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A阿莫西林棒酸钾合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的MIC测定 (温贵华等 ) (1) :62癌胚抗原TB Ab IgGADA和CEA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意义 (冯月娟等 ) (1) :2 1P 氨基水杨酸力克肺疾引起声音嘶哑 1例 (雷东年等 ) (3 ) :15 4B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6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胡云良等 ) (3 ) :14 8白细胞介素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测定及意义 (王巍等 ) (2 ) :119北京北京市丰台区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状况的研究 (李春菊等 ) (4 ) :2 2 0流动 (非北京市户籍 )…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中干扰素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浓度及腺苷脱氨酶同工酶 (ADA2 )的活性三者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等医院的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 14 1例、恶性胸腔积液 4 9例。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腺苷脱氨酶 (ADA)、ADA2 的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IFN γ和IL 12的浓度。比较两组胸腔积液中ADA和ADA2 活性 ,以及IFN γ和IL 12浓度之间的区别。结果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5 1 6± 10 9)U/L和 (4 7 9± 6 9)U/L ,恶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2 0 4± 4 4 )U/L、(13 2± 3 2 )U/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ADA、ADA2 活性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112 1± 4 5 8)ng/L及 (10 4 3± 32 3)ng/L ,恶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2 4 8± 5 9)ng/L和 (6 1 8±10 8)ng/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IFN γ和IL 12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0 0 5 ) ;(2 )ROC曲线分析结果 ,IFN γ以 6 1 7ng/L为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基因表达 (mIL 12 )质粒对小鼠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卵白蛋白 (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 4 1只 ,分为 6组。即哮喘模型组 (A组 ) 8只 :OVA致敏 +OVA气雾攻击 ;模型对照组 (B组 ) 6只 :用生理盐水代替 1%OVA溶液雾化 ,余处理同A组 ;mIL 12质粒预防组 (C组 ) 8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mIL 12质粒治疗组 (D组 ) 8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预防组 (E组 ) 5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治疗组 (F组 ) 6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测定所有小鼠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 (EOS)个数和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水平。结果B组小鼠EOS个数和IL 4、IL 5、IFN γ浓度分别为 (0 0 1± 0 0 3)× 10 8/L、(2 4± 4 ) pg/ml、(33± 6 ) pg/ml、(72 5± 5 9) pg/ml,C组为 (0 0 6± 0 0 4 )× 10 8/L、(43± 13) pg/ml、(6 3± 10 )pg/ml、(6 2 6± 6 0 ) pg/ml,D组为 (0 11± 0 12 )× 10 8/L、(38± 14 )pg/ml、(6 6± 14 ) pg/ml、(6 6 1± 4 0 ) pg/ml,与A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8的影响 ,及叶酸和牛磺酸对同型半胱氨酸作用的影响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于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中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 8水平。结果发现 ,培养于同型半胱氨酸 (0 .1mmol L)中 4h、6h、8h和 1 2h ,白细胞介素 8分泌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 .85倍、1 .88倍、2 .2 2倍和 1 .5 6倍 (P <0 .0 1 ) ;在不同浓度 (0 .0 5mmol L、0 .1mmol L、0 .5mmol L和 1mmol L)同型半胱氨酸中培养 8h ,各组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1 .4 3倍、2 .1 6倍、2 .5 7倍和 2 .88倍(P <0 .0 5或P <0 .0 1 ) ,并呈剂量依赖性 ;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 (0 .0 5mmol L)或牛磺酸 (5mmol L)共同培养细胞 ,各组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病理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刺激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8增加 ,这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叶酸和牛磺酸可能阻断同型半胱氨酸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5.
说明 :(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 )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 ,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 )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 (字母 )部之首。 (4 )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BB淋巴细胞 见红斑狼疮 ,系统性白细胞 ,单核 见红斑狼疮 ,系统性 见脊柱疾病 见皮肌炎白细胞介素 1 见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 6 见关节炎 ,类风湿白细胞介素 8 见关节炎 ,类风湿白细胞介素 10 见红斑狼疮 ,系统性白细胞介素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滑液和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 18的水平及意义 (姚航平 ,…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我们测定了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NO和IL 8的水平 ,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和腹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60例 ,有腹水者 3 8例 ,无腹水者 2 2例 ,平均年龄 40 .3岁 ,男性 48例 ,女性 12例 ,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1 ] ,其中child pugh分组A级 14例 ,B级 3 0例 ,C级 16例。对照组 5 6例均为正常献血人员 ,男性 3 7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 3 9.9岁。2 .方法 :空腹无菌抽血 4ml ,低温离心 ,分离血清。以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7.
健康国人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建立健康国人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 1~ 87( 3 9 4± 17 3 )岁健康国人 2 0 78例 ,用广东中山SR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 ,专人在显示器上进行回放分析。增益放大 1mV =2 0~ 4 0mm ,纸速放大 5 0~ 10 0mm/s。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 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及QTcd平均值随增龄呈增大趋势 ,但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 87岁QTmax平均值为 ( 3 99 3 9± 3 2 93 )ms,QTmin为 ( 3 64 99± 3 1 0 6)ms,QTcmax为 ( 4 45 87± 2 8 2 1)ms,QTcmin为 ( 4 0 6 60± 2 9 84 )ms,QTd为( 3 3 97± 11 15 )ms,QTcd为 ( 3 8 14± 12 84 )ms。 1~ 14岁儿童QTd为 ( 3 3 4 1± 9 5 9)ms,QTcd为 ( 4 1 83± 12 14 )ms。QTmax在V2 ~V6 导联出现率占 80 5 0 % ,QTmin在V1导联出现率占 5 4 98%。结论 健康国人各年龄QTd为 12~ 5 0ms,QTcd为 13~ 60ms。QTd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992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收住肝包虫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疸 2 3例 ,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6岁 ,15~ 30岁 14例 ,2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1.2 主要临床表现 :上腹不适或疼痛 2 3例 ,肝大或上腹包块14例 (6 0 . 8% ) ,肝区压痛、叩痛 2 3例 ,恶心、呕吐 12例(5 2 . 4 % ) ,高烧、寒战 12例 (5 2 % ) ,白细胞 >10× 10 4 / L、中性 >0 . 81,14例 (6 0 . 8% ) ,黄疸指数 >10 9μmol/ L 16例(6 9. 9% ) ,胆红素 >17. 1umol/ L1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及其与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后6 h1、2 h、24 h、3天6、天和10天等时间点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并与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8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水平在脑出血后6 h和1天显著降低(P<0.01),3天时轻度降低(P>0.05),6天时达高峰(P<0.01),10天时接近正常(P>0.05)。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脑出血后1天和3天时显著升高(P<0.05),6天时降至正常(P>0.05)。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在脑出血后6 h轻度增加(P>0.05),1天时增加显著(P<0.01),3天时达高峰(P<0.01),10天时基本恢复正常。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R2=0.861)。结论白细胞介素2有利于抑制脑水肿的形成;白细胞介素8可能参与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13(IL- 13)是否失衡。方法 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哮喘组 2 5例 ) ,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 15例。分别对哮喘组、对照组留取血标本 ,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上述两组血清中 IL - 12、IL - 13水平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哮喘组 IL - 12水平为 (5 8.5 0± 14 .2 5 ) mg/ L ,较对照组 (85 .5 2± 13.14 ) ng/ L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哮喘组 IL- 13水平为 (131.2 7± 2 8.4 5 ) ng/ L较对照组 (92 .30± 14 .4 3) ng/ L 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 IL- 13过度产生 ,IL- 12则产生不足 ,使 IL- 12 / IL- 13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未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经过。方法 作者对 2 9例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 1) 2 9例中 ,男 6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 2 7 8± 8 6 )岁。潜伏期 ( 6 0± 3 4 )d ,平均住院时间 ( 12 1± 3 3)d ,全部患者康复出院。 ( 2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初始体温 ( 38 3± 0 6 )℃ ,最高体温 ( 39 0± 0 7)℃ ,持续发热时间 ( 7 3± 3 2 )d。 ( 3)入院时受累肺野数目 ( 1 0± 0 6 )个 ,病程中最大受累肺野数目 ( 1 8± 1 0 )个 (P <0 0 0 1) ,37 9%患者双侧肺部受累。72 4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 4 ) 10 0 %患者使用抗生素 ,主要是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31 0 %使用干扰素α ,4 4 8%使用丙种球蛋白 ,10 0 %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结论 中毒症状不重、病变范围相对局限、且无氧合障碍的SARS患者可以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受体 (CD12 6与CDw130 )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微量全血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LN患者CD 4 、CD 8与CD 2 3 淋巴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11例 )比较 ,活动组 (14例 )与非活动组 (10例 )LN患者CD 4 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均P <0 0 1) ,CD 8细胞百分数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CD 2 3 细胞百分数在活动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在非活动组明显降低(P <0 0 1) ,三组CD 12 6细胞与CD w130 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与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 ,活动组LN患者CD 4 CD 12 6与CD 4 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CD 2 3CD 12 6与CD 2 3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 >0 0 5 ) ;CD 8CD 12 6与CD 8CD w130 的细胞百分数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活动组LN患者CD 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CD 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0 376 ,P >0 0 5 ;r=0 2 5 6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Xie J  Han Y  Li TS  Qiu ZF  Ma XJ  Fan HW  Lü W  Liu ZY  Wang Z  Wang HL  Deng G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43-64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肺部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 2 4例本院确诊的SARS患者 ,于发病第 1、第 2、第 3~ 4周及康复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收集抗凝静脉血 ,以定量ELISA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4、IL 8、IL 10、IL 12 p70、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病程中的改变。并选择 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数据以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表示 ,与正常对照组 [IL 8:6 2 8ng/L( 3 4 3ng/L) ;TNFα :3 77ng/L( 3 4 0ng/L) ]相比 ,所有SARS病人在发病第 1周血浆IL 8浓度明显升高 [31 2 3ng/L( 78 5 1ng/L) ],P <0 0 1,75 % ( 18/2 4 )的病人在发病 3~ 4周达到最高峰 14 9 6 5ng/L( 2 4 5 97ng/L) ,P <0 0 1,至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平均血浆IL 8浓度降至 8 2 3ng/L( 8 0 7ng/L)。血浆TNFα浓度也有异常升高 ,在发病第 2周为 2 3 12ng/L( 2 6 7 33ng/L) ,P <0 0 1,发病 3~ 4周达到高峰136 35ng/L( 4 76 83ng/L) ,P <0 0 5 ,出院后 1个月下降至 94 88ng/L( 2 77 18ng/L) ,仍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1)。其他 6种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病人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性连锁反应 ,由此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 ( RBC- C3b 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 ( RBC- ICR) ,分别计算其花环率 ,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 ;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 IL - 2 R)、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及白细胞介素 8( IL- 8)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 CD4及 CD8细胞水平。结果 :4 0例患者血清 IL - 2 R( 672 .4 8± 2 91.52 U/ml)、TNFα( 0 .874± 0 .4 52 ng/ml)、IL - 6( 0 .198± 0 .0 2 1ng/ml)及 IL- 8( 0 .648± 0 .0 75ng/ml)均显著地高于健康人 ;RBC- C3b RR显著地低于健康人 ,并与 IL- 2 R呈负相关 ;部分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 ,显示 CD4细胞减少 ,CD8细胞增高 ,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 :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红细胞和 T细胞的免疫功能均处于明显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吸烟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IL-8、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1年 ,我院组织铁路系统济南地区干部健康查体时 ,筛选了具有 10~ 2 0年吸烟史的健康体检者 80例 ,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白细胞介素 8( IL - 8)、白细胞介素6( IL- 6)水平 ,并与非吸烟组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三种细胞因子在吸烟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气道炎性反应 ,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临床资料 :吸烟观察组为健康查体的吸烟人群 (每日吸烟2 0支以上 ) ,按不同的吸烟时间分为 2 0年、10年两组 ,每组各40例。健康对照组为健康查体的非吸烟人群 40例。 3组均为男性 ,年龄 60~ 69岁 ,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进行测量,对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量。结果 HBV DNA含量10~3拷贝/mL的患者21例,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37例,在10~5~10~7拷贝/mL之间的患者32例,10~7拷贝/mL的患者30例;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抗原单独诱导或者是与IL-12一同诱导,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的含量不断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白细胞介素-4)、IL-10(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不断增高。抗原单独诱导与联合IL-12一同诱导相比较,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IL-12对PBMC产生的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不断下降,尤其对于10~7拷贝/mL的患者基本无协同效应。对于10~3拷贝/mL的患者,IL-12对HbeAg(e抗原)诱导PBMC产生的IL-4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对IL-4细胞因子、IL-10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FN-γ、IL-4细胞因子高于e抗原阳性患者(P0.05);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10细胞因子含量低于e抗原阳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研究期间,血清HBV DNA含量越高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 Alzheim er病 (AD)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前后外周血 Th1/Th2亚群五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 ,探讨其在 AD慢性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阿司匹林治疗 AD的机制。方法 应用 RT-RCR反应体系分别检测 AD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4 (IL -4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干扰素 -γ(IFN-γ)五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阿司匹林治疗前 AD患者 IL - 2、IL - 6表达明显上调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治疗后 IL - 2、IL - 6的表达明显下调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治疗前后 IL- 4、IL- 10、IFN- γ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Th1/Th2亚群分泌的五种细胞因子可以作为检测 AD的外周血免疫标记物 ;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HLA-DQB1-HLA-DRB1单倍型与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LA—DQB1.HLA.DRBl单倍型在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110例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患者和101例中国南方汉族健康对照者的20个HLA.DRBl和8个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比较两组间DQ2,3(8)-DRB1、DQ3(7)-DRB1、DQ3(8,9).DRB1、DQ2,3(7,9).DRB1、DQ2-DRB1、DQ4.DRB1、DQ5-DRB1和DQ6.DRB1单倍型频率(H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性(RR)。结果DQ2,3(8).DR14.1、DQ3(7).DR16单倍型的频率肺结核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10vs.0.50、4.18vs.0.99),其RR分别为13.40和4.41;DQ2-DR1、DQ2-DR12、DQ2.DR13.3、DQ3(7).DR1、DQ3(7).DR13.3、DQ3(8.9)-DR13.3、DQ2,3(7,9)-DR1、DQ2,3(7,9)-DR13.3、DQ2,3(7,9).DR13.4、DQ4-DR4单倍型的频率肺结核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V8.5.60、1.37V8.5.60、4.18VS.11.00、2.30VS.9.89、12.62V8.22.28、5.61V8.11.56、3.70V8.14.40、16.88V8.28.94、5.13V8.12.12、2.30vs.6.13),其RR分别为0.31、0.23、0.34、0.21、0.47、0.44、0.46、0.38和0.35。结论DQ2,3(8).DR14.1、DQ2.DR12、DQ2,3(7,9)-DR13.4、DQ4-DR4单倍型的存在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的发病有着关联,而其他单倍型差异的显著性则可能是因其组成基因的基因频率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巨大肺脓肿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5年以来我院开展CT引导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治疗肺脓肿 14例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 ,男 11例、女 3例 ,病程 1个月至 2 1年 ,平均 6 5个月。年龄 14~ 87岁 ,平均 64 2岁 ,其中 60~ 70岁 9例。全部病例均有咳嗽 ,表现高热 (体温 >3 9℃ )的 12例 ,寒战 12例 ,胸痛 8例 ,咯大量脓痰 9例 ,痰中带血 4例。全部病例病变部位叩诊均呈浊音 ,其中 4例病变周围可闻及湿性 口罗音 ,12例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2例伴有空瓮音。 9例病人有杵状指 (趾 )。实验室检查 :14例患者白细胞均升高 ,其中 ( 15~ 2 0 )× 10 9/L 8例 …  相似文献   

20.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A阿瘩 阿茨海默病14(i):48 14(3):1001魂(4〕:i‘8 14(‘):i”14(6):器魂/治疗14(4):154/病 理学1选(i):8 14(2):931病因学14(‘):125 1魂(6〕:25。/药物疗法14(4):156/遗传学 i‘(6):279阿司匹林14(3):106阿糖胞普l治疗应用14(4):封三癌14(5):封底癌,鳞状细胞/药物疗法14(4):1 92B白败便白细胞介素2 14(i):45 14(2):51白细胞介素类i连(5):196 14(e):273白血病/药物疗法14(4):封三白血病,谧细胞性/药物疗法14(4):封三败血症14(s):143便秘14(6):封底C侧雌磁肠超痴出侧支循环14(2):84雌激素类l药效学14(2):56 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