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研究报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复方制剂具有协同降压作用,血压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小,但在高龄老年人中的应用报道不多,本研究目的是评价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海捷亚)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与利尿剂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氯沙坦100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经6周治疗后观察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降压总有效率90%,血钾在正常范围略下降,未发现低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疗且年龄在45~75岁的高血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有200例,通过硬币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有100例。常规组单纯用氯沙坦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方案治疗。在完成治疗后通过对患者疗效数据比较,归纳两种药物联合的单片复方制剂对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疗效方面,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种干预模式下高血压并发症出现情况,常规组出现率显著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制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方案高效、安全,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吕霞霞 《安徽医学》2009,30(2):199-200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50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每天一片口服,总疗程为8周。结果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降压总有效率为91.49%,血压由服药前的156.57±9.76/98.35±8.60,降至127.95±5.37/79.97±4.26mmHg,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后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钾无明显改变。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海捷亚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新一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氯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losartan)为非肽类高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Ⅱ)阻滞剂,完全阻断由AT。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索Ⅱ对心血管的作用,氢氯噻嗪有利尿作用。我们2002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海捷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氯沙坦50mg和氢氯噻嗪12.5mg)治疗高血压病,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海捷亚组与贝那普利组,每组各60例,二组间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氢氯噻嗪合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中氯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组32例,对照组为苯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尿酸与入院后2周血尿酸变化。结果氯沙坦组血尿酸降低显著(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合并血尿酸升高的慢性心功不全患者可使血尿酸下降,既使与氢氯噻嗪联用仍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7.
女性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尿剂氢氯噻嗪(HCTZ)虽然常被用作高血压的初始治疗药,但它有多种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包括尿酸和钙的升高及镁和钾的降低等.厄贝沙坦是一种强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AT1受体亚型具有很高的亲和力,由于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有互补的作用机制,两者联合应用有可能减少HCTZ的用量,并能减轻HCTZ的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低钾血症.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诺)的抗高血压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联合用药[1].联合使用需遵循一定的配伍要求,以利尿剂为基础的复方配伍最为推荐[2],氯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已上市并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但国内尚缺乏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相关用药经验.笔者就氯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效果做了临床观察,旨在总结对此药使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樊华  刘正蓉  林琦  周振科 《四川医学》2011,32(5):732-735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及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2周、4周、8周血压均较前明显下降(P〈0.001),在降压幅度及降压总有效率方面,复方制剂组明显优于单剂组(P〈0.05),但两个复方制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加小剂量氢氯噻嗪即能更有效降压,安全性好;增加氢氯噻嗪的量并不显著增加疗效,反而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且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的固定复方制剂使用方便,依从性好,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2级以上的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我们2007年6月-2009年12月应用国产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欣然,上海现代制药有限公司)、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德茨,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及中效利尿剂氢氯噻嗪(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治疗2、3级高血压病患者112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曲红  王冰 《山东医药工业》2014,(5):299-300,308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赖诺普利片10 mg·d -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 -1,厄贝沙坦片150 mg·d -1。比较3组病人服药6及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结果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3.09±15.50)/(14.18±9.44)mmHg、(36.49±17.10)/(15.28±8.24)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1.80±12.93)/(12.72±9.76)mmHg、(33.85±15.82)/(17.28±7.56)mmHg;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2.90±14.82)/(15.21±10.85)mmHg、(33.85±13.72)/(17.42±11.54)mmHg。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服药6及12个月后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结果( x ± s)分别为,赖诺普利组:20.22±1.15、20.99±1.37;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7.87±1.43、18.00±1.13;厄贝沙坦组:17.98±1.33、18.26±1.53。3组进行比较,赖诺普利组病人长期服药后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改善。结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可以控制血压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mg,Qd)或HCTZ+氯沙坦组(HCTZ 12.5mg+氯沙坦50mg,Qd)或HCTZ+氨氯地平组(HCTZ 12.5mg+氨氯地平5mg,Qd),共24周,每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P<0.01)。(2)HCTZ+氯沙坦组、HCTZ+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8.5%、47.5%,均高于氯沙坦组(48.5%vs37.3%,P<O.05;47.5%vs37.3%.P<O.05)。(3)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中外医疗》2014,(22):9-10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单一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24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3.12±17.08)mmHg下降为(78.26±9.46)mmHg,收缩压压由(165.05±17.03)mmHg下降为(120.06±8.02)mmHg,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5.03±12.02)mmHg下降为(90.04±8.10)mmHg,收缩压压由(164.10±13.24)mmHg下降为(135.06±7.06)mmHg(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UAER分别为(147.91±24.30)、(144.70±26.21),治疗后分别为(106.70±18.32)、(120.50±16.81)(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良好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服氯沙坦50mg、双氢克尿噻12.5mg,观察降压疗效和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治疗2、4、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心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109医院2010年3~9月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和赖诺普利进行治疗,2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给予加倍剂量,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经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值为(19.1±13.0)mmHg:和(12.1±7.4)mmHg,总有效率85.71%。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钾、胱抑素及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0)或培哚普利+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0)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钾、血清胱抑素和血尿酸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血压指标均有降低(氢氯噻嗪组dDBP除外),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率高于氢氯噻嗪组(90.0%vs.76.7%,P<0.05);2组药物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50%,氨氯地平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SBPT/P)大于氢氯噻嗪组(P<0.05),舒张压降压谷峰比(DBPT/P)略大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氨氯地平组高于氢氯噻嗪组(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胱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氢氯噻嗪组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钾、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但前者降压效果优于后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提高血压平滑指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平稳降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更强,可能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杨南英 《河北医学》2011,17(7):858-860
目的:对比性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肾损害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检测58例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病无肾损害患者、50例正常人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及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氯沙坦治疗。结果肾损害患者血清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患者,氯沙坦降压作用明显,能显著改善肾功能。结论血清抗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病肾损害有关,氯沙坦能降低血压,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病引起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系统比较15种降压药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为医师选择有效降压药物时提供依据。方法对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15种单药治疗8周的降压疗效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贝凡洛尔、吲达帕胺、贝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有效降低24h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坎地沙坦能有效降低收缩压。但各单药间降压幅度无差异。而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仅能降低日间舒张压,托拉塞米降低24h平均血压的效果不明显。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单药治疗能有效降压,而单用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因短期作用有限,不建议作为单独药物治疗高血压,作为联合治疗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Lodoz)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Lodoz共4周,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治疗4周后,“杓型”和“非杓型”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9.57/7.75mmHg和12.61/9.88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0.59/8.20mmHg和10.91/8.00mmHg,“杓型”和“非杓型”组间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杓型”组夜间SBP/DBP降低6.12/5.65mmHg,“非杓型”组降低17.33/13.61mmHg,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3)“杓型”组的夜间SBP/DBP下降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昼夜曲线仍为“杓型”。“非杓型”组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比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SBP/DBP的夜间下降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d)对“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SBP/DBP降低作用较明显,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