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靖江市重点职业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市涉及粉尘和高毒物品的企业中抽取3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30家企业中,只有4家制定职业痛防治年度计划,9家有职业危害告知,25%的建设项目做过控制效果评价,53.3%的企业进行过职业危害检测,接触职业危害的29728名劳动者中,16.7%进行过职业健康体检,6.8%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几乎空白。结论我市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我市的整体职业痛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深圳市635家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事故和应急管理的现状。结果深圳市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其同系物、三氯乙烯、正已烷、粉尘、铅和噪声;调查在岗职工数54398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37732人(6.94%);部分企业没有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企业434家(68.35%);使用个人防护35002人(92.76%);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6.10%;企业缺乏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结论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依然严峻;劳动者权利未完全得到保障;职业卫生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承德市八县三区职业病危害企业数量、接害职工人数以及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掌握底数,为制定或调整职业病防治规划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一调查人员培训,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工作方案》和《河北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质量工作手册》要求完成对各企业调查数据的填报与收集,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出分析、评价。结果承德市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数1 117家,其中承德县职业病危害企业最多,占全市的21.40%;接害职工以双滦区最多,占总接害职工的17.51%;以私营、小型企业为主,分别占72.70%和93.73%;确定的10个重点行业涉及企业数占接害总企业数的79.41%,其中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为最高(26.86%);职业危害以粉尘危害企业最高,为44.20%;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小型企业最低。结论承德市职业病危害呈现特征性分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抓住危害分布特征,针对企业管理薄弱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强化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是今后承德市职业病防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承德市双滦区不同经济类型职业病危害企业(以下简称: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不同接害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于2014年对承德市双滦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62家接害企业开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平均制定率为40.3%,以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最高(74.1%)、"应急救援预案"最低(23.5%);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方面: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平均设置率为36.6%,以"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最高(43.8%)、以"一线配备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最低(26.5%);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控评方面: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平均开展率仅为15.7%,以开展"控制效果评价(控评)"最高(19.1%)、以开展"预评价(预评)"最低(12.3%);其它管理方面: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平均率仅为21.8%,以"操作规程中含职业卫生内容"最高(32.1%)、以"劳动合同含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最低(14.2%)。对全部15项指标百分率经"行×列卡方检验",P0.0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承德市双滦区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私营企业最差。进一步加强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提高法人责任意识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田区职业危害分布情况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方法 使用《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用人单位调查表)》,对福田区136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 136家企业以中小型的非国有企业为主,实际从业人数31 011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为3 328人;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化学毒物(92/136,67.65%)和物理因素为主(92/136,67.65%);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84/136,61.76%)、三苯(73/136,53.68%)其他粉尘(48/136,35.29%)和正己烷(21/136,15.44%)最为常见;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落实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结论 福田区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应坚持以引导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行政管理手段,逐步改善辖区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白银市各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方法遵循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选取122家企业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2家企业除法人责任制落实稍好外,其他5项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落实率均在35%以下,全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不同县区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有明显差异,大型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明显好于其他类型企业,冶金行业工业企业整体情况略好。结论目前白银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应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落实企业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专项整治,以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不同行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以更好地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方法按照不同行业随机抽取用人单位207家进行健康监护调查。结果与结论煤炭、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建立率达到100%,轻工行业最低,仅为60%;职业病防治经费主要来自生产成本,占83.1%;207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人均体检费101.5元;职业病诊疗人均1056.5元;建立档案的经费人均10.3元;职业卫生知识相关培训的费用为人均11.1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区涉苯企业苯系物(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以下简称“三苯”)的职业危害现状,找出三苯职业危害的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涉苯工业企业2007年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涉苯企业中,以合资企业为主,所占比例高达28.09%,其次为集体企业23.60%:三苯浓度监测合格率为81.64%;不同企业性质三苯浓度监测合格率差异存在显著性(x^2=21.077,P〈0.05),不同行业三苯浓度监测合格率差异存在显著性(x^2=29.324,P〈0.05),不同规模企业三笨浓度监测合格率差异存在显著性(x^2=10.611,P〈0.05)。结论端州区的电子制造业、制鞋业使用三苯的职业危害较为严重,应对以上行业进行重点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苯中毒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浮市石材行业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职业病防治现状。方法随机选择石材生产行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工作岗位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石材行业工作岗位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生产过程中工作岗位总粉尘浓度超标率22.8%、噪声强度不合格率50.4%,劳动者胸片检查异常率18.7%、纯音听阈测试听力异常率28.3%。结论石材行业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设备不足,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低,存在职业卫生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该行业职业病防治重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区内所有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粉尘、物理、化学有害因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氰化物、甲苯及二甲苯、正已烷、三氯乙烯等;不同种类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较低;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存在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宝石加工企业矽尘危害较为严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加强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培训,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有217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等,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矿石开采等行业.为了解6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与培训,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于2008年6~9月份我们对凌海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有217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等,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矿石开采等行业.为了解6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与培训,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于2008年6~9月份我们对凌海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市职业卫生工作情况。方法:2005—2009年间,随机抽查100家企业及相应的28656名接触有害因素人员为本次调查对象。结果:有害作业种类及人员状况分布:28656名接触有害作业人员粉尘类人员最多达64.61%,物理因素和化学毒物分别为18.58%、14.00%;本年度新发职业病142例,发病率为0.0495%。近5年来有害因素浓度监测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为了更好地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减少职业病发生危害的源头,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引进项目,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有害作业人员上岗前应加强职业卫生教育.让有害作业人员认识到危害性和加强自我防护。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健康体检,以能够及早发现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供政府部门决策。方法:昆山市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部门对企业上门进行直接问卷式调查,共调查企业226家。结果:张浦镇主要以电子行业从业工人较密集,占37.35%,而台资企业工人数占从业工人总数31957人的59.88%。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企业154家,危害因素中粉尘较普遍地存在于以轻工业为主的行业中。化学危害主要存在于电子行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方面,外资企业的岗前培训,整体防护设施以及个人防护措施均优于私营企业。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轻工业的粉尘和电子行业的化学因素是当前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其应急措施急待完善。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都应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省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规范,按照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对2009年委托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结果20家受检企业共检测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36种,进行评价的采样点278个,合格率95%,其中粉尘采样点103个,合格率9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共6种,进行评价的采样点495个,合格率53%,其中噪声采样点378个,合格率48%。结论受检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检测合格率较高,噪声合格率低,需对噪声危害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及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掌握廊坊市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于2020年采用“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对廊坊市1 932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开展现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廊坊市调查的企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接害率随企业规模由大到小呈上升趋势,微型企业接害率最高,为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024.64,P<0.05);大型企业的培训率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最高,均为100.00%。微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率和申报率最低,分别为22.60%、21.42%和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最高,为80.00%,微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最低,为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廊坊市不同企业规模,劳动者接害率、职业健康培训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存在差异,应以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强职业卫生执法和宣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廊坊市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岗位,为该行业合理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汽车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因素为:冲压车间的噪声和粉尘、焊接车间的电焊烟尘和噪声、总装和品检车间的噪声。作业人员应重点防护的职业病损包括:苯作业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焊工锰中毒、焊工尘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损和噪声聋等。结论:企业应尽量采用自动化数控生产线作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高个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员工铅超标原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公司概况、职业卫生管理及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进行调查。结果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不规范,部分制度未落实;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完善;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岗位员工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佩戴不规范;作业场所检测结果表明铅尘(烟)超过接触限值的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存在阳性体征或症状的员工及血铅超标人员较多。结论要加强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开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安装机构的资质认定。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东莞市某区苯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东莞市某区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制定《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现状调查表》对辖区内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88间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鞋业(55间,占62.5%)和家具制造业(17间,占19.3%)。88间企业中使用合格粘胶剂的企业为45.5%,设有危害警示标志的为29.5%,车间有毒无毒分开的为55.7%,配备有效抽送风排毒设施的为59.1%,能提供车间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的为45.5%,有劳保用品的为63.6%。劳动者健康监护方面:上岗前的体检率为35.9%,在岗时的为39.3%,离岗时的为7.3%,无一企业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为9.1%。结论目前该区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的前期预防意识淡薄,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不足,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应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兰州市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企业276家,采用调查表法调查。结果 276家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占90.2%;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企业分别占20.3%、17.0%;有各项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措施的企业占28.3%~83.7%,其中,有职业卫生机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操作规程含职业卫生内容、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检查制度、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企业均不到50%;大、中、小型企业中,有各项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措施的企业分别占83.3%~100.0%、47.6%~100.0%、24.9%~81.9%;不同规模企业比较,有各项管理措施的企业比例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0.01)。结论兰州市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小型企业存在问题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