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忠昌  刘健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22-1724
目的通过分析淄博市淄川区2004—2005年度腹泻病监测情况了解影响腹泻病发病的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该区城南镇北石村、公孙村为监测村,每村人口1000人左右,对2004—2005年度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人群腹泻病发病率为0.26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为0.94次/人年,无病死者。发病高峰期为6~8月份。腹泻病人中肠炎占90%;有70%的病人是在村卫生室就诊,20%以上在家中自治或不治;5岁以下腹泻病就诊患者中,静脉输液率为9%,抗生素使用率为88%,口服补液盐使用率为2%,采用其他治疗者为60%。镇卫生院门诊腹泻病人中,静脉输液率为46%,其中5岁以下患儿为65%;抗生素使用率为97%,其中5岁以下患儿为100%;口服补液盐使用率为20%,其中5岁以下患儿为17%;采用其他治疗者为57%,其中5岁以下患儿为65%;所有5岁以下患儿均为中度以下脱水或无脱水。结论腹泻病发病率与家庭经济状况、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卫生习惯、喂养状况、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是否有喝生水习惯等因素有关;应对儿童及其看护人、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群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特征,了解当前腹泻病例的就诊率及就诊机构,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社区/村,分别于4个季节进行腹泻发病及就诊情况的入户调查。[结果]共调查22540人次,2周腹泻发病率为1.069%;城市、农村的2周腹泻发病率,分别是0.679%、1.407%,农村腹泻病发病率高于城市(95%CI:0.935~1.203);年龄﹤10岁组者的2周、1个月、3个月的腹泻发病率均最高,分别是1.53%,2.60%,4.70%,其次是40~岁年龄组;职业以学龄前儿童最高,2周、1个月、3个月发病率分别为2.01%、3.61%和6.57%,与其他职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腹泻病人就诊率分别是42.13%和82.25%,就诊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09,P﹤0.05);城乡人群中腹泻就病例就医模式不同:城区以在二级综合/儿童医院就诊比例最高(61.33%),农村以到个体诊所就诊的比例最高(93.90%)。[结论]该地区人群腹泻病发病率仍属较高水平,防治工作重点应为年龄在0~10岁和40~50岁之间;就诊模式城市农村不同。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改进预防控制腹泻病的政策措施,降低发病率;同时应合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好适应群众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蓟县儿童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天津市蓟县农村2369个家庭中3194名7岁以下的儿童腹泻发病情况结果显示:腹泻年发病率为75.54%,以非感染性腹泻为主,发病者多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影响腹泻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儿童母亲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儿童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4.
王珍  张菊英  陈瑾  谭铃  范晖  甘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069-4071,407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调查四川省的资料,描述性分析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儿童腹泻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0.1%.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在0~2岁.影响儿童腹泻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父母是否均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是否使用安全饮用水.结论 四川省农村儿童腹泻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为0~2岁儿童和留守儿童,并且儿童腹泻的防治应从提倡合理喂养、改善用水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卢龙县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建立的农村腹泻病监测点和卢龙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腹泻病人为监测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应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腹泻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腹泻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卢龙县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发病率平均为1.31/(年.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为13.4%,5岁以下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住院率为8.9‰,住院治疗的重症腹泻病人的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5.6%,非住院经村医治疗的轻型腹泻轮状病毒检出率为8.9%,全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因患轮状病毒腹泻总耗资约26万元。有一些腹泻病人死亡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结论】我国农村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流行严重,急待研发疫苗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徐琴  潘艳萍 《预防医学论坛》2011,(4):339-340,343
[目的]了解腹泻病流行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淄川区城南镇卫生院及北石村、公孙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泻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3月、8月在2个监测村合计调查4194人月,腹泻病发病104人次,推算全年发病率为0.13次/人年,无病死。推算发病率(次/人年),北石村为0.13,公孙村为0.13次;男性为0.16,女性为0.13;5岁以下、5~15、16~35、36~64、≥65岁分别为0.94、0.30、0.14、0.16、0.4。月发病率3月为1.00%,8月为4.04%。统计5岁以下儿童就诊腹泻病病人200人次,静脉输液的占9.00%,使用抗生素的占88.00%,使用口服补液盐的占2.00%,采取其他治疗者占60.00%。[结论]监测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农村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情况及原因,以便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35例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岁以下组腹泻发病率最高,占75.82%;1岁以下组重症发病率最高,占重症患儿总数的55.70%;以夏秋初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占全年发病的73.13%;对腹泻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5.22%。结论:对于农村腹泻病患儿,积极预防是根本,合理的诊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莉  罗柏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49-2051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858例,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1.3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33.88/10万,2006年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月至次年1月;城乡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6.69,P﹤0.005),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56.34%)为主,其次为农民和学生。结论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治重点对象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重点区域为社区、农村和学校,应继续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福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10—2014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68.23/10万~109.15/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8~12月,病例占总数的58.52%。男女性别比为1.73∶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报告总数的77.81%;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占75.06%;其次是农民和幼托儿童。结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秋冬季节是高发季节,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重点的防控人群,社区、农村和学校是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10.
腹泻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病是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 ,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特别是威胁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不完全统计 ,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 4 5 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我区根据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的安排 ,连续 7年开展了腹泻病发病和治疗情况入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我区腹泻平均发病率为 0 .34次 /人年 ,而 5岁以下儿童高达 0 .81次 /人年。因此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腹泻病的预防措施显得极为重要。降低腹泻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管好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 ,防止…  相似文献   

11.
<正> 从1985年起由首都儿童研究所组织在吉林怀德、山西积山、湖北麻城、江苏如东、四川仁寿、广西武鸣进行了肺炎监测,在陕西监潼、山西南郊、湖北麻城、四川仁寿、云南路南、广东新会、福建蒲田进行腹泻监测.现将1986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六个示范县中0~14岁儿童肺炎的发病率为35.84‰,其中婴儿肺炎发病率为158.46‰,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94.44‰.平均婴儿死亡率为33.23‰,婴儿肺炎死亡占婴儿总死亡的22.27%,儿童肺炎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的16.83%.儿童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与儿童本身的健康情况有关,尤其是营养和免疫状况对肺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在七个示范县中5岁以下小儿腹泻年均每人发病2.03次;小儿腹泻病死率0.513‰主要是迁延性腹泻及难治性腹泻.腹泻最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并分析了湖南省攸县1992年9月至1993年9月农村5岁以下儿章的腹泻病发病及家庭治疗情况分季度抽样调查结果,并与1991年9月国家在湖南省组织的腹泻病入户调查结果作了 比较。发现攸县1991、1992年和1998年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发病率分别为3.58次/人年、3.15次/人年和1.26次/人年。1992年9月至1993年9月儿童腹泻后继续母乳喂养率平均为100.00 %、继续喂食率平均为100.00%、增加液体摄入率平均为71.70%、ORS使用率平均为23.81%,100.00%的看护人能正确配制ORS溶液,看护人能回答3条形以上求医理由的占68.33%,腹泻患儿的药物使用率为46.03%,用药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6.21%.用药最多达4种,使用抗生素最多达3种,90.00%的腹泻患儿在村卫生室就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当前腹泻病例的就诊率及就诊机构,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社区/村,分别于4个季节进行腹泻发病及就诊情况的入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共调查22 540人次,2周腹泻发病率为1.069%;城市、农村的2周腹泻发病率分别是0.679%、1.407%;城市和农村腹泻病人就诊率分别是42.13%和82.25%,就诊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09,P<0.05);城区以在二级综合/儿童医院就诊比例最高(61.33%),农村以到个体诊所就诊的比例最高(93.90%),第4季度和第2季度就诊率较高(77.22%和75.00%)。结论该地区人群腹泻病发病率仍属较高水平,目前城乡腹泻病例就诊模式不同,城市腹泻病例就诊率低于农村。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改进预防控制腹泻病的政策措施,降低发病率;同时应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病控制规划实施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小儿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选江阳区泰安镇,通滩镇作为监测点,选0-5岁500名儿童进行腹泻病防治系统监测管理。结果:在腹泻病发病高峰季节腹泻患病率从监测管理前的62.70%降至监测管理后的20.10%,死亡率由4.00‰降至0,1岁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由54.22%上升至75.30%,差异显著(P<0.01),家长对腹泻病儿管理的合格率由27.00%上升至90.00%,医疗费用管理后明显下降,说明深入贯彻执行小儿腹泻控制规则(CDD方案),探讨实施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当前腹泻病例的就诊率及就诊机构,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社区/村,分别于4个季节进行腹泻发病及就诊情况的入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共调查22 540人次,2周腹泻发病率为1.069%;城市、农村的2周腹泻发病率分别是0.679%、1.407%;城市和农村腹泻病人就诊率分别是42.13%和82.25%,就诊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09,P<0.05);城区以在二级综合/儿童医院就诊比例最高(61.33%),农村以到个体诊所就诊的比例最高(93.90%),第4季度和第2季度就诊率较高(77.22%和75.00%)。结论该地区人群腹泻病发病率仍属较高水平,目前城乡腹泻病例就诊模式不同,城市腹泻病例就诊率低于农村。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改进预防控制腹泻病的政策措施,降低发病率;同时应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腹泻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987~1988年甘肃省腹泻病的发病及病因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城、乡腹泻病的总发病率为0.079次/人年,其中农村发病率(0.114次/人年)明显高于城市(0.043次/人年)。人群中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其中散居儿童占首位。发病高峰城市为6~9月;农村为5~9月。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差及饮用水污染。粪便检测检出多种腹泻病原菌,城市大肠埃希氏菌占52.54%,志贺氏菌占38.98%;而农村志贺氏占59.54%,大肠埃希氏菌占24.8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本地区腹泻病的发病和防治现状,1988年10月初,按WHO 推荐的30群组的调查方法,对全区的腹泻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共调查9171人,半月发病人数246人,半月发病率为2.68%,由此推算全区年平均腹泻0.49次/人/年,其中城镇地区0.36次/人/年,农村地区0.95次/人/年,城镇明显低于农村(P<0.0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1.09次/人/年),其中以0~6个月组发病率最高(1.79次/人/年),7~11个月组次之(1.25次/人/年),20岁以后发病率较低(0.22次/人/年),各年龄组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闽东农村腹泻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5岁以下儿童腹泻率182.37%为最高;散居儿童发病率为228.60%,显著高于其他职业。腹泻病的发病与居住、卫生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颍上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在颍上县抽取4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状况。结果本次在颍上县共调查492名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40.93%,儿童父母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祖父母(54.72%vs 32.10%;χ2=421.213,P0.001),文化程度高的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儿童监护人(χ2趋势=493.200,P0.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0.81%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手足口病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儿童监护人外出回家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比例较低,分别为40.24%、25.81%,儿童父母卫生习惯要好于祖父母。结论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存在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不高、知识知晓不平衡及卫生习惯较差情况,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2011 年济南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为更好开展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1 年济南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疫情报告资料和专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济南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为17.82/10万,较2010年(11.95/10万)上升49.10%;郊县报告发病明显高于城区(χ2=12.10,P<0.005),发病有夏季和秋冬两个高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54.86%,散居儿童发病占53.13%。专项监测结果显示我市腹泻病人群腹泻病毒阳性率为39.58%,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8.13%,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3.54%,混合感染率为2.08%。结论 5 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济南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人群,病毒性腹泻在秋冬季腹泻中占有相当比例,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