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宣玲  吴继雄  唐碧  蔡鑫 《重庆医学》2014,(25):3278-328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依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6例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法测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 CyPA、MMP-9、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 组 CyPA、MMP-9、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SAP组(P<0.05),SAP 组 CyPA、CRP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CyPA、MMP-9、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A、MMP-9、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冠心病组CyPA与 MMP-9、CRP呈明显正相关(r=0.772、0.7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 CyPA明显升高,CyPA可能与冠心病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冠心病在我院就诊且行冠脉造影患者15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冠脉单支病变组49例(单支组)、冠脉双支病变组83例(双支组)、冠脉多支病变组21例(多支组)。另选同期入院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并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明显低于各冠脉病变组(P0.01),且NT-pro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风险人群,并指导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双支组(25例)、三支组(25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并计算出eGFR。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越高,eGFR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NT-proBNP和eGFR水平可指导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29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RDW 和 hs-CRP 水平,并分析 RDW、hs-CRP 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 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s-CRP、RDW、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 <0.05或<0.01)。hs-CRP 和RDW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其中3支病变组 hs-CRP 和 RDW 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 <0.01),双支病变组 RDW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Gensini 评分和 hs-CRP、RDW 呈正相关(P <0.05), hs-CRP 与 RDW 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RDW 和 hs-CRP 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 C(Cys C)及血管内皮功能(RH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5例)与 CHD 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 CHD 组分单支病变组(77例)、双支病变组(70例)、多支病变组(106例);根据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将 CHD 组分为低分组(67例)、中分组(107例)、高分组(79例);通过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 Cys C 水平。结果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 Cys C 水平增加,RHI 水平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HI 在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ys C 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增加(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 RHI 值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减小(P <0.05);且 CHD 患者 Cys C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呈正相关(r=0.375,P <0.01);RHI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负相关(r=-0.587,P <0.01);血清 Cys C 与 RHI 负相关(r=-0.350,P <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清 Cys C 的增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 Cys C 与血管 RHI 呈负相关,血清 Cys C 增高可能是 CHD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特点及血脂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3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累及血管情况分为单支组,双支,三支组,对其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TC,LDL-C,apoA,apoB,Lp(a)与冠心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2,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间在TC,apoB,Lp(a)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高TC,LDL-C,低apoA,高apoB,Lp(a)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TC,apoB,Lp(a)在致CHD方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3组;根据冠状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58例),双支组(49例)与多支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BNP 与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UAP及SAP组( P<0.05);UAP组患者BNP与hs-CRP水平较SAP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 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BNP 与hs-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支组、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制剂BNP 水平及hs-CRP 水平差异显著( 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血浆BNP(r=0.543,P=0.004)及hs-CPR均呈正相关(r=0.358,P=0.003)。结论:血浆BNP与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差异显著,其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能独立作为预测斑块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活性肽Intermedin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Intermedin(IMD)浓度,探讨活性肽IM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4组;按狭窄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0支组。随机选取同期查体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年龄(56.36±9.72)岁。采用同批酶联吸附法测定血浆IMD浓度。应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浆IMD水平(2.56±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5±0.31)mg/L(P〈0.01);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组间血浆IMD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冠状动脉狭窄不同支数组间血浆IMD水平无显著差异(P=0.27)。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心病患者血浆IMD水平出现升高幅度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lfinogen,F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并同时检测血清hs-CRP、FIB的浓度,比较两组IMT、斑块发生、hs-CRP、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后壁的平均IMT及斑块发生、hs-CRP、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者均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冠心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FIB是参与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IMT、hs-CRP、FIB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的226例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据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析糖代谢状况,测定三组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共发现糖代谢异常者120例(53.1%);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IGT和T2DM组比NGT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IGT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2(P〈0.01)、0.4443(P〈0.05)、0.6327(P〈0.01)。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IGT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血浆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196例,按3种分组方法,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再把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合并为轻度病变组,3支病变组为重度病变组,把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合并为冠心病组。比较以上各组间踝臂指数,同时探讨踝臂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3支病变组,但3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病变组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3支病变组,但两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踝臂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成负相关(r=-0.25,P〈0.05)。结论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负相关,踝臂指数≤0.9对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125例,依照临床诊断标准将ACS患者分为三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进行比较分析。设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进行NT-proBNP、H-FABP、hs-CRP测定。结果①ACS患者不同亚组在NT-pro BNP、H-FABP和hs-CRP水平上均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T-proBNP、H-FAB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的NT-proBNP H-FAB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NT-proBNP、H-FABP和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入院ACS患者危险程度有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CHD患者1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55例),PCI组(Ⅱ组,75例),测定入院即刻(T1)、PCI(或药物治疗)后24h(T2)、72h(T3)、7d(T4)及1月(T5)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同时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T3、T4、T5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hs—CRP在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在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Ⅱ组hs—CRP在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NT-proBNP在T2、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在T2、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1个月的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明显高于Ⅰ组治疗后的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虽可短期导致hs—CRP和NT—proBNP升高,但可使患者近期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能够有效改善CHD患者的心功能。NT—proBNP是反应心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治疗后的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趋化因子CXCChemokineLigand16(CXCL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例。另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61±10.37)岁。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CXCL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生化指标。同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程度。观察各组之间CXCL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1R1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CXCLl6、hs—CRP水平、IRI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O.05);冠心病患者中,ACS组hs—CRP、IRI和Gensini积分高于SAP组(P〈O.05);SAP患者Gensini积分与CXCLl6,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591,P均〈0.05)。结论血浆CXCLl6水平和IRI均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它们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胱抑素C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s,DD)和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定入选对象120例,按病变血管数目分为正常组(12例)、单支组(26例)、双支组(46例)、三支组(36例),应用ELISA检测各组DD和Cys-c,同时分析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DD和Cys-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DD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γ=0.748,P<0.05),Cys-C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γ=0.627,P<0.05)。结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DD和Cys-C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表达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A组,观察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A组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亚组;B组,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分别对各组的HbAlC、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合并糖尿病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HbAlc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支数越多,相对应HbAlc数值越高,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越多,双支、三支亚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单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三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更好地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程度,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