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脾切除术后再出血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我科收治外伤性脾破裂 65例,其中 4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再出血,经再手术后治愈出院。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女各 2例。年龄最大 70岁,最小 13岁。2例因左上腹外伤致单纯性脾破裂,急诊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积血 2500~3000mL,脾破裂,行脾切除,因药库枸橼酸钠断药,故予以肝素抗凝后行自体血回输。术后 10 ~12h腹腔引流管引流出 500 ~800mL鲜血,加大输液量病人仍有血压下降趋势,予再次急诊手术探查。见脾切除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但稍待片刻即有鲜血自创面渗出,急查 2例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延长,分别为 22s和 19s,考虑…  相似文献   

2.
大网膜包裹移植脾块术后扭转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性,28岁。于1994年10月因车祸致外伤性脾破裂,在我院行脾切除,术中将3cm×2cm×1cm大的脾组织块移植固定在大网膜内,术后3年始终无不良反应。1997年12月8日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上腹痛,伴恶心及呕吐。查体:T37℃,P9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脏损伤程度的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004 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47 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及非手术保守治疗三种方式。结果本组147例,其中113例行全脾切除术,21例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17例行脾破裂修补或生物胶粘合术;2例行脾部分切除术;15例行非手术保守治疗成功。2例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伴感染,后经换药处理而愈合。2例OS术后死亡,1例因发生ARDS于术后6d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24h内死亡。余12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无腹腔内出血、胰瘘、腹腔内感染及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对脾损伤程度的准确判断,是正确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病情评估的结果,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对于条件适合的病例应积极行腹腔镜探查,并根据探查结果再决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一例男性患者,38岁。主诉弥漫性腹痛,向左腰部放射。体检:左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血压110/70mmHg,脉搏84次/分,Hg10.3g/dL,红细胞压积31%。腹平片显示腹腔积液,腹部CT扫描显示腹腔积血和脾破裂。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出血,肝脏未见异常,脾门和脾的外面破裂。行脾切除手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0个月无症状。脾的大小和重量正常,脾门附近的脾包膜有裂伤,切面显示许多囊性间隙,充满鲜血和凝血块。囊肿大小不等,占据整个脾实质。显微镜检查发现,充满鲜血的间隙轮廓不规整,较小的间隙一般位于囊肿周围,用银染色的网状组织显示在腔隙周围…  相似文献   

5.
[例1]大便热结出血。患者女,40岁。因便血伴肛门肿物脱垂于2009年3月在我科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因惧怕痔核脱落阶段出血而控制排便5d,第12天排小便和肛门矢气时肛门内有鲜血溢出,入手术室观察创面,覆盖的敷料被鲜血浸透,  相似文献   

6.
包膜下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系脾外伤后实质破裂出血而包膜完整,经过一段隐匿期后或因腹内压增高致脾包膜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腹痛和内出血症状。我院1975年7月至1987年6月间共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科2004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病理性脾肿大伴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前联合血常规、B超、CT及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 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非常少见,大多为肿瘤性,不能盲目自体输血。采用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副损伤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支血管造影在脾破裂出血脾动脉栓塞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52例脾破裂出血行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同时行胃左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膈肌动脉等周围血管造影,观察有无侧支血管开放,并栓塞侧支供血动脉.结果 52例中9例(17.3%)侧支血管开放参与脾脏供血.术后脾脏出血均...  相似文献   

9.
原位包裹脾修补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5月起 ,应用可吸收聚羟基乳酸网 (Vicrylmesh)对外伤性脾破裂行原位包裹修补保脾术共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 6~ 46岁 ,平均2 8 6岁 ,均为车祸、挤压伤及坠落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 ,其中伴多发性肋骨骨折 6例。经急诊手术探查证实均有脾破裂 ,按Gall Scheele分类法 ,Ⅱ级脾破裂 9例 ,Ⅲ级脾破裂 6例 ,Ⅳ级脾破裂 3例 ,其中 1例伴胃破裂。全部采用可吸收网片原位包裹脾修补术 ,其中 ,2例Ⅳ级破裂在脾部分切除的基础上行可吸收网片原位包裹脾修补术 ,术后常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脾窝放置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脾破裂并休克的患者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及CT扫描复查检塞后的脾脏变化。结果:除2例造影证实是脾蒂断裂伴脾广泛撕裂伤行脾动脉主干检塞后再中转开腹脾切除抹处理外,其余10例均行单纯检塞治疗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T扫描证实残脾血供良好。结论:脾动脉检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有效、安全、快速、损伤和可保留脾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藏族,35岁,因骑摩托车车祸坠入深沟导致"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腔内出血、脾破裂",急诊于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行开腹探查、脾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术中情况: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腹腔内大量不凝血,量约3000 mL,脾脏破裂,横结肠血肿,后腹膜血肿,行脾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第5天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第7天切口裂开、小肠外露、脾窝引  相似文献   

12.
脾切除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并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再出血患者均行急诊再手术治疗,10例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均拆线出院,术后住院10~21d(平均15d);余1例外伤性脾破裂者术中探查为胃短动脉破裂出血,遂结扎胃短动脉,术后发生胃瘘,经禁食、静脉营养等治疗,效果差,于术后20d死亡。结论脾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较多,以胃短血管处理不当、脾蒂血管结扎线脱落、胰尾部血管损伤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脾切除术后出血以预防为主,术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术中止血彻底,术后特别是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速度。再出血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诊断,行急诊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16例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下采用钛夹离断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成功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切除。15例术中自体血回输400~2000 ml,平均1100 ml。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105 min,平均75 min。术后24 h拔除盆腔引流管,72 h内拔除脾窝引流管。5例合并四肢及骨盆骨折术后1周内接受相应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8~16 d出院,平均11.5 d。16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门静脉血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便于合并症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于基层医院多种保脾措施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选择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至2011年间施行保脾法治疗脾破裂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脾治疗后40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行腹腔镜下保脾术5例,脾动脉阻断加脾修补术11例,脾动脉主干结扎18例,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术6例。2例术后再次出血,其中1例终行脾切除术。28例术后随访1~5年,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多种保脾措施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前景较好,但术前务必向家属说明保脾的局限和可能再次手术,征得同意和充分理解。另外对医院医疗设备和术者要求要慎重且要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一致认为儿童和60岁的成人脾破裂应尽量行保脾手术。然而由于脾脏质地脆弱,保脾手术技术难度较大,缝合修补时易发生撕裂,加重出血或术后继发出血。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我们在脾裂伤修补术中采用脾动脉限流术,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科于2005年5月、2009年3月、2013年2月采用脾动脉限流加脾裂伤修补术治疗脾破裂3例,均为男性,年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对34例肝移植发生肝动脉狭窄、闭塞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内支架植入治疗,3例为球囊扩张治疗无效患者,1例为球囊扩张后出现肝动脉内膜撕裂,另1例为肝动脉狭窄伴吻合口破裂出血。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内支架植入治疗,其中1例肝动脉狭窄伴吻合口破裂出血的患者植入支架后24h内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手术行肝动脉重建治疗,其余4例术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对于球囊扩张治疗无效或合并吻合口破裂出血的病例,可采用内支架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期间所行的保脾断流术患者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再出血、生存情况及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共完成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2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5.5个月(10~81个月),随访期内有7例发生术后再出血,5例死亡,3例新发门静脉血栓,2例发生食管吻合口狭窄。结论保脾断流术在特定的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脾动脉结扎脾修补及脾部分切除术在保脾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动脉结扎脾修补、脾部分切除术在保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了脾动脉结扎脾修补、脾部分切除术。结果36例中,34例疗效好。1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因再次较多出血行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脾动脉结扎脾修补、脾部分切除行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靠,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致左侧门静脉高压伴脾脏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49例因胰腺假性囊肿致左侧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并对其中36例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仅有脾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分为未切脾组和切脾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49例患者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对于1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胰腺假性囊肿致左侧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中1例患者未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发生复发性消化道出血及脾亢未缓解,其余12例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且术后脾亢均缓解。对于36例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胰腺假性囊肿致左侧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中未行切脾者23例(未切脾组),行切脾者13例(切脾组)。切脾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及术中输红细胞悬液量方面均明显多于或长于或高于未切脾组(P0.05)。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时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中,除血小板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脾组的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切脾组(P0.05)且脾亢缓解率明显高于未切脾组(P0.05)。结论对于胰腺假性囊肿致左侧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干预。一般情况下仅处理原发病灶即可,若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术中发现胰尾炎性病灶与脾脏粘连紧密并压迫脾门可考虑术中同时行脾脏切除,可有效控制及预防消化道再出血及缓解脾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分析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了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行原位脾切除8例、传统法脾切除7例、包膜内脾切除2例;紧贴胃、食管下段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145~518 min),手术出血量348 mL(225~2 5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门静脉血栓3例,肺部感染1例,肝性脑病1例。术后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例,轻中度残留10例,重度静脉曲张1例。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