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体检青年人尿酸(UA)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该院年龄为18~44岁的12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UA水平与BMI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血尿酸正常(NU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HUA)危险因素;按照BMI分组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各组HUA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男性HUA患病率高于青年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r=0.41),在BMI分组中肥胖组和超重组HUA患病率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尿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NUA组,男性青年高尿酸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均高于N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UA组;肌酐(OR=1.01)、三酰甘油(OR=1.23)、空腹血糖(OR=0.75)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女性中,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OR值分别为0.20、0.23、0.54。结论青年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有侧重:肌酐、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增长为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的分布,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MI)及脂代谢紊乱间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资料完整的10 000名体检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血清尿酸水平(SUA)将人群分组,比较不同血清尿酸水平人群间脂代谢及BMI的差异,并按照体质量数分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10 000名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者2619例,占26.2%。按年龄分层,各年龄组间男性HU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7.637,P=0.177);女性50岁后HUA检出率较50岁前各年龄组显著增加(χ~2=48.190,P=0.000;χ~2=14.567,P=0.002;χ~2=1.874,P=0.599);(2)HUA组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HUA组(P0.05);(3)HUA组高脂血症及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非HUA组(P0.05);(4)超重及肥胖人群HUA检出率显著高于BMI正常人群,且随BMI升高HUA检出率增高(P0.05)。(5)Logistic回归显示:BMI、TC和TG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为后期健康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8月在华东疗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2例脂肪肝患者为病例组,219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生活习惯及血生化相关指标的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吸烟史、运动频率、饮食特点及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比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结果均显示,吸烟史、偶尔或从不运动、荤食、超重或肥胖、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超重或肥胖人群与TG水平异常人群出现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BMI正常人群的2.148倍及2.108倍。结论经常吸烟、运动量较少、荤食为主、体质量过高及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对于超重或肥胖及TG水平异常人群应重点进行早期健康指导及治疗,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脂肪肝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超重、肥胖、高血压、慢性饮酒、吸烟、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血尿酸(UA)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经常锻炼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超重、肥胖、慢性饮酒、高血压、吸烟及LDL-C、FBG和UA水平升高是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为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饮酒、吸烟、慢性饮酒、高血压、肥胖、超重、锻炼及LDL-C、FBG、UA和HDL-C水平与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通过加强锻炼、合理膳食等方法控制和预防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山玉  陈宇瑶 《全科护理》2024,(8):1573-1575
目的:调查社区超重及肥胖居民的内脏脂肪指数(VFI)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相关风险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调查鹤壁市某社区126名超重及肥胖居民的人口学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男性与女性的VFI与体脂指标[体质指数(BMI)、脂肪量(FM)、体脂率(BF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冠心病风险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脂综合指数(LCI)]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居民BMI、BFP、TG、AI、AIP、LC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居民VFI与BMI、FM、BFP、TG、AIP指标呈正相关(P<0.05),女性居民VFI与BMI、FM、BFP、TG、AIP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肥胖及超重人群中,TG、AIP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女性的VFI与BMI、FM、BFP、TG、AIP紧密相关。临床护理中应重点关注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VFI等水平变化,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疗养和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64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后,设置正常体重组327例,超重或肥胖组316例,分别观察两组老年人的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统计两组老年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分析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SBP/DBP、FPG、TG、TC、LDL、UA均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HDL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49例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健康体检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n=316)与非高尿酸血症组(NUA组n=93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UA患病率为25.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5.10%VS 13.7%);2.HUA组中各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NUA组(P0.05);HUA组内男性与女性比较,HHcy及超重/肥胖的患病率男性较高,高血糖患病率女性较高,PHUA0.05;3.BMI、TG、LDL-C与HUA呈正相关,GLU(OR=0.835,P0.01)、HDL-C(OR=0.190,P0.01)分别与男性、女性HUA呈负相关。结论HUA患病率较高,且伴发各个代谢性疾病罹患率亦较高,BMI、TG、LDL-C是HUA危险因素,GLU、HDL-C分别是男女HUA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对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等指标,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做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及全面检查。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55.6%,肥胖率19.8%,男性超重率63.5%,肥胖率23.1%,女性超重率41.4%,肥胖率14.0%,男女超重率比较(χ2=36.77,P<0.01);肥胖率比较(χ2=10.12,P<0.05),男女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BMI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BMI<24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超重及肥胖组人群(41.7<χ2<210.8,P<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干预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方法收集210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及169名超重及肥胖成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组ALT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组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3.33%,超重及成人组的脂肪肝发病率61.5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99,P0.001),但与超重及肥胖成人组相比,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组虽然脂肪肝发病率低,但ALT异常的发生率为45.71%,高于超重及肥胖成人组30.18%的发生率(χ~2=9.52,P=0.002)。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超重及肥胖青少年AL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0、P=0.027、P=0.006)。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相对于超重及肥胖成年人更需重点干预防治脂肪肝,并降低LDL-C水平,以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虚弱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老年人预防乃至延缓虚弱进程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3月至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郑州市1571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未超重、超重、肥胖三组,采用Fried虚弱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市社区老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6%、10.9%;不同BMI组间,虚弱水平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86.65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虚弱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肥胖是发生虚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郑州市老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控制体质量或可有效降低虚弱的发生率,延缓虚弱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水面舰艇疗养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来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养的180例患有皮肤病的疗养官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种类艇员、睡眠质量、体重指数(BMI)、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等信息,通过多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皮肤病的发生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P=0.03)、居住环境(P=0.02)、个人卫生(P=0.04)、BMI(P=0.03)、不同种类艇员(均P0.05)是皮肤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疗养期间加强舰艇官兵皮肤病的健康指导、讲座,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有一定意义,同时可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成人BMI界值将其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37例)、正常BMI组(18.5~23.9 kg/m~2,62例)、超重或肥胖组(BMI≥24.0 kg/m2,34例)。比较三组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三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BMI组和超重或肥胖组相比,低BMI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更低,贲门部胃癌比例更低,肿瘤直径更大,浸润更深(P<0.05)。三组性别、年龄、吸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相比,超重或肥胖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三组术后5年疾病进展、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术后5年疾病进展、死亡率高于正常BMI组和超重或肥胖组(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对胃癌患者手术效果影响较大;低BMI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较正常BMI和超重或肥胖患者差,围手术期应给予患者充分营养支持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肥胖或超重青少年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2008年南通市区高考健康体检肥胖或超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8例,单纯肥胖或超重者42例,随机选择同批正常对照39例,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和脂联素(APN)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软件SPSS13.0行组间比较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q检验(SNK法),脂联素与各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N水平影响因素和形成HOMA-IR的主要因素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单纯肥胖或超重组与肥胖或超重伴NAFLD组BMI,ALT,,FINS,T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或超重伴NAFLD组FBG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APN水平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间TC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PN与BMI,FINS,TG,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ALT,FBG呈负相关(P<0.05),与TC呈负相关(P>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以APN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BMI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98,0.716,对血清APN水平影响最大.以HOMA-IR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BMI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98,0.729,是形成HOMA-IR的主要因素.以是否患脂肪肝为应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HOMA-IR,APN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肥胖或超重伴NAFLD者存在显著的低脂联素血症且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IR是NAFLD患者的基本特征之一,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呈显著负相关,低脂联素血症是NAF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肖新怀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6-1287
目的:观察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血清瘦素(leptin,LP)与血脂的关系,探讨L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老年人75例(超重或肥胖组47例,非超重或肥胖组28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LP,同时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血清LP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血清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血TG、LDL-C、TC水平较对照组高;血LP水平与BMI成正相关,而且血清LP水平与血TG、LDL-C水平成正相关,分别是P<0.01和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血清LP与BMI、TG、LDL-C呈正相关,与TC、HDL-C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退休职工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476例中老年退休职工的体检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检测结果,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后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2476例中老年退休职工,检出脂肪肝887例(35.82%),女性脂肪肝检出率39.58%,男性脂肪肝检出率33.27%,女性退休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较男性显著升高(P<0.01);脂肪肝组血压、BMI、TG、TC、FBG、UA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而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组超重、空腹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比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退休中老年人尤其老年女性的脂肪肝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与性别、血压、BMI、TG、TC、FBG、UA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研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科研人员的早期健康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某科研单位具有完整资料的科研工作者445名,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将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对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共检出脂肪肝73例,总患病率为16.4%,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接近分别为17.0%与15.0%( P>0.05);男、女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49岁最高达22.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 P<0.01)。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血压、血脂、FBG、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均<0.01)。(4)脂肪肝组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43.8% vs.6.5%,P<0.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血压、FBG、甘油三酯( TG )等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 P均<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性别、血脂异常、UA、超重、肥胖和血压分级(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Ⅰ级、高血压Ⅱ级),OR值分别为3.445、7.264、1.008、5.642、8.710、(2.228、3.496、3.885)。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尿酸水平增高是科研人员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脂肪肝和胆系结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测定,计算出BMI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了解脂肪肝和胆系结石的发病情况。结果身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脂肪肝发病率与身体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胆系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胆系结石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胆系结石与脂肪肝和BMI有相关性,肥胖和脂肪肝是胆系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室壁分层分析技术评价超重、肥胖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LS),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每组34人,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比较三组心脏功能变化。结果 三组三层心肌LS均存在梯度特征,即心内膜下心肌(Endo)>中层心肌(Mid)>心外膜下心肌(Epi)(P<0.01);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各层心肌LS减低(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MI与LS-Endo、LS-Mid、LS-Epi独立相关,腰臀比(WHR)与LS-Endo、LS-Mid独立相关(P<0.05)。结论 三组左室壁三层心肌LS均存在梯度特征。肥胖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受损。BMI、WHR可能是超重、肥胖患者心脏纵向收缩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对西京医院门诊体检的235例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结果分为3组:超重组46例,肥胖组76例,及正常对照组113例,对以上人群进行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及B超等项目的检测。结果:235例中,肥胖患者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χ2=16.80,P<0.01);收缩压及总胆固醇的值超重组为(117.24±18.67)mmHg(1mmHg=0.133kPa),(4.84±0.97)mmol/L,肥胖组为(124.33±17.13)mmHg,(4.81±0.99)mmol/L,对照组为(110.56±12.82)mmHg,(4.47±0.92)mmol/L,3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24,-5.972,P<0.05),总胆固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5,-2.387,P<0.05);超重肥胖组脂肪肝阳性43例,对照组脂肪肝阳性1例,脂肪肝的发生高于对照组(χ2=45.5,P<0.01);男性腰臀比为0.92±4.20,HDL-C为(1.19±0.13)mmol/L,女性腰臀比为0.85±5.70,HDL-C为(1.32±0.15)mmHg,肥胖组两性间,腰臀比、HDL-C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8,3.221,P<0.01)。结论: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中肥胖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干部脂肪肝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干部患脂肪肝的情况,探讨西藏地区脂肪肝的患病因素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门诊696名干部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与民族(χ2=12.401)、性别(χ2=10.420)、年龄(χ2=30.526)之间有关(P<0.05)。脂肪肝组、非脂肪肝组在血压、血尿酸升高、超重和肥胖、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糖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即:海拔>3800米和3650米两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藏族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的检出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有明显的伴随关系,它们都是影响西藏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