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异氟烷于脊髓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镇痛作用及该作用与NOS/NO的关系.方法 在甩尾法实验中,观察鞘内注射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激动剂D-丝氨酸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及腹腔预注射NOS抑制剂L-NAME后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进一步观察异氟烷及给工具药对小鼠脊髓NOS活性及NO产量的影响.结果 鞘内D-Ser(0.025ng、0.05 ng、0.1 ng)可拮抗甩尾实验中异氟烷镇痛作用(P<0.05,P<0.01),而腹腔预注射NOS抑制剂L-NAME(0.5 mg/kg,1 mg/kg)后,鞘内D-Ser的拮抗作用减弱或消失(P<0.05,P<0.01).异氟烷抑制小鼠脊髓NOS活性、减少NO产量(P<0.05),鞘内D-丝氨酸(1 ng)可拮抗异氟烷对异氟烷小鼠脊髓NOS活性、NO产量的影响(P<0.01),而预注射L-NAME取消鞘内D-丝氨酸的拮抗作用.结论 脊髓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介导异氟烷的镇痛作用,而该作用可能与脊髓NOS/NO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 (NO)含量及其合酶 (NOS)活性与脊髓水肿的关系。方法 :测定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 ,同时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结果 :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 ,NO含量及NOS活性均增加 ,脊髓组织水肿增加。结论 :脊髓损伤后NO含量及NOS活性增加 ,与脊髓组织的水肿密切相关 ,提示NO参与了脊髓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5-羟色胺与吗啡受体系统在脊髓内镇痛中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是脊髓内与痛觉传导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但是5—HT在脊髓内镇痛作用中与吗啡类物质的关系很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以药理学方法探讨5—HT与吗啡类物质在脊髓内镇痛(或抗伤害反应)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及方法:将体重为180~220克Wistar雄性大白鼠腰段蛛网膜下腔内植入微导管。以测定电刺激痛阈法(ECT)和甩尾潜伏期(TFL)测定评估药物在脊髓内的作用。拮抗实验中采用了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吗啡μ、κ、δ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详见附表)。各激动剂所产生的脊髓内的抗伤  相似文献   

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平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与内皮素 (ET)平衡关系 (NO/ET)的变化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肝I/R模型 ,并应用不同工具药物观察血NO/ET比值的变化以及肝损伤的情况。结果 I/R急性期血NO/ET比值降低 (1.5 8± 0 .2 0至 0 .2 9± 0 .0 5 ,P <0 .0 1) ,肝损伤加重。NO供体L 精氨酸 (L Arg)与ET受体拮抗剂TAK 0 44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肝I/R损伤 ,而NO合酶抑制剂L NAME进一步加重了损伤。结论 肝I/R损伤与NO/ET平衡关系破坏有关 ,调节其平衡关系可影响I/R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脊髓急性损伤时NO、IL-8、IL-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害早期白细胞介素 -8(IL 8) ,白细胞介素 -6(IL 6) ,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方法 :76例脊髓急性损害病人 ,根据Franked分类 ,分完全截瘫 (FrankedA)组 ,不完全截瘫 (FrankedB ,C和D)组 ,以ELISA法 ,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IL 8、IL 6、NO、NOS的值 ,以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 :IL 8、IL 6的值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都显著升高 (P <0 .0 5 ) ,NO、NOS的值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都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脊髓急性损害早期IL 8、IL 6显著升高 ,NO、NOS显著降低 ,脊髓急性损害早期IL 8、IL 6、NO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使分子,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NO与脊髓水平的伤 害性信息调控密切相关,许多证据表明NO在脊髓内促进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抑制NO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但 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功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2 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和IPC保护组 (C组 ) ,每组 8只。分别于首次预处理即刻 (C 40 )、缺血即刻 (I0 )、缺血 45min(I45)、再灌注后 60min(R60 )和术后 7d处死动物前即刻 (R7d)采血检测血清和R7d脊髓组织NO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 (EMG)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组血清NO浓度较缺血前和A、C组对应时点值显著升高 (P <0 .0 1)。C组R7d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其他时点及A组R7d测定值 (P <0 .0 5或 0 .0 1)。B组脊髓组织NO浓度显著高于A、C组(P <0 .0 1)。B组后肢神经功能和脊髓病理学评分均显著性低于A、C组 (P <0 .0 5或 0 .0 1) ,其后肢EMG亦较C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 (P <0 .0 1)。结论 IPC对家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δ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4~ 18 d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50~60 g,取腰段脊髓(L1~S1),制备脊髓切片,取脊髓切片24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置入人工脑脊液中培养;甘氨酸组(G组)置入含甘氨酸(终浓度0.24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组(R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终浓度为4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组(RN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和纳曲吲哚(终浓度分别为4nmol/L和1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各组孵育60 min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幅值和频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升高(P<0.01),G组和R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N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降低(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δ受体激活后可增强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疼痛治疗中长期给予吗啡易导致严重的耐受问题.多年来,针对耐受机制的研究表明NMDA/NO级联反应参与耐受的发生及发展.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主要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其惟一前体--L-精氨酸生成NO和瓜氨酸.研究者们证实了大鼠鞘内吗啡耐受后脊髓内NOS尤其是nNOS的表达增高,耐受机制主要通过N-甲基-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激活以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来调节NOS的活性而触发NMDA/NO级联反应,继而影响耐受的发展.诸多研究给予吗啡的同时给予NOS抑制剂可以阻止耐受的发生,甚至在耐受形成后应用NOS抑制剂也可以翻转已经建立的耐受.但证实NOS各亚型在耐受中的具体作用仍不明确,需开展相关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平滑肌细胞(SMC)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与勃起及勃起功能障碍(ED)有密切关系。除了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_2S)外,目前发现二氧化硫(SO_2)、雌激素受体(ER)、P2Y受体、血管外周围组织(PVT)、钙离子激活钾通道(Kca)等都参与了SMC舒张。本文就近年来SMC舒张机制方面的新进展及与ED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对脊髓背角疼痛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对脊髓背角疼痛调节的机制.一氧化氮(NO)作为信息传递物质,在周围及中枢伤害性感受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伤害性刺激引起脊髓背角神经元释放NO;NO在脊髓水平主要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在一些伤害性刺激条件下,NO可作为第二信使诱导c-fos表达.NO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信息传递分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其作用的具体过程是:神经元突触前膜去极化使谷氨酸(Glu)等释放到突触间隙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等受体结合,受体通道开放,Ca2+内流与钙调蛋白(CaM)偶联,在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协助下激活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LArg),生成NO,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促进环鸟苷酸(cGMP)合成,作用于cGMP门控离子通道,cGMP调节的磷酸二酯酶(PDE),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等效应靶分子,参与中枢神经系统(CNS)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神经元兴奋性维持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福尔马林炎性致痛组,24h后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腰膨大段两侧脊髓背角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在大鼠脊髓背角均有表达,且GABA免疫阳性细胞和GABA_(B1)受体mRNA在背角Ⅰ~Ⅲ层分布密度最高,GABA_(Aβ3)受体mRNA在脊髓各层面分布较均匀。GABA免疫阳性细胞在B组大鼠致痛侧腰段脊髓背角表达与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相比明显增加(P<0.05),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背角两侧GABA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GABA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同时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抑制系统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腺苷A2型受体在肝窦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腺苷A2型受体在肝窦内皮细胞(HSECs)一氧化氮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腺苷、腺苷A1型受体激动剂R鄄PIA和腺苷A2型受体激动剂CGS21680与原代培养的HSEC共培养20min、40min、60min后,用RT鄄PCR测定HSECeNOSmRNA的表达,并测定HSEC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腺苷和CGS21680都能促使HSEC内eNOSmRNA表达增加,提高HSEC内NO含量(P<0.05),而R鄄PIA却无此作用(P>0.05)。结论HSEC通过腺苷A2型受体的兴奋作用产生大量NO。  相似文献   

14.
乙酰胆碱介导的脊髓水平的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胆碱参与了脊髓水平的疼痛调节。本文介绍了阿片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α2激动剂镇痛与ACH、NO的关系及胆碱酯酶抑制剂和α2激动剂对血流动力学和脊髓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猪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调节基因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血流动力学及移植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38头猪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建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19个,监测受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猪肝移植术前、后各时相肝功能及血清ET-1、NO的水平,分析ET-1、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功能损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清ET-1和NO水平在再灌注后快速上升,再灌注30 min时达高峰,ET-1/NO比值也在再灌注30 min时达最高.再灌注3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与ET-1水平和ET-1/NO比值呈正相关;再灌注5 min时MAP、中心静脉压(CVP)与NO水平呈负相关;再灌注30 min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ET-1水平和ET-1/NO比值呈正相关,ET-1和NO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ET-1/NO平衡紊乱是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移植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ET-1可加重肝细胞的缺氧,导致肝细胞损伤;NO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酰胆碱参与了脊髓水平的疼痛调节。本文介绍了阿片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α2激动剂镇痛与ACH、NO的关系及胆碱酯酶抑制剂和α2激动剂对血流动力学和脊髓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E组)于CCI后11~17 d时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大鼠术侧委中穴与环跳穴,刺激频率2 Hz,波宽0.6 ms,起始电流强度1 mA,每10 min递增1 mA,刺激时间30 min,1次/d.于CCI前(基础状态)、CCI后10、16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CCI后10 d时痛阈低于基础痛阈的30%为模型制备成功.CCI后17 d时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nNOS和iNOS的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脊髓NO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cGMP含量.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NP组和E组CCI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与CCI后10 d时比较,E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S组比较,NP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tNOS、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升高,nNOS表达上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tNOS和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降低,nNOS表达下调(P<0.05或0.01).3组脊髓iNOS活性和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药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拮抗药对各种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概述了NO在脊髓的痛觉传导通路,特别是与脊髓的可塑性作用的关系,此外,简要介绍了NO与毒蕈碱受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含谷氨酸受体1亚基的使君子酸(GluR1-AMPA)受体和含谷氨酸受体2亚基的使君子酸(GluR2-AMPA)受体胞浆至胞膜转运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32只,体重280~ 30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切口痛组(Ⅰ组,n=24).Ⅰ组大鼠制作右足底切口痛模型.Ⅰ组于术后3h、1d和3d时取8只大鼠,测定累计痛评分(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WT).然后处死大鼠,取L3~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胞膜GluR1和GluR2亚基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脊髓背角Stargazin与GluR1或GluR2亚基的共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CPS评分升高,PWT降低,脊髓背角胞浆GluR1亚基表达下调,脊髓背角胞膜GluR1表达及Stargazin与GluR1共表达上调(P<0.05或0.01),脊髓背角胞浆和胞膜GluR2及Stargazin与GluR2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GluR1-AMPA受体从胞浆转运至胞膜,而GluR2-AMPA受体不发生胞浆至胞膜的转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颈髓损伤后内皮素 - 1(ET- 1) m RNA、内皮素受体 - A(ETR- A) m RNA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颈髓损伤后颈髓组织 ET-1m RNA、ETR- A m RNA表达 ,观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 :伤后 6~ 72 h颈髓组织ET- 1m RNA、ETR- A m RN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1)。伤后 6~ 72 h颈髓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水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 (P<0 .0 1)。结论 :颈髓损伤后 ET- 1m RNA、ETR- A m RNA表达水平增加与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内皮素及其受体在颈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