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关系。 方法2004 07 11由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对济南市区部分小学生查体,从中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专人测定血压及肥胖相关体格测量指标,测定血脂及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结果肥胖儿童皮褶厚度、WHR、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AI、vWF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下降。vWF与SBP、WHR、TC、AI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 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凝血功能障碍,其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增加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及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烟酸对幼年高脂肥胖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分别饲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大鼠造模成功,肥胖组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食谱控制组(单纯控制食谱)、烟酸干预组(控制食谱+烟酸)、高脂对照组(继续高脂饮食)。正常对照组继续饲予基础饲料。干预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管内皮凝血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凝夹心法检测其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腹主动脉内皮vWF蛋白的表达。结果烟酸干预组大鼠TC、TG、LDL、AI、血浆vWF和腹主动脉内皮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大鼠,HDL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大鼠;食谱控制组大鼠TC、TG显著降低,LDL、AI、腹主动脉内皮vWF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浆vWF、血清HD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酸可改善血脂、血管内皮凝血功能,调节血脂紊乱和血管内皮凝血功能障碍是烟酸类药物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预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内皮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内皮素(ET)变化及其与血脂、血压的关系,判断肥胖儿童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进行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实验组31例,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血脂谱及血压: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ET、血TG、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浆ET、血TG、LDL也逐渐增高。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ET、TC、TG,TG、TC与ET,ET与SBP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血浆ET、血脂、血压明显升高,三者密切相关,其中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说明单纯性肥胖已使儿童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发生了内皮功能紊乱。这种内皮损伤可能是联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对其早期预测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9例和健康儿童76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浓度。应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儿童ApoE基因型。结果共检出4种ApoE基因型,E3/3、E4/3、E2/3、E4/2,以ε3为最常见。与健康儿童比较,肥胖儿童ε4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有ApoE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且明显影响小儿血浆脂类代谢,肥胖儿童ApoE4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紊乱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2.5~16.0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40例正常同年龄儿童的临床及血脂成分进行分析,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肝脏检查。结果1.单纯性肥胖与对照组儿童年龄与身高无显著差异,而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BP)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01)。2.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TC、TG、LDL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HDL浓度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性肥胖18例(36%)儿童肝脏B超示存在脂肪肝。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TC、TG、LDL浓度均明显升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情况及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选择肥胖儿童90例,年龄2.5~14.3岁。其中NAFLD 24例(NAFLD组),无NAFLD 66例(无NAFLD组)。另选35例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测量其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计算BMI和WHR,同时静脉采血检测其血清胰岛素(FINS)、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LT、AST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BG/22.5),并做肝胆等部位超声检查。结果 NAFLD占肥胖儿童的26.67%;NAFLD组儿童BMI、WHR最高,其次为无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3组儿童FINS和HOMA-I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NAFLD组最高,其次为无NAFLD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FBG无明显差异;NAFLD组血清TG、LDL-C和TC水平明显高于无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1);HOMA-IR值与BMI、WHR、血TG、LDL-C呈正相关(r=0.402、0.256、0.239、0.180,P=0.000、0.004、0.008、0.046);BMI、WHR诊断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765(Pa=0.000)。结论肥胖儿童NAFLD的发生与IR,血TG、LDL-C、TC升高及BMI、WHR增高关系密切,BMI、WHR对儿童肥胖NAFL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可减轻IR,阻止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肥胖儿童和非肥胖儿童脂肪细胞基础凋亡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和非肥胖儿童脂肪细胞的基础凋亡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检测 1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 (男 11例 ,女 4例 )和 15例非肥胖儿童 (男 9例 ,女 6例 )腹壁皮下脂肪细胞的基础凋亡状况 ,计算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AI)并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和非肥胖儿童腹壁皮下脂肪细胞存在很低的凋亡率 ,肥胖组AI为 (0 2 3± 0 18) % ,非肥胖组为 (0 6 5± 0 5 9) %。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非肥胖儿童 (P <0 0 2 ) ;儿童腹壁皮下脂肪细胞的AI与体块指数 (bodymassindex ,BMI)、体脂百分数 (percentbodyfat,BF % )和体脂含量(fatmass,FM)呈负相关 ,与性别和年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儿童腹壁皮下脂肪细胞的AI与BMI和FM呈负相关 ,单纯肥胖儿童脂肪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非肥胖儿童 ,这种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肥胖症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儿童期单纯性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7~14岁体质量指数(BMI)≥25的60例肥胖儿童(研究组)检测血压,并与60例同龄非肥胖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Ⅱ度肥胖儿童SBP和DBP均高于Ⅰ度肥胖症儿童(P均<0.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压高于非肥胖儿童,并随肥胖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及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7~12周岁小学生4 140名,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出单纯性肥胖,将肥胖和正常儿童设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对影响小学生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6%和7.39%,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9.37%和5.13%。②与正常小学生相比,肥胖小学生的BMI,腰围(WC),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收缩压(SBP),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③肥胖小学生的WC,WHR与TG,LDL-C的偏相关系数大于BMI,%BF与其的偏相关系数。④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可归结为常暴饮暴食、看电视时间长、进餐速度快、常吃油腻食物,而喜欢运动、运动时间长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肥胖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高水平,控制儿童肥胖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预防儿童肥胖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注意平衡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D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及单纯型肥胖儿童中的分布及ACE基因多态性对肥胖儿童的血压、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常规酚一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10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98例健康儿童ACE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并测定两组儿童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按公式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结果 检出3种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基因型D/D、D/I、I/I.与健康儿童相比,单纯性肥胖儿童具有较高的D/D基因型频率(27.5%)及D等位基因频率(43.75%).D/D型儿童与D/I型和I/I型儿童相比具有较高水平血TG、TC、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BMI和较低水平的血HDL-C.结论 健康及单纯性肥胖儿童ACE基因存在多态性,且ACE基因多态性对健康儿童及肥胖儿童的血脂代谢、体脂分布及血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快速测血糖法分别对两组儿童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TNF-α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NF-α及舒张血压(DBP),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3.939,4.938,3.278 P均<0.01);收缩血压(SBP)、空腹三酰甘油(TC)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536,2.573 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75 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TC、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4,0.328,0.361 P均<0.05)。TNF-α与HOMA-ISI呈显著负相关(r=-0.36 P<0.01)。BMI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性(r=0.294 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TNF-α与肥胖儿童的BMI、TC、BP、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TNF-α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川省藏族儿童青少年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压、血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调查的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松潘县藏族儿童青少年818名资料完整者进行数据分析。测量计算BMI、WC、WHR、WhtR,并分别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血清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女童超重肥胖率(12.78%)高于男童(3.30%),男童和女童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与同性别BMI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压、血脂与年龄、肥胖指标进行不同性别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男童和女童的BMI和WC均与SBP、DBP呈正相关。血脂四项与肥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四川省藏族儿童青少年的BMI、WC、WHR、WhtR和血压、血脂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年龄差异,尤其体现在16~17岁年龄组。监测儿童青少年期的BMI、WC和WhtR对于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糖代谢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葡萄精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 符合单纯性肥胖标准对象370例,分别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常规方法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nRI),采用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葡萄糖代谢异常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370例中葡萄糖代谢异常(IGM)检出率为21.08%.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在原始观察指标基础上提取7个因子,分别为WHR、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InRI、TNF-α、IL-6,分别代表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葡萄糖代谢异常(IGM)与WHR(OR=1.557,P<0.001)、TC(OR=1.246,P<0.001)、HDL(OR=0.861,P<0.001)、InRI(OR=1.255,P=0.005)、IL-6(OR=1.135,P=0.008)和TNF-α(OR=1.471,P=0.002)等因素独立相关.结论 儿童时期肥胖常伴有明显的葡萄精代谢异常,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低度炎症反应与肥胖相关葡萄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重视对葡萄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卡尼汀(CT)、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肥胖组),3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二组血浆胰岛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CT水平,酶比色法测定血浆FFA及三酰甘油(T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按稳态模式胰岛素(HOMA-IR)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In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I),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胖组血浆CT水平为(43.67±12.75)μmol/L,健康对照组为(58.31±21.25)μmol/L,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P<0.05)。肥胖组血浆FFA水平为(785.32±284.91)μmol/L,健康对照组为(604.87±136.52)μmol/L,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肥胖组WHR、TG、胰岛素(Ins)水平、InR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血浆FFA与BMI、WHR、TG均呈正相关(r=0.403,0.320,0.406Pa<0.05),与InSI呈负相关(r=-0.364P<0.01);血浆CT与空腹胰岛素(FINS)、InSI呈正相关(r=0.365,0.364Pa<0.01),与WHR呈负相关(r=-0.614P<0.01);肥胖组血浆CT水平与FFA水平呈负相关(r=-0.592P<0.01)。结论肥胖患儿存在明显的脂肪代谢紊乱,血浆FFA及CT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可能参与肥胖及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为单纯性肥胖组,5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测量二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二组儿童24h尿微量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采用SAS8.0软件比较二组BMI、24h尿Alb、β2-MG及α1-MG的差异,分析二组BMI与24h尿Alb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组BMI、24h尿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5.14,P<0.001;t=4.084,P<0.001),单纯性肥胖组尿β2-MG及α1-M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47,P>0.05;t=1.936,P>0.05),单纯性肥胖组BMI与24h尿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1)。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致肾功能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功能受损,尿Alb可作为评价单纯性肥胖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单纯性肥胖患儿肾功能损害程度与肥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单纯性肥胖儿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3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31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测量其体质指数(BMI)、左室心肌质量(LVM)、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浓度。结果 1.肥胖组AngⅡ、A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肥胖组LVM显著高于对照组;3.肥胖组中AngⅡ及ALD均与LVM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和回归关系。结论 肥胖组儿童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异常激活,其在引起其心肌肥厚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ng W  Ma YL  Chen C  Fu SM  Yang JF  Zhao SP  Guo DX  Zhao DC  Nie S  Wang FL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55-760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及其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竞争性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析 3 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 3 2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结果 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 ,与健康儿童比较 ,单纯性肥胖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P <0 0 1) ,重度肥胖儿童尤其明显 ,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水平与肥胖度呈负相关 (P <0 0 5)。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 ,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呈负相关 ,与血载脂蛋白E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脂蛋白 (a)、载脂蛋白AⅠ水平无明显相关 (P >0 0 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并与肥胖程度及血脂代谢异常相关联 ,提示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及肥胖的心血管病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p3-AR)Trp64Arg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乌鲁木齐周边地区95例6-12岁哈萨克族学龄肥胖儿童及87名非肥胖儿童,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被调查儿童的基因型,生化方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变异型等位基因(C)在被调查对象中出现的频率为0.194,其中男0.210,女0.160.肥胖儿童中变异等位基因(C)、Trp64Arg变异基因型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5).单纯性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比较,血清TG、TC、LDL-C、Apo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3-AR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萨克族学龄儿童中存在一定的B3-AR Trp64Arg变异,可能与哈萨克族儿童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骨龄和性激素水平,分析骨龄与体质量指数(BMI)和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肥胖组)及40例体检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常规测量二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BMI.采用G-P图谱法对左手腕指关节正位片进行骨龄评定;采用罗氏E17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二组儿童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比较二组儿童骨龄、BMI和性激素水平间的差异,并对骨龄与BMI及性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骨龄[(11.85±2.76)岁]、BMI[(27.26±5.16) kg·m-2]及雌二醇[(29.20±11.61) pmol·L-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57±2.59)岁,(16.75±4 73) kg·m-2,(22.35±10.87) pmol·L-1](t=10.57、9.50、2.72,P<0.05、0.01、0.01);肥胖组睾酮[(0.07±0.04) μg·L-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10±0.05) μg·L-1](t=2.96,P<0.01).肥胖组骨龄与BMI、雌二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6、0.773,Pa<0 05);与睾酮呈负相关(r=-0.726,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骨龄较同龄健康儿童超前,骨龄超前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雌二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单纯性肥胖儿童骨龄超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7123名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及相关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WHR)水平及年龄、性别特征,分析其与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并探讨腰围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测量7123名天津市学龄期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其WHR、BMI,记录各个年龄组男童和女童的腰围、臀围和WHR,通过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WHR的性别差异,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1 811名留取静脉血行TG、TC、HDL、LDL、UA检测.结果 儿童的腰围和臀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男童大于女童(Pa<0.05);男童WHR无明显变化,女童WHR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BMI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腰围和臀围分别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WHR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男童r=0.419,P<0.05;女童r=0 241,Pa<0.05),BMI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均呈正相关.腰围与TG、TC、LDL、UA呈正相关(r=0.076、0.098、0.137、0.401,Pa<0 05),与HDL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 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和BMI均与身高、体质量有关,WHR与体质量有关,腰围与TG、TC、HDL、LDL、UA有关.腰围及相关指标可作为儿童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