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华法令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 ,摸索出深圳地区NVAF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安全剂量。 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 7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 ,华法令治疗组 3 6例 ,给予华法令 3mg/d开始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连续观察 4周使INR在 2 .0~ 3 .0范围内 ,以后每月查 1次INR。若病人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 ;阿司匹林对照组 3 8例 ,给予阿司匹林 3 0 0mg/d ,分 2次服用。  结果 华法令治疗组PT监测 ,第 1、2、4、8周 ,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访期间 ,华法令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 2 .8% ,阿司匹林对照组为 13 .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出血等副作用。 结论 深圳地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令 3~ 4mg/d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王云 《医疗装备》2020,(2):101-102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更加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更加显著,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4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生栓塞和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且观察组患者发生脑栓塞、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明显缓解其心房颤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发生率仅次于室性早搏。 2 0世纪 5 0年代 ,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即所谓瓣膜性房颤 ,目前总体而言 ,瓣膜病已明显减少 ,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非瓣膜病性房颤 (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 ,NVAF)及孤立性房颤(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全身性疾病而心脏正常的患者 )日渐增多。有实验表明 ,4 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生率为 2 3% ,6 5岁以上人群约为 5 9% ,年龄每增加 10岁 ,发病率增加约 1 4倍[1] ,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总数的一半 ,所以NVAF在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9例,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试验组98例,采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2.1%(12/99),试验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2.0%(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2.0%(2/99),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3.1%(3/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7.2%(17/99),试验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患者INR 为2.0~3.0条件下,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国 《药物与人》2014,(10):303-304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房颤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7.5%[1]。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国首项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在全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中抽样29 079人,发现中国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1]。房颤对患者最重要的危害为缺血性脑卒中,对伴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已达成共识。但迄今为止,仍有相当比例的房颤患者未应用华法令,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华法林、阿司匹林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每组106例.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华法林抗凝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总发生率为7.5%(8/106),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的17.0%(1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06)和8.5%(9/1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VAF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为2.0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进入研究的132例患者中,男77例,占58.3%.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剂量为(2.5±1.0)mg.随访期间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2例,其中华法林组1例(2.50%,1/40)、阿司匹林组4例(9.52%,4/42)、对照组7例(14.00%,7/50),三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353).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三组之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4,P=0.041).华法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5.00%(2/40)比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导致出血并发症多数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下(INR 2.0~3.0)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78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INR为1.6~2.5]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联合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100mg1次/d+双嘧达莫100 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6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6例,周围动脉栓塞2例,轻微出血3例,无严重出血病例.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7%(2/75)比13.3%(8/60),P<0.05];出血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8/75)比5.0%(3/60),P>0.05].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高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当INR>3.0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严密监测下(INR 2.0~3.0)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CHD)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大于75岁CHD房颤患者125例,对其危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多见,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21例(16.8%),应用阿司匹林者68例(54.4%),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6例(20.8%),未应用抗血栓药物者10例(8.0%).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口服药剂量为每天75~100mg.结论:大于75岁老年CHD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高,但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14.
汤泽生  岑雪降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96-1397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不同时间拔股动脉鞘局部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方法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4h拔鞘,B组术后6h拔鞘。结果A组发生率为8.33%(10/120),B组发生率为2.50%(3/12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经股动脉CAG术后6h拔鞘局部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霍梅  刘春  杨超  李体远  龚亮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03-2105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基因CYP2C9*1、 CYP2C9*2、 CYP2C9*3多态性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151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基因CYP2C9*1、 CYP2C9*2、 CYP2C9*3的多态性.[结果]151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中未检测出CYP2C9*2等位基因,CYP2C9*1、 CYP2C9*3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2.7%和7.3%, CYP2C9*1*1、 CYP2C9*1*3、 CYP2C9*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4%(129)、14.6%(22)、0(0).[结论]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中存在CYP2C9*3突变基因,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检测患者CYP2C9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