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强度激光对20例对称拔除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在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照射,1次/周,20min/次,共照射4次,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在尖牙移动后7、14、21和28d时,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实验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均大于对照侧,经过£检验,第7、14、21、28天,P值均〈0.01,与对照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能有效的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需要拔除两侧上颌第1双尖牙的患者进行配对实验。所有样本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正器,以150 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一侧为实验侧,尖牙周围骨质行骨皮质切开术;另一侧为对照侧。观察加力前及加力后第14、28、42、56天时的尖牙移动距离、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结果加力后第14、28、42、56天,患者骨皮质切开侧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857±0.124)、(1.579±0.281)、(2.401±0.385)、(2.719±0.414)mm,大于对照侧的(0.731±0.115)、(1.132±0.314)、(1.830±0.416)、(2.244±0.4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后第56天患者两侧的牙周状况及牙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对正畸牙齿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能量激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He-Ne)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需要对称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研究,所有样本均采用固定矫治器,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一侧为实验侧,行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10min,对侧为同源对照侧,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效的观察,发现实验侧上颌尖牙移动的距离比对照侧增加48.32%。结论: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移动牙齿的周围组织可以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动牙刷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需要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进行配对实验。患者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正器,以150g拉力将尖牙向远中移动。左侧(实验侧)每日使用电动牙刷刷洗左侧上颌牙列2次,每次10min。而右侧(正常侧)则不采用电动牙刷刷洗。观察28d,分别测定记录尖牙移动距离.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结果实验第7、14、21及28天使用电动牙刷侧尖牙移动距离分别为0.470、0.923、1.128及1.375mm,正常侧为0.361、0.784、0.944、1.149mm,两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尖牙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动牙刷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对正畸移动牙齿牙周和牙体长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齿槽外科手术辅助正畸牙移动对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齿槽外科手术对正畸牙齿移动时骨改建的影响。方法以犬为实验对象,实验侧牙列应用简单的齿槽外科手术辅助牙移动,对照侧牙列应用传统牙移动方法,通过四环素荧光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的骨形成情况。结果在四周主动加力阶段,实验侧实验牙远中移动量(4.31±0.46mm)显著多于对照侧(2.16±0.42mm,P<0.01),而支抗牙近中移动量(0.44±0.07mm)与对照侧(0.46±0.09mm)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侧移动牙张力侧新形成骨量多于对照侧,骨形成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侧BMP-2表达增强现象较对照侧出现早,峰值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结论齿槽外科手术促进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骨改建,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力对牙周健康成人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治设计需要拔除双侧上颌第1双尖牙,上颌设计种植钉强支抗的正畸治疗病例32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人。每例病人随机选择1侧分别施加50 g、100 g、150 g、200 g尖牙远中移动力作为实验侧,另1侧尖牙不施加正畸力随机挑选8个患者作为对照侧。测量4周后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受不同正畸力4周后,尖牙移动距离50 g时(0.57±0.28)mm,100 g时(1.13±0.77)mm,150 g时(1.03±0.45)mm,200 g时(0.84±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移动速度不随力值的增大而增加,100 g力值较适宜尖牙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以便更有效地监控、指导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将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正畸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按其应用的矫治器的不同再分为MBT组和自锁组;将不行正畸治疗的26例作为对照组。指导各组个体以BASS刷牙法维护口腔卫生,以牙齿洁治后7d为T1时间点,此后1月、3月为T2、T3时间点,检查每个研究个体的上下牙列各个牙齿颊侧的软垢指数(DI),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软垢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个体口内牙齿的软垢指数在各时间点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固定矫治患者除上颌侧切牙、尖牙,下颌前牙出现软垢指数在T2、T3时间点较T1时间点明显增多的情况(P<0.05),其余牙齿均未出现明显的软垢增多情况。在各时间点,MBT托槽与自锁托槽的正畸患者各个牙位的软垢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应用BASS刷牙法能够使固定矫治的患者除上颌侧切牙、尖牙、下颌前牙外大部分牙齿维持好的卫生状态。对于上颌侧切牙、尖牙,下颌前牙在矫治过程中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脂联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与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双侧上颌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2组,加力第1天起在实验组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局部注射脂联素,对照组注射1%磷酸缓冲液(PBS),每2天1次.两组大鼠加力后分别于第1,3,7,10,14天处死.测量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牙周组织中RANKL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第7,10,14天牙齿移动距离和RANKL阳性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联素抑制牙周组织RANKL的表达,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骨改建,外源性脂联素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3例对称拔除第一双尖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实验测行局部超声波作用,每日1次,每次10分钟,14天为1疗程。经过1疗程的观察,发现实验侧尖牙移动速度比对照侧提高28.67%,作者推测:由于超声波特有的生物学效应,活化了局部牙周组织细胞,加速牙周组织的改建,从而加快正畸牙齿的移动。  相似文献   

10.
恒尖牙唇侧萌出错位,是恒牙列初期常见的牙列畸形,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正畸或外科手术.笔者根据恒牙列初期颌骨疏松、尖牙牙根未发育完全易于移动的特点,通过预防性拔除 (4 4)/( ) | 并手推法,矫正 (3 3)/( ) | 唇侧错位,现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氦氖 (He- Ne)激光照射对兔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2 1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及 1、3、5、7、14、2 1d组 ,每组 3只。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 ,施力 80 g。右侧为照射侧 ,左侧为对照侧。按不同时间处死 ,制作组织学标本 ,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 ,统计学处理。结果 :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的面积百分比 3、5、7d组照射侧明显高于对照侧 ,3、5 d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数量比较 3d~ 7d组呈升高趋势 ,以照射侧明显。 3、5、7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可提高兔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骨改建  相似文献   

12.
氦氖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6组,即加力1、3、5、7、14及21 d组,每组5只。加力各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0.08 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各组动物采用自身对照,右侧为氦氖激光照射侧,左侧为对照侧。用波长632.8 nm、激光功率20 mW的氦氖激光照射加力各组兔右侧颊部,除1、3 d组分别照射1、3次外,其余各组连续照射5次,每天1次。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对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压力区加力1 d组照射侧VEGF表达(灰度值)(130.02±4.29)明显低于对照侧(136.74±4.56)(P<0.05);而3 d组和5 d组照射侧(151.20±2.98和162.11±4.32)明显高于对照侧(142.38±4.87和151.10±6.45)(P<0.05)。张力区加力3、5和7 d组照射侧的VEGF表达(灰度值)(143.96±3.63、148.40±5.79和150.72±5.79)较对照侧(138.20±4.88、138.36±6.17和140.20±6.35)明显升高(P<0.05)。 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有效地促进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张琳林  邹林洪  彭春  戴红卫  胡丹 《海南医学》2016,(21):3451-3454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大鼠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以24只12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只24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将每组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又各分为4个实验小组(牙根吸收1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6只;设置自身对照,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1d、7d、14d和28d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①第1天和第7天,青春期组和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0.71±0.09) mm vs (0.39±0.23) mm;第28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1.87±0.41) mm vs (1.06±0.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1~28 d均未见明显牙移动距离。②第1天吸收点数及百分比青春期组、成年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5.17±0.75) vs (7.17±0.75);第14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2.17±0.75) vs (4.0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鼠均可通过正畸治疗完成牙移动,年龄因素对正畸牙根吸收有一定影响,成年期大鼠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甲亢大鼠模型,探讨在高骨状态下正畸牙移动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按1ml/100g体重每天蒸馏水灌胃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用等量优甲乐灌注胃建甲亢大鼠模型,28d建模成功,随后分为甲亢0、7、14、21、28d组,每组10只检测T3、T4、TSH。结果所有甲亢大鼠的T3、T4、TsH在正畸牙齿移动以后均稍有升高,其中以7d组升高最为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甲亢大鼠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有骨质疏松倾向,正畸牙移动治疗应使用轻力。②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甲亢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幅度小,提示短期正畸牙移动治疗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玥  陶李明 《安徽医学》2021,42(6):624-627
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疼痛和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行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5例,以每位患者左、右侧2颗同名单根后牙共180颗为观察对象,将左、右侧患牙按随机号码表抽样分为观察组(90颗)及对照组(90颗).观察组在正畸加力后行低强度激光照射颊、舌侧牙槽粘膜,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处理.比较两组激光治疗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VAS评分),第1、2、3个月复诊时VAS评分,同时比较第1、3、6个月复诊时患牙牙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丧失值(CAL)、牙龈退缩(GR)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PI、GI、PPD、CAL、GR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满足球形假设(P<0.05),主效应方差分析提示两组VAS评分、PI、G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R、PPD、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激光治疗可减轻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疼痛情况,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川续断和丹参影响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川续断和丹参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其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并比较两种不同中药在改建过程中的异同。方法 选取72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川续断组、丹参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24只,川续断组每日灌服6g/kg川续断水煎剂,丹参组每日灌服6g/kg丹参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每隔7d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分批次处死,每批次6只。剥离头颅骨,分别测量牙移动的距离及牙槽骨的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川续断组、丹参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二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3组破骨细胞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趋势,川续断组、丹参组比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川续断组和丹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牙槽骨密度呈现降低趋势,川续断组、丹参组比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川续断组和丹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灌服丹参和川续断水煎剂均促进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快牙槽骨吸收及其修复重建,有利于正畸牙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刺激性脱氧寡核苷酸(CpG ODN)BW006对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中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正畸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左侧上颌为实验组(局部注射CpG ODN BW006),右侧上颌为对照组(局部注射PBS),每3 d给药1次,每次40 μL,于加力3、7和14 d时分别随机选取12只大鼠处死,取含有第一磨牙的上颌骨组织制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表现,测量牙齿移动距离,检测牙周组织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结果:HE染色,实验组大鼠压力侧骨吸收程度较低,对照组大鼠压力侧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大鼠张力侧可见大量成骨细胞,牙槽骨丰满度及高度高于对照组;加力7和14 d时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347±0.007)和(0.443±0.016)mm,对照组分别为(0.585±0.012)和(0.975±0.084)mm,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齿移动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力3和7 d时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Runx2和Osterix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于加力7 d时达到峰值;加力14 d时实验组Runx2和Osterix阳性表达水平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pG ODN BW006可通过促进牙移动过程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调控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2月龄体重约20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齿移 动模型。实验组大鼠予0.15 U/(kg.d)的生长激素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大鼠上颌 中切牙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放置镍钛拉簧,拉力为0.49 N,使磨牙向中切牙方向移动。加力后的第3,7,10,14 天,用心脏灌注法处死所有大鼠。取下左侧上颌骨,制备第一磨牙近远中向的纵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近 颊根与远颊根之间牙槽骨的压力区中牙周膜OPN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胞质中都有OPN的阳性表达,并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OPN阳性表达早期随破骨细胞的增多而 增加,后期随破骨细胞的减少而降低。正畸加力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更强(P<0.05);第10 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下降更快,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应用生长激素能影 响大鼠移动牙齿时牙周组织中OPN的表达,可能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的吸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