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入途径是针刺镇痛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证明针刺镇痛效应是由深部感受器及其传人纤维受刺激引起的,针刺可以兴奋各类神经纤维,但哪类纤维是传入针刺镇痛信息的,主要有两种看法:(1)认为Ⅱ类纤维与针刺镇痛有关;(2)认为Ⅳ类纤维(C-纤维)  相似文献   

2.
3.
硬脊膜外注射辣椒素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晏平  张志坚 《针刺研究》1990,15(2):130-135
<正> 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一级传入纤维主要为含P物质(SP)的C类纤维,其胞体是脊神经节内的B型细胞。关于C类纤维在电针信息传入中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众多资料表明,辣椒素对脊神经  相似文献   

4.
辣椒素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人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梅志刚  朱兵  李艳华  荣培晶  贲卉  李亮 《中国针灸》2007,27(12):917-922
目的:初步探讨耳针降糖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微电极胞外记录孤束核(NTS)神经元活动,将记录的细胞随机分为颈静脉注射葡萄糖组、胰岛素组及耳甲电针组,观察上述处理因素对各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NTS存在葡萄糖敏感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葡萄糖敏感神经元中抑制型占37.3%,兴奋型占10.9%;胰岛素敏感神经元中兴奋型占33.3%,抑制型占4.9%;电针耳甲,NTS神经元有49.3%(34/69)放电频率增加,4.3%(3/69)放电频率减少,34个耳针激活细胞中有18个对葡萄糖呈抑制反应,8个对胰岛素呈兴奋反应。结论:耳甲电针能兴奋NTS葡萄糖敏感神经元(抑制反应型为主)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激活反应型为主),耳针的降糖效应可能与调节上述神经元放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1(VR 1)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及其镇痛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每组各10只。采取直结肠扩张(CRD)的方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艾灸和电针分别刺激"天枢"穴,每日1次,连续10d。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价大鼠对直肠内不同程度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结果:在20、40、60、80mmHg CRD刺激下,模型组AW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与模型组相比AW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艾灸46℃组在40、8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1mA组(均P0.05),在4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3mA组(P0.05)。模型组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43℃组、艾灸46℃组穴区VR 1的表达较模型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艾灸46℃组显著高于艾灸43℃组(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和电针1mA组、电针3mA组穴区HSP 70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艾灸46℃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43℃、46℃不同温度艾灸和1mA、3mA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升高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痛阈,其中以46℃艾灸的效应最为显著;这种镇痛效应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穴区VR 1和HSP 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辣椒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方法:利用小鼠扭体实验比较辣椒素与颅通定的镇痛效果。结果:辣椒素注射液的镇痛百分率比颅通定高。结论:辣椒素的镇痛作用比颅通定强。  相似文献   

10.
中缝大核神经元与伤害性运动反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90,15(3):173-175
<正> 自从1975年杜焕基等报导损毁中缝大核(NRM)后明显减弱针刺镇痛效应,Oliveras等报导刺激NRM可产生明显镇痛和Proudfit等报导损毁NRM减弱吗啡镇痛效应以来,围绕着NRM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Mayer等和Fields等分别于1976年和  相似文献   

11.
徐嵘  关新民 《针刺研究》1996,21(2):47-51
本实验在周溶媒及1.5%辣椒素分别处理大鼠左、右侧坐骨神经后第七天,分 组和非电针线,观察大鼠脊髓后角内AChE活性和「^3H」-QNB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发现(1)电针“环跳”穴后髓后角AChE活属于中,「^3H」-QNB结合位点减少;(2)辣椒素处理右侧有神经后相应在节段同侧脊髓后角AChE活性 制电针降低后角「^3H」-QNB结合位眯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ACh参与针刺信息一级传入并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在针剌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3.
针感与针刺效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刘红菊 《中国针灸》2002,22(1):10-18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探讨得气与针刺效应的关系。针刺一定穴位后,产生的针感途径是以躯体传入冲动为主,而通过躯体神经与植物神经在穴位下血管丛形成的汇合区,又引起内脏传入纤维发出的冲动对脏腑的调整功能。穴位传入信号与内脏器官发出的冲动在大脑皮层区又相互汇合,这也是针刺调整脏腑功能与强调得气感一致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辣椒素是一种具有辛味的化合物,它能通过激活辣椒素受体TRPV_1,使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神经肽类物质,起到止痛作用。同时,辣椒素还是一种增强产热过程的天然化合物。而传统中医认为,寒性之收引凝滞所导致的"不通"是产生疼痛的主要病理基础,辛味中药之所以具有止痛作用,是以其能破除寒性之收引凝滞所致的"不通"而发挥止痛作用的,而辛味中药之中含有与辣椒素类似作用机制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高美兰  李倩茗 《针刺研究》1990,15(4):264-268
<正> 大脑皮层体感Ⅰ区、Ⅱ区、额叶皮层等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也有研究表明PAG是电刺激脑、和吗啡、内啡肽、脑内微量注射产生镇痛作用的最有效部位。PAG内阿片受体分布密集,内啡肽含量很高。电刺激大鼠PAG能进一步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损毁大鼠的PAG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因而认为PAG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6.
针麻虽安全、简便,但还存在着镇痛不全、组织牵拉痛等问题。历年来都常规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如度冷丁、芬太尼来增强针麻效果。近年,我们曾使用既有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又有胆碱能作用的灭吐灵作为促使针麻增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针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寻找针麻镇痛的增效药物,我们提出另一类非麻醉性镇痛药——强痛定是否可增效,经动物实验已初步证明强痛定有强化针麻的作用。现用于临床针麻,观察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丽霞  徐维 《针刺研究》1991,16(3):145-1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内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大鼠痛阈的变化,观察外源性升高中脑中央灰质(PAG)部位游离Ca^2+浓度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实验性疼痛大鼠模型,观察疼痛刺激及针刺镇痛对PAG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升高PAG部位游离Ca^2+浓度后,针刺提高大鼠痛阈的效应受到抑制.疼痛刺激使大鼠PAG部位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针刺镇痛则可使其明显降低.[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内游离Ca^2+可能是伤害性刺激信息和针刺信息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徐嵘  关新民 《针刺研究》1993,18(4):280-284
本实验用1.5%辣椒素(Cap)处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溶媒(Veh)处理左侧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通过自身对照观察了 Cap 对痛阈及电针(EA)镇痛效应的影响,并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p 对动物脊髓后角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Cap 处理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痛阈明显升高,同时后角内 FRAP消失;电针“环跳”后,与电针前相比对照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升高,实验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表明一级传入 C 纤维不仅参与痛信息的传入,而且还参与针刺镇痛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20.
108例中风偏瘫针剌疗效与CT扫描关系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