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葡萄胎的发生率与恶变率。葡萄胎发生率在东方较高,在亚洲约为82~700次妊娠中有1例葡萄胎,而在美国则为1∶1500到1∶2000。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葡萄胎的恶变率在0. 7%到19%之间,在西欧则为5%,但较正常分娩后的恶变率已高1000~4000倍。饮食,营养,血型对葡萄胎的发生率均无影响。Tow 指出:在400例葡萄胎中,年龄在40岁以上者恶变率为36. 6%,三胎以上  相似文献   

2.
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妊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养细胞疾病(或肿瘤)的含意至今仍有争议,有部分人认为葡萄胎为肿瘤属性的报道,其合并妊娠者甚为少见,可在双胎中发生,也可存在于单胎妊娠中。葡萄胎合并妊娠时,胎芽往往被吸收,但也有发育正常者。常见在双胎时一胎为葡萄胎,另一胎为正常胎儿,可能为胎盘形成后发生水泡状变性,而不是双胎中一胎发生葡萄胎。葡萄胎有完全性与部分性之分,已报道的部分性葡萄胎的比例约为葡萄胎中的3%~25%不等,实际部分性葡萄胎还是较多的。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大多为三倍体,常不合并有胚胎或胎儿,主要是三倍体胎儿常在孕8~9周即死亡、自溶而吸收,故孕早期部分性葡萄胎合并胎儿也较少见。在病理检查时,常见绒毛血管中有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存在,此也可证实存有胚胎及妊娠的证据,所以也均可列入滋养细胞疾病(或肿  相似文献   

3.
葡萄胎排空后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N)的机率为15%~20%,传统上以血清β-hCG检测为监测手段,需数周至数月才能做出诊断。如未坚持随访则延误诊断、增加治疗困难甚至失去治愈机会。 血清黄体酮(progesterone,P)较β-hCG的半衰期短、清除迅速。葡萄胎妊娠时,血清P的主要来源为滋养细胞。为证实血清P检测可做为葡萄胎排空后的检测手段,选择在南加里福尼亚妇女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38例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年龄50~58岁,平均(52±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本组38例患者中,葡萄胎5例(13%),侵蚀性葡萄胎(侵葡)19例(50%),绒毛膜癌(绒癌)12例(32%)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5%)。初步诊断为葡萄胎的23例患者中,15例行单药预防性化疗,其中10例恶变为侵葡,此10例中3例发生肺转移;8例未行预防性化疗,此类患者均发生恶变(其中侵葡6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且均发生肺转移。上述23例葡萄胎患者中,行单药预防性化疗与否患者的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0%(3/1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2,P=0.000)。本组38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其中行子宫切除术者32例,完全缓解率为91%(29/32);未行手术者6例,仅2例完全缓解。结论对于50岁以上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妇女,必须进行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及早给予化疗,且手术切除子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息肉的易患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息肉在生育年龄妇女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问期出血或不孕,绝经后妇女则为少量点滴状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约25%。因存在相当一部分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综合多家文献,估计在整个妇女人群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约为24%~25%,其恶变率1%~1.6%。本文就子宫内膜息肉的易患因素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葡萄胎误诊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胎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由绒毛滋养细胞不规则增生、间质水肿所致。根据肉眼标本及显微镜下特点,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我国2 6个省市自治区30 0余万妇女调查显示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12 38次妊娠,恶变率为14 5 %。虽然相对较为少见,但由于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且大约每5~7个葡萄胎患者中即有一个将发展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所以正确及时的诊断处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就本院4年中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葡萄胎患者中误诊的4 5例做一分析,以期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断葡萄胎有…  相似文献   

7.
为找到人体白细胞抗原(HLA)作为遗传学标志和葡萄胎(HM)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和免疫学两科对此问题进行了首次研究和报道。 该研究报告包括被组织学证实为葡萄胎的18例妇女和其丈夫为研究组:第一对照组由300例配偶正常、既往无葡萄胎史的妇女组成,用来研究女性HLA分型和疾病发展两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第二对照组由20例正常妊娠、均无葡萄胎病史的夫妇双方组成,用来研究夫妇双方HLA相容性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5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年间50岁以上恶性滋养细胞疾病43例。提出50岁以上妇女发生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并非少见,该年龄阶段误诊率高达44%,与对末次妊娠性质缺乏重视有关。并认为葡萄胎在该年龄阶段恶变率高,应作预防性子宫切除术。由于该年龄组化疗副反应出现率高而严重,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异质性疾病,其共同特征为滋养层异常。葡萄胎虽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良性病变,但有潜在恶变的危险。目前主要依据密切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衰减曲线来检查潜在的恶性病变。最近几年,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改进和各项检测设备的发展,有关能早期发现葡萄胎恶变的遗传学、各项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报道越来越多,试图获得精确而早期的疾病诊断。简述这些有意义的葡萄胎恶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葡萄胎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良性病变,其中10%~15%可发生恶变。目前,临床还没有能准确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可靠性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nm23在葡萄胎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的意义。一、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1.
葡萄胎是由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过度增殖而形成的一种病理变化,易发牛恶变而形成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后两者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葡萄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恶变机制尚不清楚.p15、p16基因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细胞增殖,呈现抑癌基因的作用;HIC-1基因是重要的生长调节基因,其缺失或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目前,国内外关于葡萄胎中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以IL-4、IL-10、IL-13代表Th2类细胞因子,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未恶变的葡萄胎12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及绒癌38例中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模式。结果:非恶变组IL-2及IFN-γ的表达率较恶变组高(P<001),细胞因子的表达以Th1类占优势,而恶变组IL-4、IL-10及IL-13的表达率较非恶变组高(P<005),细胞因子的表达以Th2类占优势。恶变组恶变前后相比较,恶变后IL-4、IL-10、IL-13的表达均有增高的趋势(P<005)。侵蚀性葡萄胎与不同来源的绒癌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h2类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Th1/Th2漂移对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发现、患者预后判断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与异常妊娠相关的罕见疾病。包括良性的部分性葡萄胎和完全性葡萄胎,以及恶性侵蚀性葡萄胎和转移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葡萄胎排空后可能发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升高(完全性葡萄胎15%~20%,部分性葡萄胎0.1%~5%),也可能进展为绒癌。恶性GTD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葡萄胎在亚洲一些地区较常见,发病率高达2/1000妊娠。欧洲和北美发病率通常小于1/1000妊娠。近年来,亚洲国家葡萄胎的发生率似乎在减少,可能与经济和饮食的改善以及出生率下降相关。绒癌的发病率很难估算,因其罕见,并且临床上由于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很难将发生于葡萄胎的绒癌与侵蚀性葡萄胎区分开来。据报道绒癌发病率大约占妊娠的1/4 0000~9/4 0000,发病率一直在下降。PSTT和ETT比绒癌更罕见。  相似文献   

14.
赵峻  向阳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84-786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肿瘤,以绒毛水肿变性和滋养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为特征。葡萄胎的发生率各国相差很大,日本为1/522次妊娠,英国为1/(710—1000)次妊娠,美国为1/(1326—2500)次妊娠,我国的发生率约为1/1238次妊娠。葡萄胎的发生率与人种有关,印第安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葡萄胎发生率高于白种人;其恶变率也受地  相似文献   

15.
罕见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癌肉瘤变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尽管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恶变率。一般认为,内异症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其他部位恶变或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较少。本文报道1例卵巢外异位内膜癌肉瘤变,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组织发生、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葡萄胎患者进行预防性化疗,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美国Goldstens主张对葡萄胎患者一律进行预防性化疗,国内的文献也报道预防性化疗对防止恶变有一定价值。我院对葡萄胎患者进行选择性预防化疗,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1989~1995年,7年间我院共收治葡萄胎患者52例,发病年龄平均为31岁(17~43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11例。均经临床、B超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葡萄胎。对具有以下条件者,视为恶变的高危因素:①年龄大于35岁;②子宫体增大明显大于妊娠月份;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hnRNP E1蛋白在良性及恶变转归葡萄胎中的表达,评估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8年因葡萄胎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清宫的40例患者,收集葡萄胎清宫标本.根据患者5年内的预后情况将早期清宫标本分为:良性转归组(29例)和恶性转归组(11例).放射免疫法测定清宫前血清β-HCG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胎组织中hnRNP E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RT-PCR检测葡萄胎组织中hnRNP E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胎组织中hnRNP E1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hnRNP E1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滋养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恶性转归组葡萄胎组织中的hnRNP El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18,0.89±0.24),均显著低于良性转归组(1.15±0.24,1.61±0.31) (P<0.05).hnRNP E1表达与葡萄胎恶变及血清β-HC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hnRNP E1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疾病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hnRNP E1有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新靶标之一,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葡萄胎恶变后有关临床经过。方法 对我院1973年1月-1978年3月收治的151例(前期组)与1994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32例(后期组)葡萄胎恶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30岁者两组分别为57.4%和78.8%,>40岁者所占比例降低;首次妊娠为葡萄胎恶变者百分率增高,已生育一胎再次患本病者比例下降;前、后期患者职业均以农民为主,分别为90.3%和74.2%;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明显减少,入院时子宫增大比例降低,卵巢黄素囊肿发生率降低,分别为52.98%和26.5%;发生恶变距确诊葡萄胎之时间,前、后期两组相仿,大多在葡萄胎后半年之内发生恶变;转移部位均以肺、阴道为最多,CT可提高诊断肺转移正确性;恶变者主要采用化疗,子宫切除者逐渐减少。结论 对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减少葡萄胎恶变率。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胎的发生率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变化很大,亚洲国家比欧洲或北美高3~10倍,部分性葡萄胎和完全性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为1∶695次妊娠和1∶1945次妊娠~([1-2])。异位葡萄胎是葡萄胎的罕见类型,虽属良性病变,但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时机,现报道阔韧带部分性葡萄胎1例。1病历摘要患者41岁,因"停经83 d,阴道不规则流血39d"于2016-05-03入院。末次月经:2016-02-10,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诊治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30%的妇女患子宫肌瘤;因各种原因行子宫切除术的病理检查表明,约77%的育龄期妇女都有子宫肌瘤。大部分子宫肌瘤的妇女无临床症状,仅20%~25%患者有症状,包括月经异常、反复流产、慢性盆腔痛、压迫症状以及妊娠合并症,如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围产期出血、产后感染、胎膜早剥等。2%~3%的不孕患者有子宫肌瘤,1.4%~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其中约10%可能出现妊娠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