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精神病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6名患者家属的精神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方式内容进行调查。结果97%的患者家属知道疾病的诊断,但如何防止精神疾病复发了解者仅3.4%,出院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了解者6.9%,81%的患者家属希望医务人员传授健康知识,需求侧重于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作用及副作用,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精神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非常需要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中医康复护理知识掌握及需求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宣教。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上海某社区的30名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护理宣教,并在宣教前后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宣教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相关护理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宣教后各项脑卒中中医护理知识水平较宣教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依据分类指导和简单明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及操作指导,可提高其相关疾病中医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及康复技能,有利于患者的居家康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 5 1例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94 .1%的患者家属知道疾病的诊断 ,6 0 .8%的家属清楚该病的临床症状 ,说明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但缺乏基本护理知识和技巧 ,90 .2 %的家属希望与医护人员直接交谈和学习健康教育知识 ,90 .2 %的家属希望护士教授常用的基本护理技能。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 ,帮助家属掌握护理要点 ,提高护理水平 ,增强信心 ,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照顾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状况,提高家庭照护者的护理能力.方法:对255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照顾者对脑卒中疾病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脑卒中疾病护理技术缺乏了解.结论:护士应对患者照顾人员提供相关护理知识,满足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将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0月我院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2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需求,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照顾者仅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和服药意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均仅为部分了解或不了解;照顾者最希望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前5位依次是家庭监管服药方法、疾病复发的表现、家属参与康复的方法、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风险,所期望的健康教育形式前5位依次是医师给予个别辅导、电话咨询、医院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护士给予个别辅导、参加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论:由于精神分裂症照顾者疾病知识匮乏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延续性康复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9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需要了解脑卒中紧急处理措施、预防脑卒中复发的方法、脑卒中饮食指导、脑卒中安全用药知识、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等占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延续性康复护理需求的前5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平均日照顾时间和患病种数。[结论]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较大,文化程度高、收入满意度高、日照顾时间长、患慢性病数目多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延续性康护理服务需求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对家庭支持性护理服务的需求,以为此类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支持探寻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出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家属进行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认为出院后最迫切的需求是上门解决患者留置管道出现的问题;照顾者的主要困难是对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感到无助;希望的长期家庭护理服务支持方式:上门评估解决照护问题.结论 对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是家庭护理的基础;定期的电话随访是简单而有效的家庭护理支持手段;开展出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最迫切需求、医院又能负担的上门护理服务项目是家庭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进行调查,为家庭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对94例脑卒中患者及121名家属(主要照顾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延续性护理需求均在60.0%以上,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分值排名前3位项目为:康复器械指导、康复锻炼方法、常用家庭护理技巧;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前3位为:康复器械指导、常用家庭护理技巧、康复锻炼方法。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应注重康复锻炼方法及器械使用、常用家庭护理技巧的指导,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进行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50例脑卒中家庭照顾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其康复护理知识和照顾技巧的掌握程度,然后针对常见的康复护理问题,如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家庭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安全护理、自我心理调节等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培训。对培训前后照顾者脑卒中家庭护理知识和照顾技巧掌握情况进行比较,调查培训前后患者对照顾者护理的满意度,并了解照顾者对培训的态度。结果培训后照顾者对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照顾技巧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绝大部分照顾者都积极参与培训,并得到患者家庭的支持,肯定了教育培训的必要性。结论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进行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照顾者的康复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徐州市老年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为制定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或其主要照顾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选8名进行半结构访谈,其中患者5名,主要照顾者3名。结果患者延续性护理各项需求得分均较高,其中分值排名前3位:血压、脉搏监测知识;饮食营养知识;安全用药知识。访谈资料中脑卒中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归纳为5个主题: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护理技术需求、家庭支持需求、经济支持需求、卫生资源需求。结论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较高,应加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名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掌握的护理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照顾者具有疾病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知道康复的重要性,但明显缺乏康复知识。结论护理人员在传授护理知识时,应根据照顾者的护理知识现状,因人施教,特别是康复训练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玲云  方红 《现代护理》2007,13(7):1803-1805
目的了解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名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掌握的护理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照顾者具有疾病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知道康复的重要性,但明显缺乏康复知识。结论护理人员在传授护理知识时,应根据照顾者的护理知识现状,因人施教,特别是康复训练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脑卒中康复护理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脑卒中康复护理现状调查问卷,对81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3名调查对象中对自己所分管的每例患者均实施康复的占38.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是否有必要实施康复护理,患者或家属认为不需要、患者或家属主动配合意识差、医院等级、工作繁忙、缺乏康复指引、效果评价及康复护理路径10个因素是护士实施康复护理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影响护士康复护理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提高康复护理实施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家属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6年收治入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及家属,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对家属实施常规护理健康宣教;试验组30例,对其家属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宣教。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脑卒中知识测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分析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与对患者家属个性化宣教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实施家属个性化健康宣教组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家属个性化健康宣教有助于患者家属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卒中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RCT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运用RevMan 5.3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样本量637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期间的运动功能[加权均数差值(MD)为13.87,95%置信区间(CI)为7.93~19.81,Z=4.57,P<0.01];"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期间的日常生活能力[MD=14.43,95%CI 6.15~22.71,Z=3.41,P<0.01]。结论"互联网+"护理干预模式为卒中患者回归家庭、社区后的康复和健康宣教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有利于卒中患者康复期间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但仍存在着需要医护人员努力完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的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月—2020年4月抽取广西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住院的1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的居家康复护理需求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的居家康复护理需求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心脏术后护理需求(4.51±0.78)分,心脏康复促进需求(4.48±0.79)分,社会支持途径需求(4.35±0.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疾病诊断、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进入心脏术后护理需求和心脏康复促进需求的回归方程(P<0.05);居住地和家庭平均月收入进入社会支持途径需求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均处于较高水平,患儿年龄、疾病诊断、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主要照顾者心脏术后护理需求和心脏康复促进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居住地、家庭平均月收入是社会支持途径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医护人员密切关注低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优先评估和满足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的需求,采取个性化、多元化、分层次等健康教育形式,注重居家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多方面、多渠道满足主要照顾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降低照护负担,促进患儿及主要照顾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者出院准备教育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利慧  孙庆玲 《护理与康复》2009,8(4):271-272,275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87人分成对照组40人和观察组47人。对对照组照顾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观察组照顾者实施出院准备教育。出院前比较两组主要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考核得分情况;出院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考核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实施出院准备教育,能有效提高照顾能力,提高家庭护理质量,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段筱妍  刘芳  安雪莹  李安琪 《全科护理》2016,(13):1304-1306
[目的]了解社区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社区中医护理工作调查表和社区病人中风恢复期治疗调查表对136名护理人员和64例中风恢复期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36名护理人员同意在社区推进中医护理技术,同意率100%;愿意参加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参愿率100%;推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影响因素为6类,构成比最高的是护士对技术不掌握,占23.32%;64例病人中愿意在社区就诊占比87.50%。[结论]中风恢复期病人愿意在社区就诊,但是目前社区能够为中风恢复期病人提供的中医康复护理偏少,不能够满足广大病人需求。应提升社区护士业务水平,加强中医护理知识培训,调动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以推动当前社区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research study inquiring into the attitudes of qualified nursing staff and nursing auxiliaries towards stroke patients in general medical wards. The survey was undertaken on eight mixed-sex general medical wards in a large general hospital. All wards are used for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for nurses in training. Each of the wards, despite having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one or more medical specialities, regularly admit patients following stroke. All nurses were therefore familiar and in regular contact with this particular client group. A Likert scale with demonstrate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as employed as the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urses were largely ambivalent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stroke rehabilitation. The patterns of responses indicate that the nurses who have th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about stroke patients consider that they have a role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that they value the nursing contribution. The nurses with les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stroke patients see stroke patients as unco-operative and demanding.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specific educ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nurse as a rehabilit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