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7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在本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术中出血量120~400 ml。全部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完全负重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平均(6.39±1.08)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5±1.08)个月,无脱位、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术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31±4.53)分,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2.23±3.4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精细管理及高水平手术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术后可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1例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患者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死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8例,良59例,可3例.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总优良率84.7%.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2002年3月~2006年11月,笔者对2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65~89岁,平均77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21例,扭伤4例,车祸伤2例。受 相似文献
5.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min,输血450~700 ml,平均50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42例有随访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7例,中9例,优良率78.6%.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9例恢复好,1例因合并脑血栓后遗症,活动较差。术后功能评定Harris评分75~88分,平均82.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充分术前准备及有效术后处理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经分析,所有病人在术后2~7d(平均3.4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常规髋外侧入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加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改良组),27例采用常规髋外侧切口加DHS固定(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合并症、受伤至入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负重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改良组和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4±1.28)周和(12.29±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P=0.1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愈合、主钉切出股骨头、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达到充分暴露,并能减少肌肉损伤,降低手术风险,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3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2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2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使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半髋组,各44例,分别给予PFNA内固定术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较半髋组,PFNA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较半髋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PFNA组优良率低于半髋组。PFNA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半髋组而晚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适用于合并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骨质疏松程度轻等患者。对无严重内科疾患、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身体素质较好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适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结果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65~95分(平均85分),其中优8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结论采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Evens-JensenⅣ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0例获平均为16个月(9~22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好,无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例,良4例,中1例,差1例。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80~88岁,平均83.5岁。按Evans分型,型7例,型3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年。平均手术时间87 min(60~120 min),术中出血量450 mL(300~650 mL)。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EvanⅢA型4例,ⅢB型3例,Ⅳ型8例)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15例均安全渡过围术期。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1个月(平均28.6个月)。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股骨粗隆问骨折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DHS或DCS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2周能主动屈髋40~60°,19例平均6个月骨性愈合,2例仅术后2个月即有少许骨痂生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19例患髋活动度为健侧的90%以上.21例均无髋内翻、内固定失败和股骨头坏死.结论 在股骨粗隆问骨折中应用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具有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容易、对骨折愈合环境干扰少、内固定失败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42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24个月.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