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方法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本中心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总结这部分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年龄(65±10)岁,射频消融手术时间为(60±12.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40±6.2)min,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24±5.5)min,放电消融时间为(10±3.6)min,X线曝光时间为(3±1.6)min。全部患者均完成了肺静脉隔离,在术中有2例发生了2次POP声。在随访期内,未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HPSD消融方法,以损伤指数为基础,结合阻抗变化,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指导下STSF导管(56孔冷盐水压力导管)和ST导管(6孔冷盐水压力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玉溪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8例,在AI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手术,其中34例术中采用STSF导管(研究组),另外34例术中采用ST导管(对照组)。比较2组的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X线曝光时间、液体灌注量、焦痂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在左右肺静脉隔离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焦痂发生率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液体灌注量较对照组减少47.46%。在X线曝光时间、术后复发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SF导管结合AI进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的,可以提高肺静脉的单圈隔离率,减少术中焦痂的产生,减少术中液体灌注量,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实现高效消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通过监测基础阻抗变化辅助损伤指数(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应用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病例50例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入选符合房颤射频消融适应证患者50例为研究组,初始消融仍按对照组模式,术中监测每个消融点的基础阻抗变化,如10 s内基础阻抗下降>5Ω,或消融点完成后阻抗下降不足10Ω,调整消融参数再次消融。如5 s内阻抗下降>15%或升高,立即终止消融。比较两组消融效果、随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PVI消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两组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率,6个月和1年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通过监测阻抗优化手术,无气爆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5次气爆,其中1例气爆后出现心包压塞,发生气爆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均>20%,前5 s内下降均≥15%。结论 监测基础阻抗变化可辅助LS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时,使用VisiTag模块的量化消融与以往经验性消融相比临床疗效是否更佳,并研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量化消融组(使用VisiTag模块)和经验消融组,最终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因阵发性房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A组32例,B组30例。VisiTag优化后的参数如下:导管位移最大移动范围≤2.5 mm;导管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5 s;导管压力≥5 g,最小压力的时间百分比为25%;点的直径3 mm,点与点之间相互重叠。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接触压力、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消融点的数目、并发症例数、单圈隔离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3月复发情况等有无差异。根据3月后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非复发组(NAf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双侧单纯肺静脉线性解剖隔离完成后,A组患者的单圈隔离率高于B组(P=0.021);两组患者中,A组的平均接触压力值更高(P=0.006);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后3月B组复发率更高,A组复发12(40.0)例;B组复发5(16.7)例,P=0.03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0,P=0.450)、高血压病(OR=3.621,P=0.470)、左房内径(OR=1.320,P=0.150)及单圈隔离(OR=0.120,P=0.002)为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阵发性房颤单纯肺静脉隔离手术中,VisiTag自动标测消融损伤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左心房和肺静脉间的传导恢复,提高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结果。年龄、患高血压病、左房增大及未单圈隔离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压力感应导管(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软件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8例,按手术顺序分为研究组(术中使用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技术,65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TC消融导管63例),记录环肺静脉不同区域导管与心房壁的接触压力大小、逐点消融每点消融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术中并发症和1年复发率。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术中肺静脉前庭隔离率均达100%。研究组肺静脉前庭单圈隔离率72.3%,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3.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136.3±20.2min vs 124.8±24.6 min);X 线曝光时间两组比较(12.4±2.8min vs 14.3±4.1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 房颤复发率(6.1% vs 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对照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但这2例并发症与导管消融操作无关。结论 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 技术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肺静脉前庭的单圈隔离率,降低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LSI指数在房颤高功率短时导管消融中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导意义。 方法 入选2019年7月-2020年12月共46例拟行首次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30W常规消融组(A组,n=22)和45W高功率消融组(B组,n=24),采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在LSI指数指导下(前壁LSI=5.5,后壁LSI=4.5)行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 结果 1、LSI量化消融在肺静脉PVI位点中的分布,A组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靠压力在肺静脉PVI位点中的分布,A组贴靠压力>B组贴靠压力,以两侧肺静脉后壁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人的92个肺静脉隔离圈的观察中,A组单圈隔离率为84%(n=35);B组单圈隔离率为93.7%(n=45)(P<0.05);两组整体手术即时成功率均为100%。B组与A组相比,有较短的单点消融时间、总PVI隔离时间、左房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融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SI指数在房颤高功率短时导管消融中可能是高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指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意义。方法 入选6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arto组(32例)和Carto-Merge组(34例),分别在单独Carto三维标测和Carto-Merge融合CT影像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附加行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线和右房三尖瓣峡部线消融,消融终点为环肺静脉彻底隔离,消融线双向阻滞,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成功率和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②Carto-Merge组肺静脉即时隔离率高于Carto组,平均手术操作、射频消融、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arto组(P<0.05);③随访完成后,两组射频消融成功率、复发房性心律失常构成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维电解剖标测合并CT影像融合在保证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X线曝光,尤其对初期开展房颤消融工作度过学习曲线大有帮助,值得临床射频电生理手术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拟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HPSD组和低功率长时程(LPLD)组,两组均使用压力导管和功率控制模式,灌注流速15~17 ml/min。HPSD组:消融功率50 W,压力5~15 g,前壁或底部消融7~9 s,后壁或顶部消融5~7s;LPLD组:功率25~35 W,压力10~20 g,前壁和底部25~35 s,后壁或顶部20~25 s。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隔离,必要时线性消融、前庭或瓣环邻近区域碎裂电位消融、或基质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结果总计92例房颤患者完成消融手术,LPLD组和HPSD组各有46例,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91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1例失访,比较LPLD组和HPSD组:①手术成功率:单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为35例和36例(76.1%vs 80.0%,P>0.05),二次消融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为37例和38例(80.4%vs 84.4%,P>0.05);②手术时间:分别为(173.6±53.3)min和(139.4±50.7)min(P<0.05),在持续性房颤分别为(206.3±46.0)min和(155±61.8) min(P<0.05);③透视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8(3,11) min和7 (3,10) min(P>0.05);④射线剂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5(5,25)mG和14(5,24)mG(P>0.05)。两组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和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LPLD组相比,HPSD组可明显缩短房颤消融手术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AI指导下阵发性房颤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行常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借助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全程零射线完成房间隔穿刺、左心房建模及AI指导下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PVI)。而对照组在X线透视下完成房间隔穿刺、左心房Lasso建模及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分别观察术中两组的单圈PVI隔离率、双侧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血管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相比,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的单圈PVI隔离率高,消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的双侧PVI成功率和手术总时间基本一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血栓栓塞、血肿、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结论: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手术成功率高,无放射性损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采用低功率长时程(LPLD)射频(RF)消融仍是肺静脉隔离(PVI)应用最多的方式,但手术复杂耗时且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在心房肺静脉周围组织进行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较传统的LPLD消融损伤具有热力学及生物理化特性上的优势.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了HPSD消融策略的安全及有效性,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或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中,25例(59.52%)经导管消融成功.4例(9.52%)有效,13例(30.95%)无效,4例(9.52%)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5.50±38.01)min,X曝光时间为(74.35±12.73)min;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平均手术时间为(163.18±24.76)min,X曝光时间为(36.90±8.06)min.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对大部分患者是有效的,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手术时间和X曝光时间短于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151例房颤患者,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02)和持续性房颤组(n=49)。两组患者均在磁导航指导下进行左心房建模及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狭部线性消融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分别为98.04%和97.96%(P=0.974);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发生2例血胸;持续性房颤组1例发生腹股沟处血肿;随访1年,两组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0.6%和57.1%(P=0.102)。结论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壁消融指数(LSI)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P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6例(采用光感应压力导管进行消融,对患者LSI设定)。比较分析2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内PAF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AF患者消融术成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X线透视时间[(23.1±6.8)min vs (36.4±7.2)min]和PAF复发率(10.9%vs 3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1%vs 50.0%,P0.01);LSI参数设定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92,95%CI:0.835~134.653,P=0.004)。结论 LSI参数设定能够提高肺静脉电位隔离率、降低X线透视时间、PAF复发率,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快速解剖建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01至2015-07连续入选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均用CARTO 3系统进行标测。对照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常规点对点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引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术中用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作为阵发性房颤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两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如穿刺房间隔及环肺静脉消融等步骤均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0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了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房建模时间延长(8.5±3.6)min vs(5.2±2.3)min,而肺静脉定口时间(12.0±5.6)min vs(25.0±8.4)min、环肺静脉消融时间(95.0±22.0)min vs(115.0±25.0)min、X线曝光时间(15.0±6.3)min vs(24.0±5.5)min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TO3快速解剖建模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对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第3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与常规手控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P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3例,根据操控射频消融导管的方式,随机分为MNS指导组和手控组。MNS指导组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65±13)岁。手控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2±15)岁。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结果 MNS指导组患者53例完成肺静脉隔离52例,手控组患者50例完成肺静脉隔离49例,两组肺静脉隔离率都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手控组,MNS指导组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延长,X线曝光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MNS组复发10例,手控组复发12例,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vs 24%,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控导管,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PAF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CARTO3为基础的全三维技术体系(T3D技术)零射线标测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采用T3D技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成功率、房颤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房重建时间[(57.7±11.0)min比(10.4±3.5)min,P0.001]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1±0.6)min比(2.9±1.7)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为零,对照组(15.73±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6.7%比63.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2例三维解剖模型移位,而对照组无移位现象发生;研究组无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对照组则有3例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两组患者CPVI全部成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3D技术应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评估HPSD方法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消融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随访成功率等有效性指标。结果 149例阵发性(94例)和持续性(55例)房颤患者入选,男性98 (66%)例,年龄(60.7±9.8)岁。采用HPSD参数消融,手术时间(130.8±29.1) min,肺静脉隔离(31.7±3.8) min,曝光时间(6.3±4.3) min。消融过程中可闻及的气爆(Pop)发生6次,主要发生于三尖瓣峡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左肺静脉前壁线心房侧等。1次气爆出现心包压塞,心包穿刺引流后恢复。1例延迟心包压塞发生,与气爆无关。术后1例出现脑栓塞。随访(5.2±2.2)个月,8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HPSD消融策略缩短消融时间,但安全性特别是某些部位气爆的发生也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于安贞医院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压力(CF)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PVI)58例和AI指导下PVI 58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单圈PVI隔离率、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情况及随访12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AI组单圈消融PVI隔离率显著高于CF组(82.8%vs.69.0%,P=0.014),20 min观察期中AI组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率明显低于CF组(8.6%vs.18.1%P=0.034),AI组术后12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CF组(15.5%vs.31.0%, Log rank P=0.04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结论:AI指导下射频量化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Visitag指导下的量化消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s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124例PAF射频消融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融方法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Visitag指导下的量化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压力导管指引下拖动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PAF患者消融点接触压力高于对照组(t=6.672,P 0.05),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2、4.904、5.475,P 0.05,P 0.01),消融点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 0.05),单圈隔离成功率78.79%高于对照组5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6,P 0.01)。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6.67%低于对照组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 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66,P 0.05)。结论基于Visitag指导下量化消融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提高单圈隔离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