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总结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手术的72例肺癌术后未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患并作对照,用r检验、分层r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结果呼吸衰竭组的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1s用力呼气容积(FEV.)、通气储量百分比(B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当天(含术中)静脉晶体人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小气道重度阻塞、肺换气功能下降、大量输血输液是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对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呼衰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选取同期手术未发生术后呼衰的肺癌患者作对照,应用统计分析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并对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既往COPD病史,术前肺功能MVV,FEV1,FEV1%,手术方式,胶体液输入量,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既往患有COPD病史,术前肺功能FEV1<1.5L、FEV1%<60%、MVV%<60%,行全肺切除手术,胶体液输人量>2500ml,术后发生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有效的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等预防手段以及尽早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及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 应用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61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贲门癌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液体输入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度及重度肺功能障碍、高龄、术中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及术中过多液体输入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4.892(P=0.000)、14.722(P=0.000)、7.336(P=0.000)、5.786(P=0.009)和4.571(P=0.003).结论 术前中重度肺功能障碍、高龄、术中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和术中过多液体输入量是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肺切除术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术前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手术方式(部分肺切除、全肺切除)、补液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31.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肺切除患者术后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发生ARF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5.
邬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67-768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老年肺癌患者剖胸术后17例发生呼衰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功能低下者,肥胖患者或术后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者术后容易发生呼衰。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情况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和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防治术后呼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子胥  彭莉 《现代医学》2014,(6):615-618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3、6、12个月FEV1、FEV1%及FEV1/FVC%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也显著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老年肺癌患者剖胸术后17例发生呼衰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功能低下者,肥胖患者或术后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者术后容易发生呼衰.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情况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和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防治术后呼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6个月的呼吸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最大肺活量(PEF)、1s用力呼气量(FEV1)、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呼吸训练后FEV1、FEV1/FVC及呼吸峰值流速PEF都明显升高,呼吸训练后6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日凤  翟翠红 《广西医学》2009,31(5):680-68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7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共2周。观察呼吸锻炼前后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呼吸功能锻炼后,重度组用力肺活量(FVC)、呼出全部气体所需时间(EFr)明显改善(P〈0.01);中度组FVC、呼气流速峰值(PEF)、EFT指标有所改善(P〈0.01),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后生存的意义。方法以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14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术前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如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呼气峰流速(PEF)对NSCLC术后生存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度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结果NSCLC患者手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1.0个月。VC、FVC、FEV,三者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被证实为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值0.979~0.981,P均〈0.05)。VC≤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31.0个月和34.0个月.FVC≤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7.0个月和43.0个月,FEV,≤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7.0个月和44.0个月,各组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胸手术前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三者的实测值占预计值%)可能对NSCLC患者手术后的生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导引手法综合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90例。治疗组采用导引手法综合治疗,每个月治疗10次,共治疗6个月;对照组观察随访,不予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C、FEV1/FVC和MVV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P0.05和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C和MVV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引手法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AIS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茶碱、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2.5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5 d后两组之间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 d后,(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对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练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改善及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老年胃癌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有计划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比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aO2、指末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MVV、VC、FEV1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肺部功能锻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改变的观察,对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全身营养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将180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尘肺病患者随机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3组,每组60例,观察3组呼吸功能(肺功能:MVV%、FEV1%、FVC%、FEV1/FVC%、DLco%)、6MWT、mMRC评分,全身营养状态指标监测(ALB、皮褶厚度、臂围、BMI、前白蛋白)等指标的不同,并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明确尘肺病严重程度不同与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MVV%、FEV1/FVC%、PaO2(mmHg)、mMRC评分是呼吸功能显著相关危险因素(P<0.05);BMI、前白蛋白、臂围是全身营养呼吸功能显著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尘肺病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减退及全身营养状态恶化呈明显相关性,针对性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可能能使不同严重程度的尘肺病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综合康复治疗48例颈髓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上下肢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功能评估、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及感觉评估。结果:经过42~95d治疗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修改Barthel指数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感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登楼试验预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需行肺叶切除术的418例肺癌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随机分成两组,P组中ppoFEV1%>30%者205例行手术治疗,S组行登楼试验,于60s内可以登楼48级台阶、静息状态呼吸室内空气时SpO2>90%者200例经术前功能锻炼后行手术治疗,并将S组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对两组间的登楼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5例患者接受手术,术后出现心肺并发症47例(11.6%),其中心律失常14例、心功能衰竭7例、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14例、肺不张5例、肺动脉栓塞1例、呼吸衰竭5例(其中1例死亡)。P组出现心肺并发症25例(12.19%),S组出现并发症22例(11.00%),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中的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的ppoFEV1%、DLCO%、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登楼时间和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登楼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预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We evaluated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cancer resection to confirm the guideline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lung canc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0) (%FEV(1.0)ppo) > 40% and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ppo) > 40%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average risk.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356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ulmonary resection at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1992 to December 2001.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included vital capacity (VC), %VC,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 FEV(1.0)%, 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0) (FEV(1.0)ppo),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normal value (%FEV(1.0) ppo, %DL(co)pp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pneumonia, atelectasis, etc)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rolonged air leak, arrhythmia, etc). RESULTS: Postoperative deaths occurred in 14 (3.9%)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27 (7.6%) patients. Pneumonectomy (p < 0.001),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p < 0.01) and advanced stage (p < 0.05) were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deaths. Patients undergoing lobectomy with FEV(1.0) > or = 1,500 ml did not die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Patients undergoing pneumonectomy with FEV(1.0)ppo > or = 800ml/m2 did not die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Patients undergoing pneumonectomy with %FEV(1.0)ppo < 40% and %DL(co)ppo < 40% did not survive. Five of the 7 patients who died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The values of their %DL(co)ppo were all less than 40%.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FEV(1.0)ppo was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 associated postoperative death.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guideline is useful for the selection for surgery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I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is performed, the measurement of %DL(co) is recommended before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