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食管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总RNA并纯化mRNA;将各mRNA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在1张含有4096条双点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对扫描图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比较差异2倍以上的共有92个基因。其中差异3倍以上共有36个基因。有2个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基因显著上调,80K—L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mRNA显著上调,胶原V型α-2基因显著下调。结论80K-L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胶原V型α-2基因异常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uPAR基因可能被利用在外周血诊断食管癌微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食管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总RNA并纯化mRNA。将各mRNA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在1张含有4096条双点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比较差异2倍以上的共有92个基因,其中差异3倍以上共有36个基因,在92个基因中有4个基因与食管癌基因表达谱中出现的相同。[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了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发现有4个基因与食管癌基因表达谱中出现的相同,这些基因可能与人早期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食管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总 RNA 并纯化 mRNA;将各 mRNA 逆转录合成以 Cy5和 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在1张含有4096条双点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对扫描图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比较差异2倍以上的共有92个基因。其中差异3倍以上共有36个基因。有2个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基因显著上调,80K-L 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 mRNA 显著上调,胶原 V 型α-2基因显著下调。结论 80K-L 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胶原 V 型α-2基因异常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uPAR 基因可能被利用在外周血诊断食管癌微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代表了外周血细胞所有基因表达的格局.通过比较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以及不同种类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基因表达的不同,可以得出差异表达基因,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特征性基因表达谱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目前,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已在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腔肿瘤、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妇科肿瘤等多种肿瘤领域研究成果显著,给未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技术主要包括双向凝胶电泳(2-DE)、质谱(MS)、蛋白质芯片及蛋白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目前,蛋白质组技术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肿瘤标志物的重要工具。现就蛋白质组技术在分离、鉴定大肠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肠癌动物模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癌发病进程中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收集4例大鼠中的息肉、腺瘤、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疾病及对应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及功能归类。结果获得成功建模大鼠4只。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93、3 472及3 060个。大肠癌序列相关基因在3种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息肉组织中,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5.62E-08;在腺瘤组织中,嘌呤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7.73E-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核糖体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最为显著,P=1.40E-27。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功能类归属基因表达变化最多,分子功能类基因其次,而细胞组分类基因最少。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在成功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芯片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大肠癌疾病发生及发展相关基因,建立了肠息肉、腺瘤及大肠癌组织基因表达谱,为探寻大肠癌早期发病机制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基因表达谱具有高自动化、高准确性、高信息量的特点,为肿瘤个体化治疗和新靶点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一些研究使用该技术识别了一系列能够预测肿瘤放疗敏感性的基因,并且确定了某些肿瘤放疗增敏药物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BNIP3(bcl-2/E1B 19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基因是BCL-2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属抑癌基因,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更新衰老细胞、清除导致疾病的异形细胞和引起肿瘤的畸变细胞有重要意义,为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所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一种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对大肠癌进行筛查可进行早期诊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就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存无症状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一些癌前病变,积极治疗和干预后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大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检查等.最近又出现了仿真结肠镜和粪便DNA检测等新的筛查方法,该文对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Paul F Meeh Christopher L Farrell Randal Croshaw Hampton Crimm Samantha K Miller Dora Oroian Sangeeta Kowli Jinyu Zhu Wayne Carver Wensong Wu Edsel Pena Phillip J Buckhaults 《Neoplasia (New York, N.Y.)》2009,11(10):1074-1083
We used digital long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to discover gene expression differences between node-negative and node-positive colorectal tumors and developed a multigene classifier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se two tumor types. We prepared and sequenced long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libraries from one node-negative and one node-positive colorectal tumor, sequenced to a depth of 26,060 unique tags, and identified 262 tag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these two tumors (P < 2 x 10-6). We confirmed the tag-to-gene assignments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31 gene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2 of which were elevated in the node-positive tumor. We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12 upregulated genes in a validation panel of 23 additional tumors and developed an optimized seven-gene 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 The classifier discriminated between node-negative and node-positive tumors with 86% sensitivity and 80% specificit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er revealed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86.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one classification gene, Fibronectin, caused profound effects on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 vitro.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ode-positive colorectal cancer occurs in part through elevated epithelial FN1 expression and suggest novel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vanced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普遍采用TNM分期系统评估患者的预后,但该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受到了挑战,主要表现在相同TNM分期系统患者的术后生存周期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免疫评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手段是通过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行量化来预测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研究表明免疫评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且优于TNM分期和微卫星不稳定,在结直肠癌转移、术前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免疫评分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