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庆  董建新  王宝芝  鲁跃华 《四川医学》2007,28(12):1361-1362
目的 了解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用放免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老年高血压人群24h动态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糖尿病,按照尿微量自蛋白(MAU)水平分为MAU〈30mg/24h组和MAU/〉30mg/24h组,观察两组之间动态血压、血肌酐水平等情况。结果MAU/〉30mg/24h组血肌酐水平、夜间收缩压、24h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MAU〈30mg/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和夜间平均血压是高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对高血压所致肾损害的严重程嚏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动态血压(ABPM)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242例EH患者的尿ALB,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ALB组和非ALB组。所有患者行24hABPM监测,并分析其特点。结果ALB组昼夜节律消失,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脉压(24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脉压(nPP)明显高于非A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B组患者正常的杓型ABPM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对反映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09-06间2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63例)与非糖尿病组(83例),所有病例均行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肌酐、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同时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组高血压者多见,微量白蛋白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其造影阳性率(P〈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患者微量自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方进 《中外医疗》2014,(22):32-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临床特点。方法入选该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8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清晨高血压(MBPS)组(96例)和非清晨高血压(Non-MBPS)组(92例)。入院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并记录患者有无合并糖尿病(DM)、高尿酸血症、血脂代谢异常、慢性肾病(CKD)、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依据(AS)、脑卒中、冠心病(CHD),患者规范降压治疗情况等基本临床情况。结果 1MBPS组清晨(6:00~10:00)、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及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No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BPS组ACR(≥30 mg/g)发生率及未规范降压治疗率明显高于No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者动态血压值各参数的波动、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无规范降压者明显高于清晨血压不升高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对象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蛋白尿组与无微量蛋白尿组相比,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蓉  陈斐  陈骏  吴宇静 《右江医学》2014,42(5):550-55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分为A(非杓型组)、B(杓型组)两组,并设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C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24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并比较,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B组、C组明显升高(P<0.01);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以及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密切,其中dSBP、24hSBP以及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现代医学》2002,30(4):276-279
动态血压监测(ABPM)诸指标与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其预测因子和研究工具。大量研究证明:24h平均动态血压,日间血压无均值,夜间血压均值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较偶测血压为优;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损坏的严重性相关,而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血压负荷是比血压水平更为精确的心血管危险预测指标;ABPM在预测高血压无症状脑血管损害方面较诊室随测血压为优;微量清蛋白尿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标志,尿清蛋白分泌率与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 -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Cr)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 组)1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 组)24例、临床蛋白尿组(CA 组)22例;同期选取14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对照组)。检测血 Cr、尿白蛋白、尿 Cr,计算 UACR;根据 MDRD 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监测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尿 KIM -1和 NGAL,尿 NGAL 和 KIM -1的检测结果除以尿 Cr 作为最后结果,以纠正尿液浓度对结果测定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各组的 eGFR、MAP 随蛋白尿增加而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NA 组 eGFR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 NGAL/Cr 和尿 KIM -1/Cr 随着蛋白尿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相关性分析中,尿 NGAL/Cr与 UACR 和 MAP 呈正相关,与 eGFR 呈负相关,而尿 KIM -1/Cr 与 UACR 呈正相关,与 eGFR 呈负相关,与 MAP 无关。结论尿 KIM -1在高血压蛋白尿出现之前的早期肾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 NGAL 不但可作为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指标,而且还能协助评估血压控制情况,推测其对高血压其他脏器损害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安伟  张亚西 《四川医学》2013,(10):1556-155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等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8)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79),比较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及病程大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病程、24h SBP、24h DBPV大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24h SBP及24h DBPV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量有相关关系.结论 病程、24h SBP、24h DBPV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程度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本文旨在探讨动脉动态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心内科因高血压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32例为试验组,88例MAU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IMT、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MAU阳性组患者AASI、脉压水平显著高于MAU阴性组(P<0.05)。结果显示MAU、AASI有明显相关关系,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MAU有明显相关关系。MAU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增大;脉压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也越增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对8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4h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均值递增顺序分为EH1组(43例)和EH2组(43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平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微量清蛋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除了日间收缩压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外,其余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的分泌均呈正相关。EH1组与EH2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5.
张丽 《中原医刊》2011,(7):63-6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使用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治疗的达标情况.方法 将116例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组(A组)、睡前服药组(B组)、晨起服药组(C组),观察在调整用药前、治疗后4 w时对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A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对服用起效时间≤4h的降压药患者,A组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负荷(P<0.01);对于服用起效时间>4 h的降压药或半衰期>24 h的长效降压药患者,A、B组均优于C组.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综合评价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n=44)和美托洛尔组(n=44)。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5mg/d,每日1次)和美托洛尔(50-200mg/d,每日2次),治疗12周。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末的24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服药治疗后12周末的24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药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比索洛尔组服药后12周末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5)。美托洛尔组服药后12周末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下降,但服药后的第23-24h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维持24h平稳降压,美托洛尔仅能维持22h内血压下降。两药均不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A组)44例,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43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d,B组给予贝那普利5~10mg/d,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NS下降,HOMA-IR下降,HOMA-IS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间FINS、HOMA-IR、HOMA-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两者均可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黑龙江医学》2009,33(4):255-25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59例(43.70%),呈勺型者为76例(56.30%);非勺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5);非勺型组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24 h尿蛋白定量异常检出率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左室肥厚,尿蛋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