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 ECMO)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48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ECMO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 h及24 h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肺动脉压( PAP )、心率( HR )、心脏指数( CI )〕,治疗前和治疗24 h 后全身氧代谢检测指标〔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PvO2)、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治疗后败血症、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治疗前和治疗4 h后两组患者HR、 PAP、 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2)全身氧代谢检测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 PaCO2、 SaO2、 PvO2、PvCO2及S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PaO2、 SaO2、 PvO2及SvO2高于对照组, PaCO2、 PvCO2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24)、病死率为29.2%(7/2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0%(6/24)、67.7%(16/24)(P<0.05)。结论采用ECMO治疗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ARD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救治急性左心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AI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24、72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血压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6、24、72h的PaO2、SaO2、PaC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1—6h的Pa02、S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1~6h后PaO2、SaO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72h后两组PaO2、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6h后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LHF患者给予BiPAP可显著提高动脉SaO2和PaO2,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2月江西省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收治的中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Bi 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SaO2)。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和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P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CO2及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Bi PAP治疗中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迅速纠正低氧及CO2潴留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评价动脉血氧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诊断和预防HP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组)及同期住院60例非肝硬化失代偿者(对照组),比较2组的PaO2、SaO2、PaCO2。并比较肝硬化组Child-Pugh为A、B、C间的PaO2、SaO2、PaCO2。[结果]肝硬化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①肝硬化组PaO2与对照组PaO2比较P〈0.01,而肝硬化组和对照组SaO2、PaCO2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Child-Pugh A、B、C 3级间PaO2,SaO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级间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aO2、SaO2值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其发生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呈梯形上升。血气分析对HPS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ARDS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成功组11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h后PaO2/FiO2、HR、PaO2、SaO2、RR都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2h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中重度ARD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均采用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72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ydn)、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2DO2)的改变;统计患者的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PaCO2、Pmean、Ppeak、P2-aDO2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而PaO2、Cydn、PaO2/FiO2水平呈升高趋势(P均<0.05);治疗72h后,患者PaO2、Ppeak、Cydn、PA-aDO2、PaO2/FiO2水平趋于稳定状态。患者28d病死率为25.00%,机械通气时间(9.87±2.01)d,重症肺炎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入住ICU时间(11.36±3.65)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结论: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效果较明显,可改善患者通气状态及氧合指数,有效避免肺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长远  秦俭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09-1310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进行吸氧、抗炎、平喘等常规治疗,同时NPPV治疗,对照组4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24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的区别;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PH和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R、RR和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NPPV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纠正缺氧,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面罩连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pH、PaO2、S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45例患者效果明显,原有的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APACHE Ⅱ、pH、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R、PaCO2明显改善(P<0.05),16例患者效果不佳,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结论 在综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积极早期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使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12例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NO吸入治疗,NO起始治疗体积分数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0.5、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SaO2、PaO2、氧合指数;至某个时间点NO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将体积分数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NO后24 h内,SaO2、PaO2、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NO降体积分数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52 h NO体积分数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ARDS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呼吸衰竭早产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衰竭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PS(固尔苏)100~200 mg/kg,治疗组行HFOV,对照组行常频通气.于治疗前(T0)、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48 h(T4)记录两组PaO2、PaCO2、S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氧合指数(0I).结果 治疗组T2、T3、T4时的Pa02、SaO2均高于T0,OI均低于T0,P均≤0.05;T1、T2、T3、T4时的PaCO2均低于T0,a/A均高于T0,P均≤0.05.对照组T2、T3、T4时的Pa02均高于T0,P均≤0.05;T1、T2、T3、T4时的PaC02、OI均低于T0,a/A、Sa02均高于T0,P均≤0.05.治疗组T1、T2、T3、T4时的PaO2、a/A、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O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死亡1例、肺出血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轻度脑室内出血4例,对照组分别为1、2、3、2例,P均>0.05.对照组慢性肺疾病(CLD)4例,治疗组无CLD发生,P≤0.05.结论 HFOV联合PS治疗呼吸衰竭早产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朱筱珊  刘光辉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89-1791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应用 PS 替代疗法救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21例的疗效;结果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 h、12 h、24 h 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PaCO2)明显改善(P〈0.05),主要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等指标均明显降低,21例患儿中19例有效,有效率90.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降低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镇静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机械通气后,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持续镇静。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重复插管发生率、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天数。结果机械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CO2、PaO2及SaO2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重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静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异常动脉血气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减少医疗费用,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BiPAP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4h,24h,72h,判断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CO2、PaO2变化。结果两组治疗4h,24h,72h后,治疗组在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CO2、PaO2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面罩BIPAP通气适合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在改善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在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简称BiPAP组)和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组(简称联合组),联合组于BiPAP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治疗结束后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改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的治疗成功率、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等方面,与BiP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组治疗肺性脑病时,其改善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等方面均优于BiPAP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利尿、强心等药物基础上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加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时测定两组pH、PaO2、SaO2、PaCO2,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及愈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面罩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4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观察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SaO2,静脉血降钙素原(PCT),FEV1、FEF25~75%、DL CO及胸部CT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EF25~75%、DL CO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FEVl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部CT病灶吸收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无创通气联合BAL技术治疗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较常规治疗能更快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