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它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有完整生化检验或手术资料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在灌注参数图上测量上述疾病患者病变椎体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值,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4者的差异。结果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变组椎体与非病变组椎体的K~(trans)、K_(ep)、V_e、V_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的病变椎体中,K~(trans)=1.723±0.266,K_(ep)=2.177±0.690;非急性期K~(trans)=2.177±0.690,K_(ep)=1.508±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分析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定量DCE-MRI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定量DCE-MRI对骨肿瘤患者的诊断结果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将骨肿瘤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快速T1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是一种无创地评价组织和病变微循环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可对组织的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定量DCE-MRI因计算时纳入动脉输入函数及组织中对比剂浓度因素,较定性及半定量指标反映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更为准确,且可避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受扫描技术影响而出现的研究者间的差异,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有助于开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获得关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数据。目前DCE-MRI尚存在扫描技术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运动矫正、是否根据感兴趣组织器官或疾病特点,恰当选用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模型的问题。采用先进的定量DCE-MRI的专用分析软件能为数据分析提供规范化平台,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定量DCE-MRI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均实施弥散加权成像(视为研究组)和动态增强成像诊断(视为参照组),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 相似文献
9.
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通过分析微血管通透性等血流动力学信息进而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本文就DCE-MRI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PCa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5T动态增强磁共振(1.5T MRI)成像对头颈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7月收治的30例头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活组织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依据病理结合分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20例,分别予以1.5T MRI成像检查,并在参数图像上画出感兴趣的测量部位,测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间65例由临床确诊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图像,分析其好发部位、椎体形态、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周围组织情况。结果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常见于腰椎,多累及椎体前部及中部。其中41例(63.1%)病变椎体形态变化不明显,T1WI显示为低信号,T2WI显示为等或高信号影,精确频率反转恢复(spectral presaturation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SPAIR)序列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53例(81.5%)椎间隙狭窄。58例(89.2%)椎管外软组织受累,椎旁脓肿58例(89.2%),硬膜外脓肿17例(26.2%),脓肿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SPAIR序列呈边界模糊的混杂高信号,内含大小不等、壁厚薄不均且壁明显强化的脓腔。28例(43.1%)患者出现伴随征象,包括椎小关节炎、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结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SPAIR序列去除脂肪组织的干扰,可以较敏感地发现病灶,对于病灶及周围情况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3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2例为相邻2个椎体受累,主要累及腰椎,尤以腰4发病率最高。MRI表现: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2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表现为骨髓水肿改变;骨质破坏11例,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周围伴骨髓水肿及骨质硬化;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8例;12例椎间盘有炎性改变,椎间隙多无或轻度变窄;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其中3例形成椎旁脓肿,2例形成硬膜外脓肿,脓肿范围较小,增强扫描脓肿壁厚而不规则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不同的椎体终板破坏分型分析布鲁菌性脊柱炎(BS)与结核性脊柱炎(TS)的骨质破坏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对37例BS和35例TS患者术前均行脊柱MR检查。将椎体终板骨质破坏按形态学特征分为5型(边缘型、中央1型、中央2型、混合型、完全型),对BS及TS的MRI图像进行分型,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S中央1型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S(P<0.001);TS混合型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S(P<0.001);BS和TS边缘型、中央2型、完全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S和TS病变部位及MR其他观察结果(包括椎体T1WI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高信号、椎间隙狭窄、椎间盘信号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S和TS在病变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形态学上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在MRI影像上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肺部CT增强检查、常规MRI扫描、DWI成像及DCE-MRI扫描的患者共49例(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2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通过MRI后处理工作站计算病灶的ADC值,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软件Omni-Kinetics计算病灶的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等。结果 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93.9%;CT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85.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75.5%,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性与C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联合ADC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而且真正实现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院胸外科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42例,炎性结节7例,良性结节13例),分别行MRI肺部常规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LAVA)以30 s每期共扫描15期。计算时间-信号曲线中第1 min、2 min、4 min信号增强比(SI1%、SI2%、SI4%)和最大信号增强比(MER),达到峰值信号的时间Tmax,曲线最大上升斜率(SS),以及廓清率(washout)。结果恶性结节SI1%、SI2%、SI4%、MER、SS显著高于良性结节而低于炎性结节(P0.05)。以MER为2.23、0.63分别作为鉴别炎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临界值(2.23为炎性病变,≤0.63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另外两组得以鉴别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可达100%、100%、92%。结合病变形态学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度。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特征,鉴别肺部恶性、良性、炎性结节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对肾透明细胞癌、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6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术前均行常规MRI、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病灶区在动态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625±0.313)min-1、(1.764±1.105)min-1、(-0.341±0.207);1 2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定量参数Kt r a n s、Ke p、Ve均值分别为(0.061±0.023)min-1、(0.916±0.313)min-1、(-0.146±0.074)。Ktrans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P0.05),Kep、Ve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3、0.5,P0.05)。结论定量DCE-MRI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女性患者,包括乳腺恶性病变44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6例,导管原位癌4例);良性病变36例(纤维腺瘤20例,炎性病变5例,小叶增生11例)。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横断位T1WI加频谱特异式脂肪抑制(SPIR)、常规横断位T2W加SPIR扫描技术,均行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31、20.2、51.6,P<0.001)。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68.2%(30/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2.5%(58/80);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72.7%(32/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5%(60/80);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诊断的敏感性86.4%(38/44),特异性88.9%(32/36),准确性87.5%(70/80);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95.4%(42/44),特异性94.4%(34/36),准确性95%(76/80)。结论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作用,三者结合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6例及化脓性脊椎炎患者7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其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及增强检查后MR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MRI特征.结果 化脓性脊椎炎中早期椎间隙变窄(8/10,80.00%)、椎体上/下部条状异常信号(12/18,66.67%)、终板下线样高信号(13/18,72.2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椎结核(均无以上征象).脊椎结核中椎体前部局限异常信号(4/12,33.33%)、跨椎体脓肿(5/6,83.33%)发生率明显高于化脓性脊椎炎(均无以上征象).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能鉴别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