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98例患者的病情将他们分为MAP(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和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其中MAP组有54例患者,SAP组有44例患者。我们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健康人,将他们作为对照组。我们对这三组人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淀粉酶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而且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MA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人血淀粉酶的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比。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其病情的轻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变化及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脑梗死患者,测量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D-dimer水平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4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D-dime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结论:hs-CRP、D-dimer水平升高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姚晓萍 《吉林医学》2009,30(3):199-200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丹红注射液组)和对照组(脉络宁组)各32例,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的含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4d后一氧化氮含量增高,C-反应蛋白含量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并能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改善脑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血必净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其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的作用。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接受抗感染补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m必净100mL,12h1次,连用7d,在常规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常规的基础上再重点监测CRP、D—Dimer及SIRS症状改善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CRP及D—Dimer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SIR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转为MODS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SIRS症状,降低SIRS患者CRP、D—Dimer,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阻断SIRS患者向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志辉  刘序友  王捷鹏 《吉林医学》2014,(25):5614-5615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6例AP患者中轻症胰腺炎(MAP)60例,重症胰腺炎(SAP)36例,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于入院48 h内用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dimer,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SAP组的D-dimer、CRP水平高于MAP组(P﹤0.01),MODS组D-dimer、CRP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1),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害时,其死亡率明显高于2个脏器损害患者的死亡率(P﹤0.01)。结论:联合检测AP患者血清D-dimer和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C-反应蛋白(CRP)和 D-二聚体(D-dimer)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住院急性胰腺炎患者155例,根据病因分为 HLAP 组和 BAP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亚组和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亚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Glu)、血钙(Ca2+)、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CRP 和 D-dimer。结果 HLAP 组的血小板(PLT)、Glu 和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 BAP 组,而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Ca2+和血肌酐(Cr)则明显低于 BAP 组(P <0.05)。HLAP 组的 CRP 明显高于 BAP 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AP、MSAP 亚组中的 HLAP 组与 BAP 组相比较,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LAP 组MAP 和 MSAP 亚组间的 CRP 和 D-dime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AP 组 MAP 和 MSAP 亚组间的 CRP 和 D-dimer 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LAP 组的 CRP 和 D-dimer 升高均是出现 MSAP 的危险因素(OR =1.121、3.716,P =0.025、0.001)。BAP 组仅 D-dimer 升高是出现 MSAP 的危险因素(OR =2.717,P =0.002)。结论 CRP 和 D-dimer 在 HLAP 及 BAP中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且 CRP 升高在 HLAP 患者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延龙  杨柳明 《医学综述》2012,18(17):2925-292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生长抑素组(A组)、生长激素组(B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组(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前后CR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C组CRP、D-二聚体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SAP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与抑制CRP、D-二聚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入院时测定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轻中型急性胰腺炎(AP)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测定62例发病72h内轻中型AP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和CRP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CRP对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结果 D-二聚体和CRP水平在多数患者中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和CRP水平均可以有效预测胰腺坏死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927和0.961;其中D-二聚体水平在有无发生胰腺坏死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01),其预测精确性也略高于CRP。结论无论是D-二聚体还是CRP水平,对轻中型AP患者的胰腺坏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D-二聚体的预测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5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组血清hs-CRP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b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DS评分呈正相关(r=0.56和0.49;r=0.45和0.61,均P<0.05).结论 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丙清  陈森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68-126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DD水平升高的CHF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4 d后复查DD水平。结果:治疗前38例患者DD水平为(1.82±0.20)μg/ml,治疗后为(0.38±0.21)μg/ml,治疗后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7例患者DD未恢复正常,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5 d后复查DD均恢复正常。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CHF患者的DD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丹红对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了解丹红对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将64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49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4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18例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浓度。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ET浓度为(152.68±8.66)ng/L,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88.31±8.44)ng/L(P〈0.05)和对照组的(50.22±5.33)ng/L(P〈0.05)。A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E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5.37±8.66)ng/L,(107.56±9.44)ng/L](P〈0.05)。B组患者平均治疗日程与平均住院日程分别为(8.73±1.87)d及(10.56±2.11)d,明显短于A组的(13.22±2.16)d和(15.24±3.11)d(P均〈0.05)。结论ET参与了AP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P对改善微循环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通经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红通经方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66%,对照组有效率72.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降低CRP水平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常规检查亦未发现异常。结论丹红通经方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剂,抗炎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丹红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兑入5%葡萄糖针250ml静滴,1次/d ,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改善心肺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d,静滴,共14 d;巴曲酶10 BU、5.0 BU、5.0 BU,隔日1次,静滴.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d,静滴,共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朱政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0-6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丹红治疗组(38例),丹红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PCT及CRP水平,分析它们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入院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轻症患者及44例重症患者,另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PCT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统计分析血清PCT、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血生化指标相关性。结果3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随疾病程度恶化显著升高,PCT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26).;PCT及CRP水平与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387,P=0.034),与淀粉酶及脂肪酶无相关性;CT及CRP与胰腺炎Ranson评分、24 h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2,0.314,0.289。结论血液 PCT、CRP检测有着简便快捷,灵敏特异,安全可靠的特点,为ABP鉴别诊断、控制感染及重症炎症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轻症及重症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分为轻症、重症各18例,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P0.05)。3)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以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方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张文勇 《河北医学》2010,16(7):813-8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对轻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患者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7d,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O.05),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O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