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①亚低温组54例,均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32℃~35℃,维持3~8d;②常温组48例,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d及第8d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疗效评估,6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结果入院第1d,两组GCS评分结果(P〉0.05),第8d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GOS标准随访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伤后24h内接受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分高压氧组(30例),其余3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HBO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HBO治疗4周后,高压氧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而DRS评分则有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予以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进行高压氧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58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高压氧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和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高压氧组GCS、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宋学林  杨宝义 《河北医学》2013,19(9):1329-133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高压氧治疗≥30次的STBI患者171例,按开始HBO治疗的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15d)、B组(16—30d)、c组(〉30d),观察三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GCS评分和疗效明显提高,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STBI的效果好,越早开始HBO治疗效果越好。STBI患者应尽早行HBO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加针灸推拿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常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Ⅱ组)及常规药物+针灸推拿+高压氧治疗(Ⅲ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病例数分别为58,65,76例。入院时与出院时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s。GCS)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评分。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3组GCS和FC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出院时Ⅱ组和Ⅲ组GCS和FCA评分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GC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静脉血糖、乳酸及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得分,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第7天,观察组血糖、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3~8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3~15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加速患者清醒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后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锦梅  李航  肖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37-139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于高压氧综合护理的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包括制定护理重点,康复计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两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采用GCS评分行近期疗效评定.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高压氧治疗及高压氧综合护理3个疗程后,研究组消化道出血发生(4/42)较对照组(14/41)减少,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f(13.64±2.78)d]比对照组[(20.90±8.96)d]缩短,高压氧不良反应的发生(0/42)比对照组(4/41)显著下降,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更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1、3个疗程后的GCS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更大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实施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76.92%)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CS显示,入院时及治疗第1天两组GCS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4、28天,两组患者GCS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对照组为10.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取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能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安全性高,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急性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分级评估,将120例急性颅脑损伤后出现SAH的C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两组患者CVS缓解率、并发症及病情恶化程度、恢复良好率、患者重残率、植物生存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可促进急性颅脑损伤后出现SAH的CVS患者脑血流的恢复,减轻CVS的继发性脑损伤,对改善急性颅脑损伤后CVS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醒脑静与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8.4%与82.5%,对照组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对照组GCS评分与KP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与纳洛酮比较,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减少呼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改善GCS评分与KPS评分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高蕾 《中外医疗》2016,(26):158-16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舱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高压氧舱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结果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其GCS评分为(12.28±2.86)分,而且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83%和4.35%,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舱治疗结合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改善其昏迷症状,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介入时机,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病程的长短、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为45例。A组患者为伤后10d~1个月,B组患者为伤后1~2个月,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D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得到提高,DR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1),但A组患者GCS评分提高更为明显,D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介入时机为伤后1月以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超过1个月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22),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侧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3月对比2组患者GCS评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为(10.21±0.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64)分(P〈0.05);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35.2%、21.6%,对照组为18.2%、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于单侧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