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陆红  童玉芬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目的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及其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06名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6.42%的门诊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方面症状评分均高于常模(P〈0.01);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门诊护士心理状况更差(P〈0.01)。结论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维护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曹治  周伟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8):514-517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因素,以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度,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广州某精神病院不同病区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务、聘用形式、工作病区、防暴技能是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暴力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将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从业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工作场所暴力分为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威胁和言语的性骚扰;身体暴力包括打、踢、拍、扎、推、咬等行为以及躯体的性骚扰和强奸(含未遂)。Elliott[2]研究发现,美国护理人员比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遭受暴力的可能性高16倍,他们比狱警、警察、营业员或银行职员更容易遭受暴力的攻击。据2002年国际护士协会的报告,工作场所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2家市级医院儿科护士共156人进行整体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小夜班、中午班为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时段;施暴的主要方式为语言攻击、推搡;受暴者可引起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渍感、焦虑等身心疾病;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意向增强.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给儿科护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管理者应加强薄弱时段人力资源配置,重视儿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2家市级医院儿科护士共156人进行整体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小夜班、中午班为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时段;施暴的主要方式为语言攻击、推搡;受暴者可引起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溃感、焦虑等身心疾病;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意向增强。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给儿科护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管理者应加强薄弱时段人力资源配置,重视儿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的反刍性沉思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35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5.19%。护士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9.68±3.32)分,低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13.12±4.69)分(P0.01);暴力类型、暴力次数、学历、年龄是其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反刍性沉思水平较低,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善护士的反刍性沉思水平。  相似文献   

8.
段晓佳  金昌德  闫江楠 《护理研究》2014,(11):1288-1290
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暴力事件后护士的应对方式等方面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暴力事件后护士的应对方式等方面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和护理伦理决策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和护士护理伦理决策问卷对69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年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6.09%,其中心理暴力占74.89%;身体暴力占18.12%;性暴力占6.99%。暴力组伦理选择、伦理行动和伦理决策能力总分均显著低于非暴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作场所暴力形式及暴力频次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学历是护士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下降,遭受暴力程度越严重、频次越多,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在遭受职业场所暴力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二级甲等精神专科(长宁、静安)医院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注册精神科护士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疏导,观察组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团体心理干预,所有护士均使用症状自评量(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量,比较2组干预前后测量结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护士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等维度评分、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遭受职业场所暴力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