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82-183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为(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教龄和学历越高的教师倦怠程度越轻,授课学时数越少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越大,教师教龄越小去个性化程度越大,教师职称越低低个人成就感程度越大。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况并不严重。教师的授课学时数、教龄、职称和学历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方法用MBI对36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汉族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藏族普通中学教师。②汉族重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藏族重点教师。③汉族普通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④藏族普通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两者去人性化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文化背景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天津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415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各维度中情感衰竭总分为25.19±9.98,去人格化总分为10.70±4.65,个人成就感总分为29.72±9.62,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9.85±8.19,属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9.53±3.17,主观支持得分为22.22±5.14,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60±2.69。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与情感耗竭维度及去人格化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有影响(P0.01)。结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且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社会支持之间联系紧密,应加强对儿科护士支持系统的构建,提高儿科护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降低对工作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特点,为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85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总分为(48.68±2.62),情绪衰竭得分为(25.94±1.81),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8.21±1.74),去人性化得分(11.63±1.66);男性教师职业倦怠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教师,已婚教师情绪衰竭得分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年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明显,特别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和婚姻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分析各研究的特征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检索并纳入的13篇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 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呈负相关,主观支持与情绪衰竭之间的相关弱于主观支持与低成就感之间的相关.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无明显差异,报告质量对主观支持和人格解体的相关、客观支持与低个人成就感的相关以及支持利用度与情绪衰竭的相关具有一定的影响.出版年份、量表类型和报告质量综合起来对支持利用度与情绪耗竭的相关的方差解释率为25.16%.结论 出版年份、量表类型和报告质量等特征可能是造成各个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此外可能还有其他变量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雏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和护士压力源量表对山东省东营地区56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情感衰竭25.32±9.27,去个性化7.43±5.62,个人成就感26.76±10.23。(2)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阳性人数为510人,阳性率为90.75%。轻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163人,占29%;中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239人,占42.53%;重度倦怠者的人数共计108人,占19.22%。(3)不同年龄和护龄护理人员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护士情感衰竭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的评分与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9、0.516、0.431、0.373、0.532、0.441、0.332、0.556、0.463、0.307,均P0.05),个人成就感评分与工作压力5个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82、-0.413、-0.287、-0.343、-0.449,均P0.05)。(5)良好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东营地区护士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评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179、-0.136、-0.237、-0.126、-0.213、-0.195,均P0.05);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评分与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8、0.259、0.097,均P0.01)。结论东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情况较为严重。年龄、护龄、婚姻状况、职称、编制、夜班情况、平均月收入及医院级别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缓解压力有助于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攀枝花市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3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攀枝花市护士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情况,情感衰竭为(22.29±11.55)分,去人格化为(10.00±6.27)分,个人成就感为(24.92±10.47)分,年龄、工龄、收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有影响且在职业倦怠得分方面有差异。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护士职业倦怠受到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应该增加社会支持,从而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区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丽水市部分县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7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社会支持性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的调查,采用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专业低效能感等3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或倦怠倾向发生率为58.45%,其中情感耗竭、情感疏远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发生率分别为35.55%、20.64%和54.64%。女性的专业低效能感、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情感耗竭得分随学历增高而增高,而专业低效能感降低(P均0.05);专业低效能感得分随工作年限增长而增高(P0.05),情绪耗竭得分在工作年限为21~30年组最高。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专业低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山区基层卫生人员是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需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宝鸡市某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BI-G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18名教师,其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4±0.90)、(3.02±0.98)和(3.24±0.79)分,3个维度中度及以上职业怠倦检出率分别为50.85%、32.20%和29.66%。男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得分高于女教师(P0.01);各年龄组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事医学类教学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方面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类(P0.01),在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则低于非医学类(P0.01);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和年均课时量者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年龄≥50岁、高级职称、工龄≥20年的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其他相应各组(P0.05或P0.01)。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48~-0.298,P0.01)。结论宝鸡市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该群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需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措施积极全方位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师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所高校29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与SCL-90各因素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心理干预,达到社会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婚姻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协调,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源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运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份问卷,同时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94.4%?结果:①对医务人员各维度职业倦怠程度的评定中,73.8%的医务人员有中度或高度的情绪衰竭,约68.5%的人有中度或高度的缺乏人情味;13.2%的人成就感低;②职业倦怠与压力源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缺乏人情味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个人成就感与组织?个人因素两方面负相关;③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缺乏人情味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主观支持?利用度正相关;④职业倦怠与不同学历?每天不同工作时间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目前,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与职业倦怠量表存在相关性,并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师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所高校29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与SCL-90各因素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心理干预,达到社会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婚姻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协调,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4—6月,应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问卷对深圳市226名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31.0%。社会支持总分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得分为负相关(r=-0.274,-0.353,均P0.05),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正相关(r=0.285,P0.05);年龄、科室、每周工作时间、护患不满程度和主观支持为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β=-0.1037、1.278、2.488、2.390和-0.141,均P0.05);去人性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科室、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β=0.591、1.185、-0.163和-0.316,均P0.05);月收入和主观支持情况影响个人成就感高低(β=1.924、0.253,均P0.05)。结论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良好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可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化版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唐山市某医院302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压力源、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调查。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6.38±18.27,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4.95±11.43,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65±7.99,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2.83±8.8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情绪衰竭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压力源、积极人格特征、收入满意度、社会支持、再选护理工作;去人格化水平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压力源、积极应对方式、收入满意度;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该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淮北市4所中学的310名教师,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53±0.59分、2.04±0.79分和3.12±1.09分。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分别为2.23±0.88分和1.86±0.65分,而在自我成就感上的得分最高,为3.40±0.68分,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倦怠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教师时间管理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educator burnout inventory,EBI)量表与员工时间管理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162名农村初中教师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 农村初中教师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得分分别为(3.03±1.37)、(1.89±0.95)、(1.37±0.93)分.时间管理存在轻度混乱倾向,得分为(2.37±0.84)分.相关分析表明目标设置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3个维度呈负相关;时间安排、时间自控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均呈负相关;混乱倾向与职业倦怠各维度都呈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对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R21= 0.21,β1=-0.32,R22=0.28,β2=-0.50,R23=0.13,β3=-0.30).路径分析表明,时间安排对低个人成就感有直接作用(r=-0.53);由于时间自控的中介作用(r=-0.50)影响混乱状态,进而显著影响了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r分别为0.55和0.53).结论 农村初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时间管理水平遏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唐芳贵  彭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80-982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2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较严重,非人性化程度一般,个人成就感较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性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教育情况、生活环境、职称、主观支持和教龄8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结论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探讨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2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较严重(2.92分),个人成就感较高(2.91分).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者负相关(r=0.449,P<0.01,r=-0.518,P<0.05).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性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职称、主观支持和教龄等8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F=29.03,P<0.01).结论 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