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AN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包括静息心动过速,不能耐受活动,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胃轻瘫,勃起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等,一旦发现多为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相对少见的体位性低血压易被漏诊,误诊。此时若患者正在使用降压药治疗,可使立位血压显著下降,严重者引起死亡。因此对此疾患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体位性低血压1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站立后1~10 min内的每分钟血压.结果 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两组比较,前者年龄较大、卧位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比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卧位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高血压病独立正相关.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压、血糖的管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血压不高,但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已多年,我应该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68岁的王书林(化名)患糖尿病7年多,经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律治疗,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他还多次到医院检查排除高血压、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是最近这段时间,老王经常早上起床时眼前发黑或站久了就会头晕,起初他以为是休息不好并没在意。可是有一天,午睡起床时老王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虽然很快就自己清醒过来,但却造成了股骨颈骨折。经医生检查,最后诊断老王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  相似文献   

6.
<正>体位性低血压(OH)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之一,但起病隐匿,不被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疾病的增多,老年人OH的发生呈增多趋势,且容易误诊、漏诊,若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患者将面临非必要的检验、检查,增加经济费用,影响生活质量。1 OH的发病机制当患者由卧位到立位时,机体的大部分血液积聚于内脏与下肢部位,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不同类型OH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我院2010-08至2011-08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并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非OH组,n=176),2型糖尿病合并OH组(OH组,n=80)。采用直立倾斜床测量立卧位血压、心率,并检测相关化验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OH的发生率为31.1%,OH伴收缩期血压下降(OH-S)、舒张期血压下降(OH-D)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的OH(OH-C)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1.2%、6.8%、13.1%,而持续性、短暂性和延迟性OH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1.8%,6.2%。OH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卧位收缩压升高、坐位收缩压降低及室间隔厚度增加。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合并OH发生率较高,并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2型糖尿病合并OH主要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合并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在站起来时或餐后会血压降低并导致头晕眼花甚至摔倒,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与穿弹力袜联合口服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针灸穴位,主穴:百会、内关(双)、足三里(双),配穴:脾俞(双)、肾俞(双)、心俞(双)等。对照组予穿统一品牌的医用弹力袜,每日至少6h,每日清晨口服盐酸米多君片2.5mg,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41%(26/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体位性低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糖尿病伴直立性低血压(OH)组尿儿茶酚胺(CA)低于无OH组(P<0.02),但将17例OH患者CA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发现有7例、6例和4例分别为降低、正常和增高,三组间CA差异显著(P<0.001)。说明除低肾上腺素型OH外,尚有正常和高肾上腺素型。本组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与尿蛋白呈等级相关(r_s=0.495,P<0.005);4例OH患者用麻黄素后。CA和心率增高(P<0.05)而血压无明显变化。提示肾损害和血管对CA反应不良参与部分糖尿病性OH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体位性低血压(OH)是指患者直立位较平卧位时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且立位时血压下降超2 min,同时伴有眩晕黑曚、眼花、心慌、面色苍白、脉速、晕倒、摔伤,晕厥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缺血症状〔1〕。当老年人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各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如不及时处理常造成机体主要脏器缺血,诱发原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本文从OH  相似文献   

12.
13.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或DBP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压调节过程中任何环节障碍,均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7—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卧位及站立位0、1、2和3 min的血压测量。比较OH组和非OH组患者基线资料、伴随疾病及治疗用药的差异,并分析OH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24%)出现了OH,OH组患者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01)。与非OH组相比,OH组患者伴发糖尿病(31.3%对10.5%,P=0.001)、脑卒中(27.1%对9.9%,P=0.003)的比例明显增高。OH组患者应用α受体阻滞剂(12.5%对2.6%,P=0.014)、精神类药物(16.7%对5.3%,P=0.011)、降糖药物(27.1%对10.5%,P=0.005)及抗血小板药物(68.8%对52.0%,P=0.041)的比例均高于非OH组。多因素分析后发现,OH的发生与糖尿病(OR=3.84,95%CI 1.63~9.043)、脑卒中(OR=3.469,95%CI 1.409~8.542)、α受体阻滞剂(OR=5.537,95%CI 1.354~22.643)、精神类药物(OR=3.292,95%CI 1.035~10.471)的应用相关。结论 OH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较常见,伴发糖尿病、脑卒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和精神类药物均可增加发生O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观察7条狗起搏前后从卧位变为站位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起搏后起立时平均动脉压平均下降28%,是正常时(13%)的二倍,并且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实验表明起搏前后狗的体位性低血压代偿机制不同,正常时起立时心输出量增加20%左右,心率平均增加24%,而每搏输出量在开始阶段常减少,有的在整个站立过程中减少。心率在提高心输出量,代偿体位性低血压中起着重要作用。起搏后由于心率固定不变,因而出现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提高起搏频率可改善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了解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等,并榆测立位、卧位血压变化.结果 经榆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为22.1% (19/86) 其中长期服用降压扩血管药物占10.3% (9/86)、镇静安眠药占6.4% (5/86)、降糖药物占3.2%(3/86)、利尿剂占2.2% (2/86);另外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也是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了解其用药、病理生理等情况,注重立:卧位血压的检测,对高危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我们对 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 1.5 h及 4 h分别进行了卧立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 ,观察其血压变化情况。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老年高血压患者 82例 ,男 6 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71.6± 5 .4岁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诊断并进行 3级分级。对照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8.1± 5 .0岁 ) ,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2   方法1.2 .1  分组 按年龄分为≤ 70岁、≥ 70岁两组 ;按疾病分为糖尿病及非…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 ,6 6岁。因发作性晕厥 3年 ,加重 3个月入院。患者 1 996年于夜间排尿后出现晕厥 ,意识丧失 ,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1 996年~ 2 0 0 0年 7月入院共发作 1 2次 ,每次数分钟~2 0min ,均于坐位或立位时发生。以“晕厥原因待查”收入院。糖尿病史 1 2年 ,近 1 4~ 1 5年出现无汗、阳痿 ,曾于外院查头颅CT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入院查体 :卧位血压 1 35/ 70mmHg ,心率 6 4次 /min ,立位 1min血压测不出 ,伴头晕、不能站立 ,心率 6 1次 /min ,心界不大 ,心音有力 ,A2 >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双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动及非心房颤动人群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组患者36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为行射频消融术住院者共181例,非心房颤动患者入选于社区中医科门诊为中医保健就诊的患者共185例。使被测者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休息至少5min,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上臂血压及脉率,后使被测者主动转换为站立位,测量被测者直立后0.5、1、2、及3min的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 Hg(mm Hg=0.133Pk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对于伴有卧位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下降≥30mm Hg为诊断标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21.6%,非心房颤动患者为13.0%,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分析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OR=2.525,95%CI:1.256~5.076,P=0.009)、年龄60周岁(OR=2.125,95%CI:1.163~3.880,P=0.014)及高血压未控制(OR=2.416,95%CI:1.276~4.575,P=0.007)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kg/m~2(OR=0.505,95%CI:0.273~0.932,P=0.029)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负相关。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周岁及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