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PD-1/PD-L1抑制剂”为中文关键词,“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GFR-TKIs resistance、PD-1/PD-L1 inhibitor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9-09-03-2022-06-0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PD-1/PD-L1抑制剂用于EGFR-TKIs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数据陈旧的相关研究。共纳入文献56篇。结果 PD-1/PD-L1抑制剂单药效果有限,联合EGFR-TKIs由于毒副作用大多停止用药,联合TGF-β及CTLA-4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样本量有限,联合化疗或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初见疗效,但联合方案的最优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EGFR-TKIs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启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使抗肿瘤免疫反应正常化。目前,以抗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显著改善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是免疫治疗的新里程碑。然而,单独使用抗PD-1/PD-L1单抗有效率低,与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且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使用也在研究中,从而进入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然而,联合方式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仍然是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状作简要综述并对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患者来说,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其预后,但经相关研究发现,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尽人意。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放疗的各项治疗策略是目前肿瘤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对NSCLC联合免疫治疗的现状进行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l (PD-1 ligand,PD-L1)构成的 PD-1/PD-L1 通路,证实了 PD-1/PD-L1 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以及PD-L1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价值。在NSCLC的局部晚期维持治疗、二线治疗及部分一线治 疗的临床试验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PD-1/PD-L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联合细胞因子与其他免疫 抑制剂及联合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 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靶向治疗也有一定获益。本文就PD-1/PD-L1 抑制剂用于NSCLC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较其他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少、生存期短、预后差.近年飞速发展的免疫治疗有望延长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时间,但是多项临床研究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率低.新近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不仅可以使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与PD-1/PD-L1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53例和应用仑伐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32.1%,疾病控制率为77.4%,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分别为18.0%、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1,P=0.100;χ2=0.391,P=0.532)。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9.4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4,P=0.007)。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9.2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13)。2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乏力、高血压、食欲不振,最常见的Ⅲ级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尚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与仑伐替尼单药相...  相似文献   

7.
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系统治疗主要包括靶向治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近3年,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ligand,PD-L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纳武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先后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HCC二线治疗。多个PD-1/PD-L1抑制剂联合系统治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贝伐单抗一线治疗成为首个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证实优于现有标准治疗索拉非尼的全新疗法。本文就近年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 以PD-1/PD-L1 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改变了以往手术、放疗或化疗的常规癌症治疗方法,甚至已成为部分癌症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PD-1/PD-L1 抑制剂并不能使大部分肿瘤患者获益,甚至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了肿瘤暴发性进展现象。在PD-1/PD-L1 抑制剂治疗前,对相关疗效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筛选出可能获益的人群,从而有效避免延误治疗无效患者的病情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本文就PD-1/PD-L1 抑制剂的疗效标志物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杨莹  白春梅  孙昭 《癌症进展》2017,15(12):1365-1368,1374
PD-1/PD-L1通路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目前针对PD-1/PD-L1通路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的热点.区别于传统的化疗及放疗,抗PD-1/抗PD-L1药物介导的免疫靶向治疗,能更加有效地调动机体本身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改善免疫微环境,在肺癌、黑色素瘤、胃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抗PD-1/抗PD-L1药物治疗并非所有患者均能获益,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耐药,有的患者出现继发性耐药.本文就抗PD-1/PD-L1药物治疗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单用免疫治疗药物的疾病反应率较低,整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新生药物等的联合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本文就相关联合方案的机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PD-1及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概述、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表现及...  相似文献   

12.
钟懋晰  朱宇熹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0):1070-1075
食管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与地域的分布有关,中国以鳞癌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疗效不佳。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食管癌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难治性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部分ICIs药物已被指南推荐为后线治疗选择。同时,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探索ICIs联合其他方法的一线治疗模式。因此,拟针对ICIs治疗食管癌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约2/3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经标准治疗后最终会复发。标准治疗后使用靶向药物维持治疗可延长无铂间隔,降低出现继发性铂耐药的风险,增加后续治疗时铂类药物的选择,提高患者下次含铂化疗的应答率,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继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被推荐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维持治疗后,多项维持治疗研究成果已公布,维持治疗的方案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状态和初治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了更新:BRCA 1/2 突变的患者 ,初始治疗中如果使用贝伐珠单抗 ,维持治疗可以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奥拉帕尼单药或者尼拉帕尼单药,而对于初始治疗时未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推荐使用奥拉帕尼或者尼拉帕尼维持;无BRCA突变的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如果使用贝伐珠单抗,推荐用奥拉帕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单药贝伐珠单抗,初始治疗中未使用过贝伐珠单抗的患者推荐使用尼拉帕尼维持。PD-1/PD-L1抑制剂的多项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本文主要对微血管生成抑制剂、PARP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在近几年实现突破性进展,PD-1/PD-L1信号通路与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针对阻断PD-1/PD-L1 通路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在肺癌中取得明显效果。从Checkmate-017、Checkmate-057研究到KEYNOTE-010研究和OAK研究,逐 步奠定了PD1/PD-L1抑制剂作为化疗失败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的地位;PD-1/PD-L1抑制剂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 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等方式,在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了肺癌治 疗模式的改变,也对肿瘤疗效评价模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带来挑战。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也有力地推动了精 准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疗效不断得到各项临床试验的证实,其中pembrolizumab及nivolumab已成为NCCN指南推荐对于错配修复基因缺失/高频微卫星不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或三线治疗.本文对近年来多项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述,并对可能预测抗PD-1/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叶因涛  王晨  孙蓓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4):1178-1182
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一种疗效显著的肿瘤治疗模式。程序性死亡受体PD- 1(programmed cell death-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在激活的T 细胞和B 细胞中表达。肿瘤细胞中高表达PD- 1 的配体PD-L1,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 1 通路持续激活。PD- 1/PD-L 1 抑制剂可以阻断PD- 1 与PD-L1 的结合,阻断负向调控信号,使T 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近期研究发现PD- 1 和PD-L1 的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类型中疗效显著。本文对PD- 1/PD-L 1 抑制剂的现况及其对不同肿瘤类型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化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似已达到平台,分子靶向治疗是进-步提高疗效的新方法.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EGFR抑制剂代表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临床收益率低, 厄洛替尼(Erlotinib)作为第-个可延长生存期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为很有潜力的-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选择.贝伐单抗(Bevacizumab)作为第-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与化疗联用在-线应用中显示出良好收益.以上药物与其他多种靶向药物的I临床研究进展-起,展示了靶向药物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单药或联合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试验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 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单药治疗 HCC 的 PD-1/PD-L1 ICI 包括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和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主要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虽部分 HCC 患者可以对 PD-1/PD-L1 ICI 单药 治疗产生持久的反应,但总体受益的患者仍然较少。PD-1/D-L1 ICI 联合治疗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应答和控制。目前,常用的 联合治疗手段包括与其他类 ICI、靶向药物、放疗、化疗以及介入治疗等联合。与双 ICI 或 ICI 和化疗联合治疗相比,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TKI)和 PD-1/PD-L1 ICI 联合治疗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也高于单药 治疗,且更易出现严重或致死性的不良反应。PD-1/PD-L1 ICI 单药和联合治疗 HBV/HCV 相关 HCC 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正在研究中,同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表现出稳定的治疗应答,但 HBV/HCV 病毒重新激活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 出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现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单药治疗疗效偏低。如何通过放疗来增敏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是放疗业界研究的热点。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在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生存获益。然而电离辐射对于PD-1/PD-L1免疫治疗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充分发挥放疗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放疗的免疫抑制效应,这与放疗的剂量选择、分割模式、治疗时机选择及治疗部位数目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晚期转移性肿瘤治疗中,如何优化放疗联合抗PD-1/PD-L1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肝转移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一线应用ICIs对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胃癌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不同NLR、BMI和肝转移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一线应用PD-1/PD-L1抑制剂对二线化疗的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  共纳入晚期胃癌患者268例,在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mPFS1)为6.9(95%CI:6.0~7.8)个月。各亚组中,仅NLR<3组与NLR≥3组的中位PFS1有显著性差异(7.4 vs. 6.7个月,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LR<3的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能够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57,95%CI:0.36~0.90;P=0.015),而BMI、肝转移状态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二线治疗中,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展后仅接受化疗患者的ORR(34.6% vs. 14.6%,P=0.025)和mPFS2(4.4 vs. 2.9个月,HR=0.54,95%CI:0.35~0.82;P=0.004)优于一、二线均仅应用化疗的患者,而DCR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一线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中,基线NLR<3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肝转移状态、BMI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另外,一线应用含免疫治疗的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使其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