ,2 5例修复成功。结论 术前准确判断预后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筋膜减张性切开、术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利尿合剂应用和及时必要的血透是影响创伤性股动脉栓塞保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1 115例肺癌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发生急性PE 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62.3(42~73)岁。所有患者均经胸部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确诊,均接受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PE发生率为1.17%(13/1 115),低危患者比例高(11/13),发生右侧PE 12例,接受抗凝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有9例患者复查SCTPA显示栓塞消失或明显吸收,无胸腔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随访1~3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急性PE的诊断首选SCTPA检查,需采用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术后PE发生率低,低危比例高,体现了微创外科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