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烧伤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1例烧伤病人创面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319株细菌的耐药率为60%,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链球菌感染偶有发生。结论 创面分离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增加,各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烧伤感染创面细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和分析了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来院烧伤外科住院病人创面培养检出的各种细菌226株,以及它们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在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优势菌种;检出的这些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6~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6年6月~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 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8.1%;阴沟杆菌居第二位,占13.1%。其中 G~-杆菌占58.4%,G~ 球菌占35.3%。微球菌,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1986—1996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1986 ̄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1986年6月 ̄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 ̄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 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6~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6年6月~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81%;阴沟杆菌居第二位,占13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微球菌,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烧伤病区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提高烧伤感染的治愈率。方法从1999年至2004年烧伤住院患者血培养及创面分离出的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79株,G 125株,G-241株其中烧伤病区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见感染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金黄色葡萄球菌(18.5%),大肠埃希氏菌(7.7%),不动杆菌(7.4%),肺炎克雷伯氏菌(6.6%)。其中仅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头胞噻肟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较有效;大肠埃希氏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68%。烧伤病区耐药菌株以耐5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为主,占全院多重耐药菌株的50.8%。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较严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56,自引:15,他引:56  
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在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后病情变化复杂皆因烧伤创面所引起,并随创面修复而告终。如何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烧伤创面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与清洁创面、减少感染、尽早封闭创面,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与外形。一、深度烧伤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仍是全身感染,细菌主要来源是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大量组织损毁、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对患者的威胁极大。有实验证明,烧伤6 h后创面上即可有大量的细菌繁殖,并开始侵入皮下组织;伤后8 h 细菌…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物膜感染是造成创面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细菌生物膜的早期诊断对慢性创面的成功治愈非常关键。尽管已研发出很多技术诊断感染性创面的游离致病菌,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创面细菌生物膜的技术。本文简要综述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有潜力的细菌生物膜诊断技术,将来有望成为对创面细菌生物膜进行快速...  相似文献   

9.
载银磷酸锆纱布对烧伤创面常见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载银磷酸锆纱布对烧伤大鼠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效力。方法制作Wistar大鼠烫伤(以下称烧伤)感染模型,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载银磷酸锆及磺胺嘧啶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大鼠创面用磺胺嘧啶银纱布、普通尢菌纱布、载银磷酸锆纱布(小水洗及水洗20次)后痂下组织的细菌计数和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结果载银磷酸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竹菌的MIC各为8、8、16mg/L,MBC各为16、8、32mg/L,为磺胺嘧啶银的2~8倍?大鼠创面用未水洗的载银磷酸锆纱布覆盖后,痂下细菌计数比用磺胺嘧啶银纱布低91%,比普通无菌纱布低99%未水洗的载银磷酸锆纱布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纱布,且其痂下组织细菌计数与水洗20次的效银磷酸锆纱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载银磷酸锆埘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敷料可作为治疗措施中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南宁地区某烧伤病房细菌生态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分析南宁地区某烧伤病房近15年来细菌生态学及耐药性的变化。 方法1989年4月—2004年3月,从笔者单位2 269例患者的血培养及创面培养物中分离出5 855株细菌,用K 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每5年为1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标本的细菌检查及耐药情况。 结果 笔者单位烧伤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 559株占60. 79%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各阶段检出率较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 990株占33. 9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主要感染菌种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诺氟沙星、异丁基哌嗪利福霉素等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或呈逐阶段上升趋势,而对临床少用的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率则很低。 结论 气候环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细菌生态学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有直接影响。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烧伤造成人体皮肤屏障破坏和抗力低下,易导致创面和/或周身感染。目前,感染在烧伤死亡原因中仍占首位,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课题。在抗烧伤感染中,抗生素仍不失为一种有力的武器。我们治疗100例平均烧伤面积为70.43%的(Ⅲ~0平均面积20%)二、三度烧伤,据创面培养以及血液、痂下组织分离的细菌分析,以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多见。我们以常见的各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和临床疗效为依据,筛选应用如下抗生素。对革  相似文献   

12.
烧伤创面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烧伤创面产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s,BLA)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笔者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本单位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213株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烧伤患儿治疗中后期,创面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但创面并发上述2种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1-2].我科1998年7月-2011年6月共收治11例烧伤后并发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的患儿,通过全身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患儿均痊愈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3—1996年1312株烧伤感染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长期监测烧伤中心病房感染细菌的菌种和耐药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VITEK-AMS系统检测1993 ̄1996年我院烧伤中心1312株细菌的检出率及细菌耐药性变化。结果 4年来检出菌种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检出率为31.16% ̄48.48%;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检出率为11.48% ̄16.16%;其后为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不动杆菌等,但各年度位次不一。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烧伤病人焦痂表面细菌培养已用于诊断烧伤创面污染和感染,及评价外用抗菌剂的敏感性。已有几种无痛、无损伤的表面细菌含量诊  相似文献   

16.
强力碘含有0.5%的水溶液,对各类细菌、芽胞、病毒、真菌均有强大的灭活力,主要用以取代碘酒。烧伤感染较多为复数菌感染。近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易漏诊,真菌感染常为继发感染或称“二重感染”。目前临床上乱用抗菌素的问题普遍存在,广谱抗菌素也易引起“二重感染”。常规培养基上一般细菌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真菌,真菌存在常被掩盖。碘伏价廉使用方便与抗真菌药联用,以预防创面真菌生长。各种创面植皮前后,若用碘伏,植皮创面治愈后颜色青紫,不接近自然肤色。植皮前后若未用碘伏创面治愈后未见颜色青紫变化,植皮的皮肤接近正常肤色。…  相似文献   

17.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区微生物学效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雄性家兔18只,造成15%Ⅲ烫伤,并将创面涂抹绿脓杆菌1ml(10~4)。随机分为湿润烧伤膏、烧伤药水和对照组三组,每组6只,按说明涂药,分笼饲养。结果表明:湿润烧伤膏组有明显的侵袭性感染,伤后24h 烫伤区3只有出血点和坏死斑,痂下细菌计数>10~8;48h 有大片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出血加重,痂下细菌计数>10~(10),中性粒细胞数及 PMN—CL 峰值明显下降,与实验前和同一时间点中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72h 4只动物死亡,1只垂危者血培养有绿脓杆菌生长,当日死亡。  相似文献   

18.
关于烧伤感染防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细菌性感染依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治感染仍是救治的重要课题。现就烧伤病程中与感染防治相关的几个环节与同道进行讨论和商榷。一、积极处理创面、变烧伤为创伤是防治感染的关键环节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不仅是引起全身一系  相似文献   

19.
Ⅱ度烧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但处理十分棘手的烧伤类型, 其治疗不仅需要考虑换药或手术处置方式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还需评估烧伤部位、患者年龄及烧伤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对于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手术方式以及感染诊断、分级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本共识编写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 结合专家意见, 制订《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Ⅱ:手术治疗和感染防治》。本共识从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治疗及感染防治2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推荐意见, 旨在形成规范化的Ⅱ度烧伤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 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 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 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 提出细菌生物膜与耐药菌、新材料与新型敷料、特殊类型感染性创面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旨在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与此同时, 倡导充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感染性创面的诊治中, 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