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人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17例老年会阴部PHN患者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障碍指数(PDI)评定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后24h、1w、4w的VAS评分、PDI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PHN具有穿刺路径短、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显著缓解会阴部PHN所导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GCQ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GCQ、PSQI及WHOQOL-BREF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睡眠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6例,皮损分布区在T2~8。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口服加巴喷丁等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睡眠质量,用结合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2、3及4周VAS和QS均要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经4周治疗,患者VAS均从治疗前〉8分降至〈5分,有效率100%;VAS降至0~3分者32例,显效率占88.89%。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50/57例),总有效率100%(57/57例)。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蒯卫华  朱益民 《当代医学》2009,15(27):61-62
目的探讨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下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5岁以上老年下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5例,采用腰骶神经丛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86.67%),好转2例(13.33%),总有效率100%。结论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下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京  李霞  王艳 《新疆医学》2013,43(10):54-56
目的:评估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A、B、C3组,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A组单服普瑞巴林,每日口服两次,每次75;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组除服药外,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比较每组病人的补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结束时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第2d时,A组和C组较B组患者VAS评分有显著变化;治疗第28天时,3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和C组的VAS评分相当,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A组和C组的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优于单一使用普瑞巴林或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PHN,该方法不仅起效快并且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PHN,改善相关睡眠障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上腹下丛毁损及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对中晚期盆腔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收治的中晚期盆腔癌痛患者中选取42例,随机分为上腹下丛毁损组(SHGP组)、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组(SHGP+GI组)。于超声联合C臂机引导下,分别经椎旁及骶尾关节入路,注入无水酒精行上腹下丛及奇神经节毁损。观察手术中及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VAS)、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ability index, P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口服止痛药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2名患者因中途死亡未能随访至最后,治疗后两组VAS、PDI、PSQI及止痛药口服情况均较术前显著下降,SHGP+GI组效果更显著且更完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盆腔癌痛的介入治疗,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阻滞较单独上腹下丛阻滞效果更完善,长期疗效良好,且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比较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3种不同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结果 臭氧、硬膜外阻滞疗法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和疗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疗法较单纯运用臭氧或硬膜外阻滞疗法对疼痛评分改变值和治疗疗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臭氧、硬膜外阻滞及臭氧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均有疗效,但联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作用更强、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为A、B2组,各30例.A组采用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药物治疗,B组为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区域周围皮内阻滞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蔡苗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80-468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HN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各27例:甲钴胺(A组)、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组(B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VAS评分、疗效以及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均改善,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且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可以有效修复神经,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PHN提供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黄波 《吉林医学》2012,(27):589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沮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巴喷丁组(A组,20例);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d;B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周,并口服加巴喷丁900 mg/d均治疗4周。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受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但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汤芹芹  孙琳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西部医学》2010,22(6):1055-105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疼痛科常规抗病毒、消炎镇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5天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袁俊 《重庆医学》2015,(35):5015-5017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并计算有效率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HA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3、4周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98%、53.32%、70.65%、89.54%,对照组分别为22.25%、35.14%、51.78%、60.56%,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在用药后2、3、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观察在脊柱整复的基础上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n=36)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36)为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C组(n=36)为脊柱整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n=36)在脊柱整复基础上进行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VAS评分情况、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的各时间点,B、C、D组患者的VAS评分及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C组和D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曲马多缓释胶囊用量也随之明显减量,而且B、C、D组患者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脊柱整复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神经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新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8月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3±10)岁(60~86岁),疼痛范围位于T2~T11,受损节段1~4节,病程3~18月。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行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3d后重复1次。采用VAS对术后1,7,30,90d进行疼痛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行术后1,3月的睡眠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PSQI分值均降低,而SF‐36量表中各参数均升高(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血、气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行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定位准确,安全高,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20.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