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用蛋黄及胆固醇饲料喂养不同年龄的大鼠两个月,可引起幼年鼠和成年鼠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但幼年鼠血清TC升高的速度和幅度不及成年鼠者(Ρ<0.05)。成年鼠摄取胆固醇和蛋黄后,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降低(Ρ<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Ρ<0.02)而幼年鼠则无明显变化。蛋黄和胆固醇可引起两个年龄组大鼠HDL-C/TC比值显著降低,而且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成年鼠显著低于幼年鼠(Ρ<0.05),成年鼠和幼年鼠肌胆固醇及幼年鼠肝胆固醇含量高于基础饲料组者(Ρ<0.05)。这些结果表明:幼年鼠,成年鼠对高胆固醇摄入的反应性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参照“要素膳”原理研制的要素型全营养素进行大鼠喂养实验,结果表明该要素型全营养素对幼年、成年大鼠体重恢复均有促进作用,对幼年鼠作用更为明显,另对幼年鼠氮平衡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对服用抗肿瘤药优福定(UFT)的大鼠体重有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还阳乐口服液可显著增加去睾丸幼年、成年大鼠和正常大鼠提肛肌的重量;可显著增加去睾丸幼年大鼠和正常成长期大鼠会阴复合体的重量,提示有明显的同化激素作用;对幼年大鼠提肛肌重/前列腺重比值测定的结果表明,还阳乐具有很强的向肌性活性。经对幼年去睾丸和正常成长期大鼠阴茎重量等的测定和对成年大鼠外眼窝泪腺组织学影响的观察,均显示有一定的雄性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幼年鼠和成年鼠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不同,探讨增龄因素对正畸骨改建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牵引不同年龄大鼠右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于牙齿移动1、3、5、7、10、14及14d后去除正畸力1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周组织RANKL的表达。结果①牙齿移动3d时,幼年鼠压力侧RANKL的表达明显增强;而成年鼠此时RANKL的表达没有幼年鼠明显。②牙齿移动5和7d时,幼年鼠和成年鼠RANKL的表达均成强阳性,破骨细胞多。③牙齿移动10、14d时,幼年鼠和成年鼠RANKL的表达逐渐减弱。④14d时去除正畸力至21d时发现幼年鼠和成年鼠RANKL均已成弱阳性表达,幼年鼠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结论在正畸力的作用下,RANKL的表达与年龄关系密切,增龄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内RANKL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成年正畸特点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6-硫鸟嘌呤(6-TG)对性腺组织的影响,给幼年及成年SD大鼠分別服用小剂量和大剂量的6-TG。结果显示,服药成年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正常,生精细胞排列整齐,曲细精管中有精子形成,附睾可见形态正常的精子;处于生殖发育期的幼年大鼠亦未发现异常。实验提示,6-TG对大鼠性腺无明显损伤作用,这为6-TG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大鼠脑内神经元凋亡过程及Caspase3活性的年龄特征。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幼年及成年Wistar鼠持续惊厥发作,比较惊厥发作严重程度的年龄差异,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惊厥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Caspase3活性变化,比较研究其年龄差异特征。结果幼年鼠从给药至惊厥发作的时间为(13.3±5.63)min,而成年鼠为(22.5±5.66)min;幼年鼠的首发SE中4~5级者占68%,而成年鼠仅18%;尽管SE前幼年鼠脑内凋亡细胞数较成年鼠“生理性”增多,但SE后30min,成年鼠脑内(海马CA3区、齿状回、颞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总数即已明显增多并反超幼龄鼠,分别达524±26和465±26(P<0.05)。即使连续观察到SE后8h,成年鼠脑内凋亡细胞计数也始终明显高于幼年鼠。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早期神经细胞也呈现相似变化。与幼龄鼠相比,成年鼠不仅Caspase3活性增高的幅度大,且启动时间早。SE后仅30min,成年鼠海马中Caspase3活性增加的比例已明显超过幼年鼠,分别为0.1±0.07和0.003±0.04。SE后2h,两者差别更大,分别为0.39±0.2和0.1±0.2。结论由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的惊厥持续状态模型再次证实SE发作中未成熟脑内呈现一个主动抑制细胞凋亡进程、对抗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并提示该保护机制作用于Caspase3级联反应被激活前的细胞凋亡早期事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rt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大鼠用乙醚麻醉,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采集其F-VEP。结果 未睁眼组未记录到大鼠明显的VEP波形,睁眼后可记录到大鼠F—VEP波形,但成年组和幼年组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有显著性差异,成年组与幼年组Long Evans大鼠相比,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结论 随着发育,LongEvans大鼠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F—VEP对大鼠视觉发育阶段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戊四唑点燃型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脑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大鼠脑电痫波潜伏期较PTZ致痫组延长(P《0.05);痫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9.
持续惊厥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持续惊厥(status convulsion, SC)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DNF、NGF表达的规律,探讨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对BDNF、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幼年和成年Wistar鼠诱发SC,分别于30 min SC及3 hSC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表达BDNF、NGF的细胞类型与定位,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海马BDNF、NGF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Wistar 鼠BDNF、NGF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②SC后,幼年和成年鼠海马BDNF、NGF的表达均呈增加趋势.但NGF增加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均较BDNF明显为低,呈现双相升高的特点.③海马BDNF的表达与惊厥时程呈正相关性;而NGF表达却并未随惊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无论是短时或长程的SC发作,幼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快于、强于成年鼠;且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此种年龄差异性更为明显.结论 ①SC主要诱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表达,对NGF表达的影响较小.②SC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受惊厥持续时间和年龄的影响.幼年鼠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优于成年鼠,其差异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幼年型心电图T波常见于婴幼儿,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电图变异,其在成年人中少见,也不为临床医师所熟知。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笔者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的1500例患者中发现成年人持续性幼年型心电图T波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79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分为正常心电图组和异常心电图组,比较两组的母婴并发症差异。结果 79例中异常心电图53例(67.1%),异常心电图组的妊娠高血压、心脏病、早产、胎儿窘迫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组(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监测心电图对甲亢妊娠患者观察病情和判断妊娠结局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茶色素在心肌缺血状态下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心电图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蟾蜍分为正常蟾蜍离体蛙心组(A组)和心肌缺血蟾蜍离体蛙心组(B组),A组再分为林格液组(A1组)、茶色素低剂量(200 mg/L)组(A2组)和茶色素高剂量(400 mg/L)组(A3组);B组再分垂体后叶素模型组(B1组)、垂体后叶素+茶色素低剂量(200 mg/L)组(B2组)和垂体后叶素+茶色素高剂量(400 mg/L)组(B3组).应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蟾蜍离体心肌收缩力和心电图变化曲线.结果 与A1组比较,A3组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加(P<0.05),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QRS峰峰值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比较,B1组心肌收缩力、心电图QRS峰峰值和心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B1组比较,B2、B3组心肌收缩力、心电图QRS峰峰值和心率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茶色素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离体蟾蜍心脏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1~3个月的婴儿进行骶管阻滞,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2012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双侧马蹄足需行跟腱切断术的9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组,分别用0.5%、1%、1.5%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骶管阻滞前(T1)、骶管阻滞后10min(T2)、切皮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变化及术后4、8h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结果切皮时,A组与B、C组比较HR、SBP、DBP、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ECG也未发现有异常改变,术后4、8h后双侧足趾疼痛刺激时双髋屈曲反应正常。A组患儿在切皮时有6例因体动需要静脉追加氯胺酮。结论 0.5%~1.5%利多卡因用于婴儿骶管阻滞安全有效,其中1%利多卡因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5例川崎病患儿按超声心动图是否诊断冠脉损伤分两组,无冠脉损伤为对照组(83例),有冠脉损伤为观察组(42例),均行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儿心率、心律及电压改变。结果对照组患儿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总异常率均低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患儿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总异常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X^2=15.30,P<0.01);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联合心电图检查诊断冠脉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5%、86.7%、0.463、77.6%;95.2%、94.0%、0.892、94.4%;95.2%、84.3%、0.796、88.0%。普通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低于动态心电图和联合心电图检查(P<0.05),但动态心电图检查与联合心电图检查结果相似(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能为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提供科学参数,则优于普通心电图检查方法,但两种心电图联合检查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脉损伤的价值相同。  相似文献   

15.
张官鹏  段晓霞 《海南医学》2007,18(12):46-47
目的 明确普通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的老年人有无做动态心电图的指征.方法 随机选择30例普通心电图检查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37例普通心电图检查为低于55bpm的窦性心动过缓的老年人为观察组,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普通心电图检查为低于55bpm的窦性心动过缓的老年人有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关 《医学综述》2013,(19):3593-359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符合标准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分别为15.0%和5.0%,与心电图的45.0%和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2.9%和17.1%,与心电图的75.0%和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4%和82.3%,与心电图的70.3%和7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和69.9%,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7.8%和56.1%(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无创的方法,并且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但为了防止其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好与其他方法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HFECG对95例分别诊断为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三组病人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三组病人HFEC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三组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受检者普通ECG异常的各自阳性率与HFECG阳性率之间无相关性。提示,HFECG对心肌病变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两种ECG同时检查可使心肌病变的总阳性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xxx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再选择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35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动态、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分型、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总心率和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测得的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4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老年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新评价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7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5例中252例ECG异常,123例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78例确诊为冠心病,97例除外冠心病;心电图异常的252例有205例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的123例有73例诊断为冠心病,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sensitivity)为73.7%,特异度(specificity)为51.5%;心电图的不同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意义不同(P<0.001)。异常Q波的96.8%、ST段抬高的90.0%、ST段下移的83.7%诊断为冠心病。[结论]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普通体表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有限,其不同导联所致的不同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诊断冠心病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心血管中心2008年1-6月住院77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表现,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77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67例(72.9%);ECG异常590例中,399例(70.4%)诊断为冠心病,ECG正常188例中,168例诊断为冠心病;ECG诊断冠心病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9.5%。在567例冠心病患者中,中度和重度病变组ECG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病变组(76.5%和81.6%对57.0%,122/214、166/217和111/136;P=0.000)。结论ECG异常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中度和重度病变,对有冠心病危险因素、ECG异常且拟诊冠心病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