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穴位刺激引起的背根反射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72只),将一例L5背根分成4-5条细束,记录每条细束的电反应。刺激同侧及对侧承山穴记录到背极反射电位116例。根据引起民DRR的传入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传出的纤维类别分为6类,分别为:C-C·DRR、Aδ-Aδ·(n=24)、Aαβ-Aαβ·DRR、Aβ-Aδ·DRR(n=9)、Aδ-Aδ·DRR(n=8)、Aδ-C·DRR(n=4)。结果说明:刺激承山穴可在背根细束上记录到  相似文献   

3.
刺激穴位经背根反射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大鼠静脉注射Evans蓝溶液,切断L1以下所有腹根,保留背根,横断脊髓,同心针电极刺激承山穴30min,记录并测定皮肤及内脏组织Evans蓝的含量。结果表明,连续电右侧承山穴,于左、右侧腰部以下皮肤出现似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蓝色渗出。  相似文献   

4.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10只。在浅麻状态下灌胃,A组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B组为苯妥英钠100mg/kg体重,C组为三叉神经痛可停120g+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kg体重,双针不锈钢刺激电极置右侧眶下孔处,记录电极置右侧咬肌肌腹内,观察三叉神经痛可停对基础痛阈及屈肌反射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B、C两组动物在灌胃后30~90min内,由眶下神经刺激所诱发的咬肌肌电反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而A组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变化不明显。B、C两组的基础痛阈(引起咬肌诱发电位的最小刺激阈)从灌胃后30min逐渐升高,至60~90min之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结果提示:三叉神经痛可停口服30~90min后,可使眶下神经在伤害性刺激下所引起的咬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使大鼠基础痛阈显著升高。本实验为三叉神经痛可停抑制三叉神经痛提供了电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刺激膀胱神经于腓肠神经所诱发的长轴突反射电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下肢拇长屈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人下肢拇长屈肌为羽肌。肌内腱板长(15.52±2.30)cm,宽(0.68±0.24)cm,厚(0.18±0.06)cm。肌重(50.48±2.44)g。肌长(20.84±2.08)cm,肌纤维长(4.12±0.30)cm,羽状角(14.3±0.65)°,肌生理横切面积(11.34±0.45)cm2。支配下肢拇长屈肌的神经于该肌内侧缘分为上下两支1级神经入肌,上支较细,支配该肌上1/4部,下支较粗支,支配该肌下3/4部,神经入肌后于腱板前方进一步分成外侧支和内侧支,神经分支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继而向肌的深面和边缘发出终末支。结论人下肢拇长屈肌是羽肌,肌内腱板宽大厚实,倾向力量型设计,拇长屈肌可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肌皮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为临床预防及修复肌皮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双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肌皮神经的起点、长度、分支及交通支。结果:肌皮神经主干长51.15±42.74mm,起始点左右径3.19±1.35mm,前后径1.93±1.21mm,喙突距肌皮神经起点距离为40.82±12.72mm,肌皮神经穿喙肱肌者占91.67%(22侧)。观察发现有4侧上肢存在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的交通支。结论:肌皮神经走行、起点和分支的变异均较大,同时存在交通支,临床应注意这些变异,以在外科手术中预防肌皮神经损伤及在修复过程中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实习操作的 24 具尸体中,发现一具男性尸体右侧肌皮神经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左侧肌皮神经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一成年女尸,发现其左侧肌皮神经变异,其臂丛的各干、股、束构成正常,臂丛内、外侧束的内、外侧两根夹持腋动脉于其前方呈锐角汇合成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臂部发出两支支配臂前群肌.第一支神经在臂中部分出后斜向外下进入肱二头肌,并分出肌支支配该肌,在入肱二头肌前分出肌支支配喙肱肌.第二支神经分出后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分肌支支配肱肌,并在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笔者对两支神经做了测量,第一支神经起始部横径为0.82 mm,第二支神经起始部横径为1.24 mm,两条神经起始部间距为13.58 mm.该尸右侧臂丛及肌皮神经行程正常.  相似文献   

10.
检查50例尸体上肢发现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5例;占10%。均为单一交通支。追踪交通支发现:至拇指掌侧固有神经,食指掌侧固有神经,中指掌侧固有神经桡侧半;至旋前圆肌深浅两个头,拇长层肌,旋前方肌,第一蚓状肌和鱼际肌。  相似文献   

11.
雄性大鼠21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A、B、C三组,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麻醉,双针记录电极于右侧股二头肌以记录肌电,双侧腑窝皮下埋藏板状电极以引导心电信号。  相似文献   

12.
正常肌皮神经在胸小肌下缘起自臂丛外侧束 ,斜穿喙肱肌 ,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 ,终支 (皮支 )在肘关节附近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肌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皮支 (前臂外侧皮神经 )支配前臂外侧皮肤。我教研室在解剖一年轻男性尸体时 ,发现其右侧肌皮神经变异。肱二头肌肌支、肱肌肌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来自正中神经 ,喙肱肌肌支来自臂丛后束 ,现报道如下。右侧臂丛外侧束在胸小肌中间位置从内侧发出一细分支 (横径 1mm) ,在胸小肌下缘与正中神经内侧根汇合 ,两根夹持腋动脉下行 2cm后与臂丛外侧…  相似文献   

13.
肌皮神经由颈5、6神经纤维组成,是外侧束外侧头的终末支,走行途中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的出现率约21.43%[1],2011年10月在解剖1具约40岁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双侧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肌皮神经变异对上肢手术操作的影响,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宜春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实验室的一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采用局部解剖学方法,使其腋窝部分的臂丛神经充分暴露,观察各神经的解剖学形态并对比其对不同上肢手术的影响.结果 左侧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存在交通支,且缺少喙肱支;右侧肌皮神经缺如,且外侧束和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 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 家兔指浅屈肌外观长肌,实为双羽肌.FL/CSA与CSA/MW的比值分别是1.80和0.70.肌内神经分为4条初级神经支,主要分支分布于肌的近端和中部;肌内可见神经吻合.运动终板带呈倒“V”型.结论 家兔指浅屈肌构筑设计属于速度与力量共存型,其肌纤维排列决定了肌内神经分支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肌皮神经的变异类型,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②方法在局部解剖学实验中,利用防腐尸体标本,观察统计近5.年160例肌皮神经的变异情况。③结果肌皮神经共有5种类型,分别为正常型、多支型、混合型、缺如型和合干型。④结论肌皮神经存在多种变异,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7.
18.
肌皮神经分支异常1例张文平洛树东(山西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教研室太原030001)关键词畸形肌皮神经解剖学,局部中图号R32285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左侧上肢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出现异常交通支。左上肢全长75cm,肌皮神经起自臂丛外侧束(C5...  相似文献   

19.
20.
通常,手背桡侧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指骨背面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最近,我们在对一男性尸体解剖时发现:两手背桡侧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及中节指骨背面皮肤由肌皮神经分布。经观察本例肌皮神经由外侧束发出后,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肱肌之间,并分支支配上述诸肌,此干在肱骨外上髁上方浅出皮下,沿前臂外侧下行,途中发出一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此干继续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分出数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及中节指骨背面皮肤。本例标本桡神经起于后束,经肱骨肌管,肱肌、肱桡肌之间,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