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1~12月出院的903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100%,使用频度依次为青霉素类、第3、4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第1、2代头孢菌素,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251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2006年1~12月出院的651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高的药物是为一、二代头孢菌素(53%)、三代头孢菌素(40%)、喹诺酮类(9%);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平均用药时间4.4d;排序前10位药物DUI均<1;抗菌药物平均费用955元.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以及用药时间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一步加强抗茵药物合理预防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某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5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251医院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06年1-12月出院的651例I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高的药物是为一、二代头孢菌素(53%)、三代头孢菌素(40%)、喹诺酮类(9%);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平均用药时间4.4d;排序前10位药物DUI均〈1;抗菌药物平均费用955元。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以及用药时间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预防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是普遍现象,其用药的合理性对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和耐药性的产生有重要意义.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调查前设计调查表,对我院2009-04~12在外科住院手术Ⅰ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的988例患者,逐一填写:包括病案号、科室、年龄、性别、疾病及手术类别、药名、抗菌药物种类,使用剂量、天数和联合用药等内容,逐项登记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调查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2010-08-01至2010-08-07(专项整治前)和2014-08-01至2014-08-07(专项整治后)全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品种、持续时间、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100%下降到53.5%,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用药持续时间、使用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趋于合理,抗菌药物人均费用由整治前的921.3元下降为319.2元.结论 通过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7~12月518例和2012年1~6月66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临床药师干预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到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规定范围,术前0.5~2h内给药率达到100%,在合理选药上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效果明显,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理特性用于颅内手术麻醉,评价其在颅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颅内手术的30名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R)和异丙酚+1%普鲁卡因静脉麻醉组(PP),每组15例。PR组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力月西、仙林、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维持为静脉滴注异丙酚2~4 mg/(kg.h)和瑞芬太尼2~4μg/(kg.h);PP组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力月西、仙林、芬太尼、异丙酚,麻醉维持为静脉滴注异丙酚2~4 mg/(kg.h)和1%普鲁卡因。记录平静、入室、插管、术中、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和SpO2以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PR组MAP与入室比插管时P<0.05,术中P<0.01,HR与入室比无明显变化P>0.05;PP组MAP与入室比插管时P<0.001,术中P<0.01,HR与入室比术毕P<0.01。PR与PP比MAP插管时P<0.01,HR术中和术毕P<0.05,术毕麻醉苏醒时间PR组短于PP组。结论PR组在颅内手术麻醉诱导、维持、术毕拔管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深浅可控性好,且苏醒平稳迅速,更适合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院Ⅰ类手术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特点及合理性情况,为临床正确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1-11至2012-04共538例Ⅰ类手术切口病例,统计分析手术类型、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机、用药时长等情况。结果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使用率为84.01%,以头孢硫脒与头孢噻肟使用比例最高,占所有使用病例的20.58%和17.26%,联用抗菌药比例为6.42%。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2~24 h、0.5~2.0 h和术后的比例分别为8.62%、46.24%和45.13%。给药时间控制在术后24 h 内者为18例,25~48 h内者为81例,大于48 h者为353例,平均使用6.83 d。结论 此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与用药时长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与临床药师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I类切VI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出院的398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398例I类切VI手术患者中32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0%,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为主,占94.42%,其中93.44%用药时机正确:术后用药时间无指征超24h占58.13%。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机及用药品种的选择方面已趋规范.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总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苏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11):1399-1400
目的:调查我院手术科室Ⅰ类切口病例抗生素使用现状,探讨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6例,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抗生素使用率100%,所用品种以帕珠沙星、克林霉素及美洛西林钠居多,存在用药指证不严格,用药时机不当,持续用药疗程长,抗生素品种选择欠安、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需加强对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的培训并予以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培朵普利(PER)与抗肿瘤抗生素博安霉素(BAM)联合给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观察二者联合给药的作用。结果PER 2 mg.kg-1每天灌胃给药,直到实验结束;BAM 1 mg.kg-1腹腔给药×3,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1)在肿瘤接种后第1天给药,合用组肿瘤生长速度比单用组的慢,在第19天,PER抑瘤率为59.3%,BAM抑瘤率为39.1%,二者联合的抑瘤率为76.0%,CDI为0.96;(2)在肿瘤接种后延迟给药,合用组肿瘤生长速度也比单用组的慢,在第19天,PER抑瘤率为42.9%,BAM抑瘤率为37.9%,二者联合的抑瘤率为76.6%,CDI为0.66。结论PER与BAM联合抗肿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探索合理干预途径。方法 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2011-07至2011-09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前组(基线调查组),2012-07至2012-09,以及2013-07至2013-09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后1、2组,对干预前后3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共调查病历348份,2011-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依次为96.2%、33.6%、6.9%(P〈0.05)。3种Ⅰ类切口手术3年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甲状腺100%、3.8%、2.9%;腹股沟疝91.8%、55.5%、12.8%;乳腺100%、61.9%、8.7%。结论 通过制订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分析解放军307医院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时长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HIS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该医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计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等级医院评审前的70%下降到50%,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手术的使用率也呈稳定下降趋势;但子宫肌瘤切除术下降至40%后急剧反弹至80%,其使用时长从之前的2.47 d缩短至0.16 d,反映其用药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结论随着等级医院迎检工作的开展,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举措,使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呈持续改进的趋势,反映了控制措施得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