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辅助化疗在提高可切除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率和生存率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结果。以奥沙利铂、依立替康为基础联合化疗,在提高转移性结直癌患者手术率与生存率疗效已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新辅助化疗与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癌伴梗阻的病人16例,按改良FOLFOX6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间隔2周,并同时按照肠道功能情况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化疗结束后2周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梗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病人均接受了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可以缓解梗阻,为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在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前给予的旨在缩小病灶以利于手术切除,消灭微转移灶以改善预后的全身或局部化疗。90年代开展的几个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试验证明,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能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8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A组:36例患者术前接受4个疗程的化疗,观察肿块变化的情况,休息1周术前检查后手术;B组:46例患者术前不作化疗而直接手术,两组均术后随访。结果 A组治疗前后比较,肿瘤部分缩小,术后病理分期,与B组相比,肿瘤明显降期,肿瘤切除率,保肛率得到有效提高。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和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TS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及其FHIT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等量DMSO,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250、500、1 000、2 000nmol/L的TSA,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H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TSA处理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随TSA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1),细胞FHIT mRNA表达增强(P﹤0.01),FHIT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A可能通过抑制HDACs的活性,上调FHIT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联合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伴不全梗阻病人的术前营养改善和梗阻缓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保守治疗暂时缓解梗阻的结直肠癌病人87例.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手术前3d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病人的营养风险状况,测定身高、体重、BMI,检查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在保守治疗期间,通过灌肠或口服缓泻药物行肠道准备,然后行肠镜检查.经病理诊断明确后行新辅助化疗,方案为FOLFOX4,所有病人完成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治疗期间,根据病人梗阻症状缓解的情况,逐步调整营养支持方式. 结果:在87例病人中,65例(74.71%)病人的梗阻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营养支持方式由全胃肠外营养(TPN)转为全肠内营养(TEN)支持;22例(25.29%)病人的梗阻症状稍有缓解,营养支持方式由TPN转为PN+ EN支持.术前病人营养风险明显降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CEA阳性的病人数虽无明显变化,但阳性的数值较入院时明显降低. 结论:营养支持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伴不全梗阻的病人中可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缓解梗阻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限期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前,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对于其治疗也是由局部治疗转变为系统性的全身综合治疗为主。但是,在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综合治疗只是作为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加深,不少学者提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又称之为术前化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  相似文献   

9.
FHIT基因与宫颈癌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疾病关系密切。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其抑癌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二腺苷三磷酸水解酶等有关。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宫颈癌早期即有频繁缺失和异常表达,提示该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文重点综述有关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以及在宫颈癌诊治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400000人死于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是指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其局部病变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直肠癌。临床上绝大多数为进展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ACRC),手术切除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淋巴结阳性和肿瘤侵犯浆膜者很容易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使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向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发展。现就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对Hela宫颈癌细胞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FHIT)启动子去甲基化作用及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浓度和高浓度5-氮杂胞苷作用Hela宫颈癌细胞,分别采用BSP和RT-PCR检测处理前后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结果:Hela宫颈癌细胞FHIT基因启动子表现高度甲基化状态(CG位点甲基化率为80%~100%),mRNA表达完全受到抑制,细胞呈指数增殖状态;低浓度5-氮杂胞苷作用后的甲基化率显著降低(10%~40%),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高浓度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被完全逆转,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组和低浓度组。结论:5-氮杂胞苷可逆转Hela宫颈癌细胞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使基因恢复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去甲基化和抑制增殖作用随5-氮杂胞苷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与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辅助化疗与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在结肠癌病人中的应用正受到广泛关注。在结肠癌病人的辅助化疗阶段,配合合理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结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改善预后。特别在结肠癌伴梗阻的病人中,这种综合性治疗可以缓解梗阻,降低肿瘤分期,为一期的吻合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化疗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0例,进展8例,总治愈率76.47%。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病理检查,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运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宫颈癌的手段,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以及其对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化疗的有效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6.7%。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及神经系统毒性,且多为轻度。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43%(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该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而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吴晓民  刘晓霞  宗珊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70-167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Ib2~II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36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给予紫杉醇加卡铂1~3个疗程化疗,评估疗效显著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化疗后肿瘤直径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75%,大多数患者能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仅少数患者无法行手术治疗。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Ib2~IIb期治疗安全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疗效,为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可能,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新辅助化疗效果分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三组,分析三组病人在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上的差异. 结果:GLUT1在化疗SD组和PD组表达显著高于PR组;GLUT3在PD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R组和SD组.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病人,GLUT1和GLUT3表达有升高的趋势.GLUT1和GLUT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术前化疗的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评价I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103例IBC患者ER阴性48例,PR阴性51例,HER.2阳性45例,E.cadherin阳性66例。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2.8%(75/103),联合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紫杉组,62例)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蒽环组,41例)[80.6%(50/62)比61.0%(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PR阴性、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ER阳性、PR阳性、E—cadherin阳性的患者[83.3%(40/48)比63.6%(35/55)、82.4%(42/51)比63.5%(33/52)、83.8%(31/37)比66.7%(4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组[77.5%(31/40)比5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炎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及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对IBC患者化疗敏感,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IBC患者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选择含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E.cadherin阳性IBC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