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奥美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IL-23含量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普通的对抗慢性心衰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奥美沙坦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浆脑钠肽、IL-23的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的IL-2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比较,对照组患者的LAD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LAD、LVPWD、LVEDD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A明显增大。结论奥美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的疗效,且能有效的降低其血浆脑钠肽、IL-23水平,并调节其舒张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纽约心脏功能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结果:按NYHA分级,从Ⅰ~Ⅳ级,血浆BN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血浆BNP〉800pg/ml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75.00%,明显高于血浆BNP〈200pg/ml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率(5.26%)。结论: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变化,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随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一次性BNP及尿酸在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7天后试验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血浆BNP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别嘌呤醇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BNP及尿酸,并因此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患者BNP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及对照组23例空腹血清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BNP水平随心功能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的加重而增高。心衰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7,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状况,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90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 BNP、血清CTnT的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越高,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对判断心力衰竭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清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45-146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赖诺普利组加赖诺普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测BNP及LVEF。结果: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P〈0.05),且与心衰程度相关,LVEF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组2例死亡病例,均为血浆脑钠肽水平较高者。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结果对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53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有无右心衰体征分为2组:左心衰组102例,全心衰组51例。受检者取仰卧位,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肘静脉血测量患者BNP的水平。结果左心衰组LVEF无明显异常,全心衰组LVEF显著降低,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的变化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级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在慢性心房颤动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90例(观察组)及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衰超声指数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心功能分级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升高,心衰超声指数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与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可判断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一个新指标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康立丽 《吉林医学》2010,31(9):1235-1236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心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eLIA公司出品的SST-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测定NT-proBNP。对140例患者分组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同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衰患者血浆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脑钠肽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甚至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BNP检测对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价值。方法: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疗程6个月。治疗后观察BNP水平、心功能评级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组BNP、心功能评级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改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BNP可评价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及脑钠肽(BNP)在临床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CHF患者71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Ⅱ-Ⅳ)。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患者血浆β-EP浓度,采用床旁Triager BNP测定仪测定同期血清脑钠肽的含量。结果CHF各组血浆β-EP和BNP含量与封照组相比显着性升高,并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CHF组总体血浆β-EP与BNP呈显着性践性正相关(p〈0.01);血浆β-EP和BNP水平与EF值及FS呈显着性线性负相(p〈0.01)。血浆申β-内啡肽含量越高则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血浆β-内啡肽和BNP的水平是诊断CHF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并可用于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利钠肽(BNP)和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0例DHF患者(DHF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BNP和IL-18等指标。结果:DHF患者的脂联素、BNP、IL-18、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BNP水平随DHF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D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BNP(r=0.661,P=0.000)和IL-18(r=0.582,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HF的发生发展是脂肪因子、利钠肽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普伐他汀治疗组(30例),剂量为、10rag,每晚1次,疗程8周,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NP浓度和总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浆BNP浓度由(218.6±64.2)pg/mL降至(149.4±50.1)pg/mL(P〈0.01);LVEF由(34.4±3.4)%升至(45.4±4.9)%(P〈0.05),LVDd由(65.5±5.1)mm降至(45.4±4.9)mm,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普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增加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71,P〈0.01),而与LVDd减小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脑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OVID、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电子数据库,查找脑钠肽对CHF预后评估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2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文献及未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对符合条件的RCT,由3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收集、质量评估以及相互核对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队列研究,共4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组(死亡或因CHF再住院)的BNP较非事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11.25,95%CI(210.93-611.57),P<0.01]。CHF患者死亡组的BNP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2.65,95%CI(310.89-374.42),P<0.01]。观察经治疗4个月、6个月的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组的BNP仍较非事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4.68,95%CI(312.74-376.62),P<0.01]。说明CHF患者BNP增高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现有证据表明,BNP可作为CH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3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CHF组BNP、UA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HF组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Ⅳ级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组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用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2)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MP-2水平的差异,同时观察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指标升高情况及其与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MP-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血清MMP-2水平与LVEF、LVEDV、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2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后评估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用胶体金法测定BNP浓度,并与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分级相对应,观察其相关性;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洋地黄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等,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观察其间BNP浓度变化对慢性心衰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不同分级的患者BNP浓度与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心功能受损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血清BNP水平对数值呈正相关(r=0.6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8,P<0.05);随访两年后血清BNP水平2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2/11),病死率为9.1%(1/11);3~4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1%(7/23),病死率为13.0% (3/23);与BNP水平平稳患者相比较,其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BNP水平监测心力衰竭程度的灵敏性高,二者呈成正相关,且BNP浓度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23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IL-23、B型脑钠肽(BN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 治疗10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8.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3、BNP、PINP、PIIINP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控制血清IL-23、BNP、PINP、PIIINP各项实验室指标,优化LVEDD和LVEF,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