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成中度组和重度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压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IPSS、QOL、Qmax、Ru均改善明显(P〈0.001)。服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Qmax、Ru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服药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是治疗我国BPH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NC  Wu SL  Jin J  Qiu SP  Kong CZ  Song YS  Ye ZQ  Sun G  Sun YH  Sun YC  Wang XF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947-950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差异,确定不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最佳适应证。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906例BPH患者,随机进入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与萘哌地尔;50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与爱普列特以及植物制剂舍尼通等7种治疗药物组。每3个月随访一次,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与平均尿流率(Qave),前列腺总体积(TPV)与前列腺移行带体积以及残余尿量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不同指标基线水平将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各治疗组患者主观指标IPSS和客观指标Qmax的改善情况。结果 基线指标分析显示,全组主观指标IPSS评分和客观指标Qmax水平与TPV以及移行带体积呈明显相关性(P〈0.01)。至随访6个月时各类药物均使BPH患者的主观指标IPSS与QOL评分及客观指标Qmax与残余尿量有明显改善。各种药物对主客观指标的影响程度的组间比较显示,对IPSS的改善无显著差异;5α-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爱普列特与非那雄胺可以使TPV和移行带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将患者以前列腺体积〈35.5cm^3和≥35.5cm^3分为两层,在非那雄胺治疗的患者中Qmax平均增加5.7ml/s和2.2ml/s(P〈0.01),在舍尼通、萘哌地尔及多沙唑嗪治疗组,≥35.5cm^3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以IPSS〈20分和≥20分进行分层,各种药物的疗效均在≥20分时更为明显(P〈0.01)。结论 各种药物均可明显改善BPH患者的主、客观症状,各种药物的疗效均对基线IPSS评分较高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5α-还原酶抑制剂能明显减小前列腺体积,对于前列腺体积≥35.5cm^2者有更为明显的主客观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治疗不同体积BP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患者68例,其中I组36例,体积〈50ml;Ⅱ组32例,体积≥50ml,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天1次,服用3个月。回顾性分析服用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PSS、QOL、Qmax均有所改善,减少了PVR,I组优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前列腺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有10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头晕、头痛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均于服药3天后症状消失;逆行射精4例,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结论:盐酸蛆索罗辛能明显改善BPH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前列腺体积小于50ml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附2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积极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对216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TURP术。结果本组216例安全实施TURP,手术平均时间46min,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41g。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一例水中毒、永久性尿失禁及继发性出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30.5分降到7.8分,剩余尿(PVR)由156ml降至20ml,最大尿流率(Qmax)由8ml/s增至20ml/s,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9分降到1.5分,治疗前后IPSS、PVR、Qmax、QOL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加强个体化围手术期的处理,TURP仍是治疗高龄高危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TUVP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BPH45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随访3-6个月,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1.5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14.1ml/s,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较简易、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危BPH采用电化学治疗随访2年的疗效。方法高危BPH患者68例(含门诊患者4例),均为年龄≥80岁或并发重要器官及系统严重病变或功能损害。治疗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Qmax分别为(62.03±50.69)mL、23.19±9.33、4.58±1.09、(4.33±3.75)mL/s。68例均在尿道表面麻醉下采用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12、24个月复查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复测IPSS、QOL及Qmax。结果 68例均能耐受治疗,除轻微出血、感染及一过性尿失禁外,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max分别为(43.85±33.48)mL、11.63±7.14、2.44±1.36、(11.44±4.20)mL/s,治疗后24个月为(45.80±33.46)mL、12.37±7.48、2.66±1.40、(10.82±4.03)mL/s。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电化学治疗高危BPH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可用于门诊治疗,治疗后3个月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均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QN,连服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剩余尿(RV)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IPSS评分明显下降(12.4±3.5VS22.4±6.8),QOL、Qmax、RV等亦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前列腺体积中、轻度增大者,单用哈乐即可达到理想疗效,从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膀胱重量与前列腺增生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重量(Bw)与常用BPH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81例BPH患者分为尿潴留与非尿潴留组,经腹B超(TAUS)测量其BW,将BW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尿后残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1例患者年龄平均(71.73±5.80)岁,IPSS(15.89±3.44)分,QOL(3.88±0.93)分,PV(61.55±19.67)m1.PVR(71.11±30.83)ml,Qmax(9.93±2.74)ml/s,PSA(3.30±2.63)rig/ml,BW(75.85±18.45)g;两组间年龄、QOL、PV、PRV、Qmax、PSA和BW存在显著性差异,而I—PSS差异无显著性;BW与年龄、IPSS、QOL、PV、PRV、PS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7,r=0.481,r=0.816,r=0.911,r=0.784,r=0.864,P〈0.001),而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01)。结论BW能反映BPH的严重程度,对指导判断BPH严重程度和外科干预时机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施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福施乐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60例BPH患者采用福施乐治疗12周。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和前列腺体积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平均尿流率(Qave)为次要疗效指标,来评价福施乐治疗BPH的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IPSS评分、Qmax、PVR、QOL评分、Qave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福施乐可明显改善BPH患者的排尿症状,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膀胱内前列腺突入度(IP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前列腺电切(TURP)手术效果的预测评估作用。方法 136例患者因BPH入院行TURP,经腹超声测量IPP,根据IPP程度将患者分为突入组(IPP10mm)66例,对照组(IPP≤10mm)70例,比较2组术前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差异,统计、分析2组术前和TURP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 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变化;多因素分析IPP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术前IPSS、Qo L相比无差异(P0.05),但突入组PV、PSA、Qmax、PV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URP术后随访6个月,突入组IPSS下降、PVR减少和Qmax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P程度与TURP术后IPSS下降(OR=2.98,95%=1.05~6.89)、Qmax提高(OR=5.96,95%=2.85~9.55)相关。结论IPP程度可影响BPH患者PVR和Qmax,相对于IPP≤10mm,IPP10mm的BPH患者TURP术后IPSS下降、PVR减少和Qmax提高更加明显,IPP程度可预测BPH患者TURP术后IPSS下降、Qmax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临床、CT及B超确诊为BPH的患者12例,年龄61~82岁,病程2~16年.剩余尿(RU)平均为138 ml,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9.6 ml/s,国际症状评分(IPSS)平均24.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4.8分.超选择性动脉造影证实为前列腺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对手术前后IPSS、QOL、Qmax、RU进行比较,采用经直肠超声、CT观察前列腺大小、血流变化,尿道造影了解尿道狭窄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完成21支较大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其中髂内动脉分支5支,膀胱下动脉分支9支,阴部内动脉分支5支,闭孔动脉分支2支.单侧栓塞3例,双侧栓塞9例.术后IPSS 4.8分、QOL 1.3分、Qmax 18.9 ml/s、RU 0~3 ml,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彩色多谱勒显示前列腺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弱、最大血流速度减慢,B超或CT检查前列腺体积从平均127 ml缩小到90 ml,缩小71%,X线造影尿道狭窄消失.结论动脉栓塞治疗BPH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复发l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的高危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症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1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2.4±23.5)min,术后均未输血及使用止血、血管活性药物。术后3月、6个月IPSS、QOL、Qmax、PVR、PSA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无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复发性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BPH患者60例,前列腺重量均〉100g,分为HoLEP组(n=32)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oLEP组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所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Qmax、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同时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更适合于大体积BPH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进行对比研究,评估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9月收治BPH患者70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其中PVP组35例(研究组),PKRP组35例(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返院由专人负责复查,记录术前和出院后3个月的临床观察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男性性功能四项(MSF-4)以及并发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量、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问、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QOL、Qmax均得到显著改善,MSF-4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P组和PKRP组分别有2例(7.0%)和3例(10.0%)术后发生前尿道狭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尿失禁。结论:PVP是一种治疗BPH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3个月内)疗效及安全性与PKRP类似,长期疗效有待随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爱活尿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爱活尿通(Eviprostat)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00例BPH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观察。患者服用爱活尿通每次2片,每天3次,共12周。主要疗效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 ax),膀胱残余尿量(Ru)和前列腺体积(V);次要指标为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平均尿流率(Qave)。结果:服药12周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降低5.67分(P<0.001),QOL评分平均降低1.44分(P<0.001),Qm ax较治疗前平均增加1.70 m l/s(P<0.001),Qave平均增加1.15 m l/s(P<0.001),膀胱残余尿量(Ru)平均减少5.07 m l(P=0.046),PSA平均下降0.129μg/L(P<0.01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结论:爱活尿通可明显改善BPH患者的排尿症状、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PH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0例BPH患者采用Sonablate 500型“经直肠超声聚能刀”进行前列腺消融术。在术前、术后30min,1、2、6和12个月,经直肠超声观察前列腺和前列腺部尿道的影像学变化,通过尿液分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23例术后12个月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结果对143例进行了12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降低,PVR减少,Qmax明显提高(P〈0.01),前列腺体积缩小(P〈0.05)。前列腺消融时间25—90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3—19d,7例术后反复排尿困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行TURP手术,3例患者出现附睾炎,1例术后15d发生尿道直肠瘘。术后经直肠超声观察和膀胱尿道造影,证实术后前列腺部尿道较术前明显增宽。结论“经直肠超声聚能刀”前列腺消融术,能对前列腺组织进行选择性破坏,具有微创(无血手术)、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者可联合TURP治疗。“经直肠超声聚能刀”治疗BPH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CP)的临床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我科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7例BPH合C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合并CP,将所有患者分为CP组(124例)和非CP组(16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EPS白细胞数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然而根据有无接受抗CP治疗,进一步将CP组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PSS和QOL评分的变化。结果与非CP组相比,CP组患者发病年龄更迟、血清PSA值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IPSS及QOL评分更高(均P0.05),但EPS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未明显改善(P0.05)。结论 BPH常合并CP;与单纯BPH相比,BPH合并CP具有发病年龄迟、血清PSA更高、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的特点;在常规BPH治疗的同时予以抗CP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危重度BPH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出血少,疗效满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下降,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TUVP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