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明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71-1274
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迅速增多,加上临床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和多药联用治疗,使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其中,药物引起的呃逆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对国内2000年以来有关药物引起呃逆的文献作一综述,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区别药物原因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呃逆,以利于正确诊断与治疗,避免或减少严重药物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源性呃逆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本院1年内收治的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肝病呃逆发生的原因和各种护理方法的有效率。结果心理因素和高黄疸是引起肝源性呃逆的主要原因。心理疏导在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其他肝病呃逆护理中有效率超过70.0%;一般疗法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其他肝病中有效率分别为76.9%和62.5%。结论临床可根据肝源性呃逆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反复的、不随意的、痉挛性膈肌及肋间收缩,随后突然声门闭合产生一个特有的声音。呃逆按发作的持续时间分成:单发性或一阵性,数分钟至48h以内,为暂时性;持久性或延迟性为48h以上;慢性为7d以上;难治性或顽固性为1mo以上。本病多由药物、精神因素或全身各处器质性疾病引起,检查不出全身各处的器质性疾病或未见应用引起呃逆的药物者称为特发性呃逆。  相似文献   

4.
呃逆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多因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健康,而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精神负担。我们用氯丙嗪注射液滴鼻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可发生于健康人,也可由于机体严重病变引起。其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引起呃逆的病因性质。持续呃逆3天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主要见于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到刺激的疾病。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常出现顽固性呃逆频繁发作,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且膈肌和肋问肌痉挛将消耗大量能量,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缺氧而加重脑损害。如不积极治疗会引起不良后果。笔者就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一种间歇不自主的吸气肌痉挛;其发作呈节律性、阵发性、持续性、周期性特点。其病因分为反射性、中枢性、代谢障碍性和精神性四类。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疗法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eecp,IH)。多考虑由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本文就临床上考虑由胃管及鼻饲所引起呃逆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 呃逆,俗称打嗝,也叫膈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病,并发病。呃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膈肌的运动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痉挛所引起的气逆上冲,发生在喉间声响,“结嗝”不止,令人难以自制的一种症状。健康人遇冷气刺激或饱食后可引起一时性呃逆,并非病态。引起呃逆的原因不外乎对上述反射各个环节的刺激,反射地或直接地诱发膈肌收缩。大部分属于机能性,少数的呃逆由器质性疾病所造成。发生呃逆的常见原因如下:〈1〉饮食失调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中医称呃逆.乃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控制之症,古称“哕”。顽固性呃逆虽被列为脑卒中可能发生的临床症状之一.但目前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于膈腧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俗称“打嗝”,古称“哕”,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而顽固性呃逆是指病情迁延日久,持续超过48h,甚者有碍说话、吞咽、呼吸及睡眠等。是我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颇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时防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我科自1989年采用穴位封闭治疗呃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二天,最长三年。病因:手术后腹部胀气引起顺逆11例,心脑梗塞或脑出血引起呃逆13例,胃、肠、腹膜、纵隔、食道等疾病引起呃逆26例。方法及结果取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常现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加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维生素以注射液50毫克,垂直分别刺入…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致呃逆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亦称膈肌痉挛,常由暴饮暴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消化系统疾病如食道炎、胃炎、食道癌、胃癌及胆道疾病等引起,临床上我们还经常遇见应用地塞米松后出现呃逆.现将临床所遇由地塞米松引起的30例呃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又叫打嗝,是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蒙医学中呃逆症主要由于巴达干粘液激增,蕴蓄于胃、隔,堵塞上行赫依运行孔道,或血、希拉偏盛,伤及肝、隔,或身体衰弱而气血运行失畅等原因,引起隔肌拘急上提,气体从喉间冲出所致。本文结合蒙医临床上对呃逆的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将蒙医临床上治疗呃逆的办法、方案总结归纳,方便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刺翳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第三临床学院中医科方美善冯桂梅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富琦关键词翳风呃逆中图号R246.1R256.31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是膈神经受刺激或受压而致膈肌痉挛。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呃逆昼夜不停,延续数日、数周,甚则数月,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是脑卒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呃逆发作的持续时间长,可达1个月以上,常因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呃逆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呃逆的反射中枢位于颈髓3—5节段,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和第6—12胸交感神经的向心纤维,传出神经主要为膈神经,此外还有声门神经和副神经。呃逆是一种反射活动,兴奋传导至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此反射弧上的任何病变均有可能引起呃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药物引起顽固性呃逆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收索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而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发病机理不明。结论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卒中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重症患者77例(85.6%),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37.8%),肺内感染46例(51.1%),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50例(55.6%)。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肺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低钙低镁等离子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7.
马小琦  任艳 《大家健康》2013,(13):48-49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卒中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重症患者77例(85.6%),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37.8%),肺内感染46例(51.1%),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50例(55.6%)。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肺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低钙低镁等离子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润莲 《当代医学》2009,15(28):159-159
呃逆是因膈肌痉挛引起的气逆上冲,喉间声响,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笔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药物所致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药物引起顽固性呃逆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 收索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而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发病机理不明.结论 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脏手术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就老年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后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尤其是涉及到临床的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 回顾我院老年CPB心内手术防止顽固性呃逆在围手术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对主要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其中2例由顽固性呃逆改为间断发作2天后症状消失,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治疗方法上强调积极治疗病因,针对病情及发病环节灵活应用,属末稍性、反射性呃逆用胃动力药加钙通道阻滞剂。神经性选用氯丙嗪、氟派啶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