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不同结果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关系。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抗-HCV和ALT值检测,使用SPSS13.0软件对抗~HCV阳性者与阴性献血者ALT异常升高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4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127例,其中23例ALT值〉40EU/L;抗-HCV阴性的献血者20720名,其中2019名ALT值〉40EU/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9,P〈0.05)。结论无偿献血抗-HCV阳性者ALT值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检测献血者ALT值有助于判断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降低输血风险,分析深圳市工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及其血液HBsAg、抗-HCV、梅毒抗体、ALT和抗-HIV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①14158名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检率6.01%,年龄31~40岁或文化程度小学的献血者阳性率最高;②献血者中为18~30岁的年轻人占71.4%,男女比例为2.73:1,男、女的血液检测总阳检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③ALT的阳性率位居首位。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年轻女性是相对安全的献血者;应针对工厂献血者开展无偿献血、献血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卢春柳  梁佳琦  刘伟  黎锋  李健 《广西医学》2011,33(12):1648-1649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联系,为制定无偿献血策略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807761例献血者5项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男性ALT检测不合格率最高年龄组为25~35岁,女性ALT检测不合格率则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HBsAg检测不合格率男性最高的年龄组为30—35岁,女性为25~30岁;抗-HCV检测不合格率男性和女性都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抗-HIV男性不合格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25岁和40—45岁,女性为20~25岁;男性梅毒不合格率较高组为45—50岁,女性则集中在40~45岁。ALT检测不合格率、HBsAg检测不合格率、抗-HCV检测不合格率、梅毒检测不合格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HIV检测不合格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者5项检测项目不合格率与年龄和性别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结果影响因素,并为无偿献血的宣传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均选取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有的献血者,统计和分析献血患者血液附件情况以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献血者中,血液检查合格率为97.66%,不同性别的血液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除抗-HIV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事项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知识宣教以及经输血学传播疾病检测,可以降低ALT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3,(18):153-15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23,P<0.01);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30,P<0.01);女性献血者50~5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结论在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方法ALT采用速率法测定,HBsAg、抗-HCV采用ELISA法,采用,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876例献血者中,共检出ALT(+)、HBsAg(+)、抗-HCV(+)656人。学生与其他人群献血者ALT、HBsAg等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抗-HC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ALT、HBsAg等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等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女性ALT、HBsAg等阳性率低于男性,男女间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为制订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441118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按年龄段、性别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41118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19%(18484/441118);男性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其中男性ALT、HBsAg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男女献血者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最高的是36~45年龄段(5.45%),最低的是18~25年龄段(3.07%)。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适龄健康的公民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任蓉  秦银鸽  毛学锋 《重庆医学》2015,(31):4428-4430
目的:对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的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009~2013年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82%,呈逐年下降趋势;按年龄、职业、学历分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份、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应加宣传力度,发展一支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者血检ALT偏高现状、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保障血液质量。方法对2006—2009年度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者1130人次血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检ALT阳性率除2006年度与2007年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年度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LT阳性者HCV、HIV和梅毒检测均阴性,仅5.67%(40/705)同时为HBsAg阳性。结论非病毒性感染引起的ALT偏高是无偿献血者血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及流行趋势,评价现行筛查方法的效果和安全策略,阻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初筛采用金标法;血液初检、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法),梅毒采用ELISA法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结果295349人份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为7.17%;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87%、0.97%、0.84%、O.94%、0.56%。不同年份血液5项感染性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血源的管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对可疑者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传染性疾病经输血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蔡兰 《四川医学》2012,33(3):534-53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一般特征,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的38974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献血者之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在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差异。不同职业间各项血液指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人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高,而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职业应当作为今后招募固定献血者的重要限制因素,青年军人、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应当作为重要的招募对象人群,同时还应加强对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献血相关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2~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调整地区无偿献血策略、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的ALT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对其中2012年~2015年的1580人份ALT阳性的血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总不合格率为1.21%,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χ2检验结果显示,ALT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地区等因素相关,40岁~49岁年龄组和大于等于5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阳性率较高于女性,且随献血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军人和学生中ALT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者,在株洲市、攸县、茶陵县、醴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和其他地区七个地区,茶陵地区和攸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总体上看,我们发现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仍有一定范围的流行,可能与该地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及所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汉血液集中化检测区域(武汉市、天门市、鄂州市、仙桃市)适龄献血健康人群餐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以第6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结果为依据,随机抽取武汉市、天门市、鄂州市、仙桃市各年龄段健康献血者4 561名,用速率法测定ALT,统计其正常值,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武汉血液集中化检测区域男性ALT正常值为4.49~50.65 U/L,女性ALT正常值为4.71~36.07 U/L,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正常参考值为3.33~45.69 U/L。18~20岁组和21~25岁组ALT正常值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调查结果重新建立武汉血液集中化检测区域适龄献血健康人群ALT正常参考值,有利于血液的招募和献血者的保留,并对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益阳市无偿献血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益阳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并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 分析2005~2007年益阳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等五项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 献血者五项血检总阳性率为2.95%;2005~2007年度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x2=44.545,138.160,25.34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检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328.45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五项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依次为HBsAg(32.77%)、ALT(28.07%)、抗-HCV(18.80%)、抗-TP(11.36%)、抗-HIV(9.01%);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两者血液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2.562).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发展适龄健康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以确保本地区充分、安全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