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自由基防御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 6 0只分为 5组 ,空白对照组 (CON) ,糖尿病 3月 (DM 3)组 ,糖尿病 6月 (DM6 )组 ,糖尿病加Vc3月组 (DM3+Vc) ,糖尿病加Vc6月组 (DM6 +Vc)。大鼠按 6 0mg/kg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麻醉 ,取出眼球 ,剥离视网膜 ,匀浆后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 ,结果用SPSS10 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OD水平逐渐降低 ,而MDA水平则逐渐升高 ,DM 3、DM6组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补充Vc后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OD水平明显回升 ,MDA水平有所降低 ,DM3+Vc、DM 6 +Vc组DM 3、DM6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Vc能够提高视网膜组织SOD活性 ,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减少MDA产生 ,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自由基防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药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法。方法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用0.05%的Fe(Ⅲ)-1,10-二氮杂菲为显色剂,在入max为504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 标准曲线在0.00-6.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8.4%,RSD为0.26%-0.98%,检出限0.02μg/ml。结论 此方法测定药剂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枣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酸从大枣中提取维生素C,由维生素C形成脎,于波长490 nm处测定脎的吸光度。结果: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浓度在8~16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6%,大枣中含维生素C 4.752mg/g,与传统碘量法相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大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王何畏 《重庆医学》2003,32(5):578-579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维生素C银翘片中维生素C(VitC)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Cu2 + 为氧化剂 ,ED TA为络合剂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itC银翘片中VitC含量。结果 VitC在 2 6 0nm处的吸光度值最大。检测灵敏度为0 0 2 μg/ml、线性为 0~ 80 μg/ml。日内CV <3 8%、日间CV <4 6 %。回收率 97 8%~ 10 3 1%。与Lau氏法相比较 ,Y =0 92 1X- 1 4 2 6 ,γ =0 9982 ,n =6 4。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itC银翘片中VitC含量 ,其操作简便、快速 ,结果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适合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没有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也不大。结论在6h内2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外观无变化,含量合格,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0~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可与维生素C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抗氧化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颖华  钟晓明 《吉林医学》2007,28(5):707-708
在组织病理损伤中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损伤的程度可由抗氧化机制来调节,因此寻求有效的抗氧化剂就成为了预防、治疗组织器官自由基损伤的关键问题.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有水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脂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目前对这两种维生素的研究已比较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哲丞  梁鑫 《中外医疗》2010,29(20):62-62
研究并建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果蔬汁饮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以及有很好的精密度,与2,6-二氯腚酚滴定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与样品包装所标注的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11.
大量维生素C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量维生素C(500mg/kg)对油酸诱导的家兔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30只家兔分4组,I组为对照组(CG);Ⅱ组为油酸组(OG);Ⅲ组为预防组(PG);Ⅳ组为治疗组(TG).于0、30、90和150 min采各组动物颈总动脉血测Pa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浆丙二醛(MDA).实验末右肺测湿质量,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烤箱烘干得湿干质量比值,留少许左肺标本甲醛固定做切片.结果油酸注入30 min后,PG组和TG组PaO2及SOD明显高于OG组(P<0.01);而MDA明显低于OG组(P<0.01).实验末PG组和TG组BALF中总蛋白、肺湿干质量比较OG组低(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损伤较轻.结论大量维生素C对油酸所致的家兔急性肺损伤,通过中和氧自由基,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VE,VA对梭曼致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梭曼(soman)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VE/VA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损伤对照组),VE组(加VE保护组)和VA组(加VA保护组). 观察每组大鼠血清、大脑、肝脏中VE、总抗氧化力(T-AOC)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 结果 梭曼中毒后,T-AOC水平、VE含量下降,NOS活性提高. 中毒前后大鼠肝脏中VE质量分数从(0.83±0.02) mg.g-1下降至(0.45±0.06) mg.g-1;T-AOC从(122.7±14.0) mol.s-1.kg-1下降至(70.4±5.4) mol.s-1.kg-1;NOS从(19.6±2.4) mol.s-1.kg-1上升至(39.3±5.5) mol.s-1.kg-1,有显著差异(P<0.05). 而VE/VA较有效地抑制其变化. 结论 梭曼中毒有明显的过氧化损伤作用,VE/VA对梭曼中毒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翘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方法乙醇回流提取获得连翘药材提取物,检测连翘药材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连翘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好,优于果实(P<0.05),且青翘优于老翘(P<0.05),连翘枝皮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P<0.05)。青翘、老翘、连翘叶及枝皮对羟基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连翘药材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藤碱体外清除氧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由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采用F en ton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研究青藤碱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VC-F e2 系统诱导大鼠肝匀浆及肝线粒体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 DA),研究青藤碱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结果青藤碱能清除.OH和O2÷,其EC50分别为1.35和0.136 m g/mL,且呈浓度依赖关系,青藤碱能抑制大鼠肝匀浆自氧化及VC-F e2 系统诱导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结论青藤碱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肝线粒体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酵轮叶党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发酵和未发酵轮叶党参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DPPH·)的能力,阐明酵母菌发酵对轮叶党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活性酵母发酵轮叶党参7d后用沸水提取,并用80%乙醇除去蛋白质和多糖,减压浓缩,采用清除DPPH·能力的方法比较发酵、未发酵轮叶党参提取物及抗坏血酸对DPP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通量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实验方法,对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姜黄醇提物和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测定波长515 nm,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62.5~750.0 μg/mL线性良好,方法可靠。姜黄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7.78 mg/mL)明显强于水提物(IC50 14.84 mg/mL)。结论 建立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方法可靠、简便、灵敏,其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抗氧化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一种与醚键相连含自由羧基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方法以元素分析、UV-Vis、IR、1H-NMR和ESI-MS对目标物质进行表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卟啉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性质。结果合成产物为目标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结论带活性官能团的荧光素-卟啉化合物可能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自由基水平变化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氦氖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按照Sun改良的肾上腺素自氧化法及Uchiyama的双波长测定法,分别动态测定40例对照组和47例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组患者血浆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治疗组LPO含量伤后第10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伤后第1、5、10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B疗法能使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加,从而减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