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例简要病史见上期)螺旋CT示:肝左叶低密度阴影周边见散在条索状气体回声,考虑肝脓肿(图3)。手术所见:肝左叶膈面下可触及6cm×8cm的脓肿,有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开引流出大量脓液,约200ml,手术检查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实验室检查结果:脓液细菌培养有肺炎克雷伯菌生长。临床诊断: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讨论临床上肝脓肿以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较为常见,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由不同途径感染而来:(1)门静脉系统:凡与门静脉系统有关或邻近器官的细菌感染,都有播及肝脏的可能;(2)胆道系统:为重要的感染来源,正常情…  相似文献   

2.
间歇性畏寒、发热伴上腹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宏市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44-1045
1 病历摘要患者男 ,32岁。因间歇性畏寒、发热 8个月 ,伴上腹疼痛2 0d入院。自诉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 (自测体温为 38.9℃~ 39.5℃ ) ,每次发作 1~ 2h ,未用药可自行退热 ;每月发作 1~ 5次 ,伴乏力 ,无午后潮热、盗汗 ,至今体重减轻 15kg ;近 2 0d来无原因出现上腹阵发性隐痛 ,每次持续1~ 2min ,每天 2~ 3次 ;伴嗳气 ,无反酸、恶心、呕吐及腹胀 ,腹痛与发热无明显时间关系。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及大小便正常。于 2 0 0 3年 7月 16日以慢性胆囊炎收住内科。既往史 :2 0 0 0年发现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2 0 0 1年 2月因合…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三月前因劳累受凉后开始头痛鼻塞、声嘶,伴咳白痰、畏寒发热。热型不规律,37—39℃。热退大汗,按上感治疗好转,但仍不规则发热。二月前解脓血便,伴下坠,日十多次,经按“痢疾”治疗,症状好转,然发热如前,渐消瘦,脸色苍白,卧床不起,伴心慌气促,下肢浮肿,曾按“肝炎”,“血吸虫病”治疗无效。十天前右上腹胀痛,且渐隆起,食少,尿短赤,心慌气促,下肢肿增重,本院门诊诊断不明而入院。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1岁,未婚。因畏寒、发热9天,伴胡言乱语4天而入院。3年前因双手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近3个月间断发热,最高体温达40℃,每次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后体温恢复正常,半月前双手掌出现"青紫斑",入院前4天出现高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9~40℃,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男,23岁,工人。因发热、畏寒、肌肉酸痛2月,再发半月于1995年8月1日入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午后发热,伴畏寒肌肉酸痛,在当地医院血培养两次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予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Fortum)3g,每日1次,连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3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不能屈曲4d伴发热1d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为持续性刺痛,并逐渐出现不能屈曲,运动时疼痛加剧,伸直时疼痛缓解等症状。既往曾患双下肢深静脉血栓10余年,2006年自行好转,其后多次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未见血栓。否认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3岁。发热、畏寒、心悸气促、下肢浮肿5个月,但无午后潮热及盗汗,无咳嗽咯血,尚能平卧,经门诊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近月来症状加重,心悸、气促发作频,且伴头晕,疲倦,下肢乏力、浮肿,胃纳欠佳,尿少色黄,经门诊治疗未改善,预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收入院治疗。既往史:1963年产前检查渭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969年因畏寒、持续高热住本院内科治疗,当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病史摘要女患,63岁,已婚,农民,住院号89870。于1990年12月3日入院,入院前20余天劳动时突感上腹部阵发性隐痛,进食后腹痛依旧,不向他处放散,伴有恶心呕吐。经抗炎治疗,腹痛缓解,但不久出现巩膜黄染,并逐渐加深,同时畏寒发热(T38.5℃上下),大便颜色较淡。当地医院曾按“黄疸肝炎”治疗无效。以往有“胃痛”病史,但从无类似腹痛黄疸史。 10余年前曾因“精神病”住精神病院治疗,出院后至今未复发。入院体检:T 38.7℃,P90次/分,R21次/分,BP 17.5/10kPa。全身黄染,面容憔悴。外观上腹稍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性,5月,住院号106048。因持续黄疸反复加重4月于1982年8月6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即有频繁呕吐,为奶汁或奶块;大便淡黄、量少而稀,日约10余次,伴纳差、腹胀。曾服阿托品液后呕吐停止。1月后渐发现皮肤、巩膜发黄,进行性加深,尿如红茶色,大便灰白,肝肿大肋下2厘米。除护肝治疗外,先后服强的松2个月、地塞米松1个月。黄疸指数由60单位降至34单位,胆红质由6毫克%降至3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性 ,71岁 ,因右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皮肤黄染反复发作 2年加剧 1周入院。入院体检 :T 38.3℃ ,P 82次 /min ,R 2 1次 /min ,BP12 0 /70mmHg ,皮肤巩膜黄染 ,腹平 ,肝脾未触及 ,右上腹压痛 ( ) ,局部腹肌紧张 ,莫菲氏征 ( ) ,肠鸣音存在 ,WBC13.  相似文献   

11.
孙启红  朱姬莲  郭刚恒  刘春芳 《新医学》2005,36(11):664-665
患者,女,39岁,山东威海人.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2004-07-10入院.入院前多次发热,伴畏寒而无寒战,体温忽高忽低,规律不明显,最高时达39℃,最低时为37℃,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牛黄解毒片,体温下降至37.5℃左右,但几日后又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畏寒、发热16年,症状加重伴黄疸半个月于1990年5月8日入院。患者于16年前常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发作性绞痛,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偶出现轻微黄疸,经抗感染利胆等治疗症状消失。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高热、皮肤进行性黄染、纳差、乏力等,但无呕血,腹泻、黑便及陶土样大便。体检:体温38.5℃,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血压13.3/9.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全身皮肤、粘膜中度黄染,无皮下出血点、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王××,女,31岁,社员。于1976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天,因上午自感畏寒、发热、头痛及周身疫痛,体温38.5℃,下午起出现干咳,吐少量白色粘痰,并感右侧胸痛,呈针刺样,呼吸、咳嗽时加剧,即去大队卫生室就诊,给予口服APC及止咳糖浆等治疗。三天后胸痛逐渐减轻,但热不退,体温在38~38.6℃之间,伴有轻度畏寒,再次前往大队卫生室诊治,拟诊为肺炎。给予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入院前二天体温升至39℃以上,乃于1976年9月6日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4.
薛湘平  马文贞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79-3680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岁,因发热4d于2010年7月19日入儿科.患儿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热型无规律,伴畏寒、寒战,偶咳,无流涕,无腹痛,无呕吐,大便次数稍多,每天2~3次,黄色稀烂便,量少.门诊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利巴韦林静脉点滴治疗,发热症状无缓解,查WBC 14.6×109/L、N 0.759,CRP 214mg/L.拟发热查因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欠佳.既往史:反复多次的荨麻疹病史,否认菌痢、百日咳、麻疹、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及禽鸟接触史,否认输血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5.
(本例简要病史见上期)结合患者多项检查,临床诊断为假性血栓性静脉炎。行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抽吸关节液并注入激素治疗,同时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基本缓解,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讨论1877年Baker发表了膝部滑膜囊肿的形成与关节疾病有关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者张××,男,35岁,农民,湖北汉川人,于1975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5天前开始出现畏寒、发热,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全身酸痛,尤以腰痛为甚。恶心,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及黄水。无咳嗽、流涕。在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曾用氨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发热1周、发现血小板减少1d于2011年7月27日收入南昌大学上饶医院内一科。患者于入院前1周割禾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0℃,在当地乡卫生院给予退热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发热都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但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要在短期内明确诊断,有时相当困难,导致部分患者发热原因难以确定,治疗无效,直至患者死亡时才明确诊断,甚至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最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最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阳虚患者的舌象变化规律,探讨舌诊的诊疗价值。方法:对肿瘤阳虚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白通汤治疗,对其中显效的14例患者进行舌象分析。结果:阳虚发热患者中相对特异性舌象是:胖大齿痕舌8例,占57%;润滑苔11例,占78.6%;而其他非特异性舌象仍占不小比例。结论:临床中典型的阳虚舌象“舌淡胖,苔白滑”并不多见,辨舌论治误诊率较高,难以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内伤杂病应主要采用脉症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