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nm23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Q  Sun W  Zhao Y  Wang M  Qin Y  F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27-429
目的探讨nm23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预后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GISMT患者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胶银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nm23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下降(P<0.01)。nm23表达与肿瘤的良恶性生长方式、大小、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的关系(P<0.01或P<0.05)。nm23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m23阴性组的AgNORs和PCNA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nm23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与AgNORs、PCNA可互补作为判断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癌中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肾癌及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降低,p16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位检测肝外胆管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研究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40例肝外胆管癌PCNA阳性29例,定位于肝外胆管癌细胞核,PCNA标记指数(PCNALI)范围为9.5%-81.3%,PCNA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PCNALI与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CNALI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结果说明:PCNALI是肝外胆管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估计胆管癌预后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估计胆客癌预后中价值,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胆管癌及其生病变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0例胆管癌患者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有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癌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活性。Ⅲ期胆管癌PCNA高增殖组(8例)平均生存期13个月,低增殖组(10例)为2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CNA对估计胆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1例胆囊癌标本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下同)/nm23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nm2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NDPK/nm23表达与胆囊癌组织的分化、局部浸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1)。NDPK/nm23阳性患者生存中位数12.25个月,阴性患者6.5个月,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提示nm23检测对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春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胃肿瘤(胃腺瘤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组织切片中PC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PCNA指数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残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46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TGFβ1、PCNA,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组高(P<0.05);PCNA在肾癌组高表达(P<0.01),且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细胞癌中表达量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细胞癌高(P<0.05),TGFβ1表达量与PCNA表呈负相关关系(P<0.01),TGFβ1表达量低及PCNA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TGFβ1对处于增残太怕肾细胞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肾癌发展,TGFβ1及PCNA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1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16基因产物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兔抗人p16多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在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8.5%(62/106),在腺癌中的表达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高(P<0.05)。在鳞癌和腺癌中p16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高分化和低分化鳞癌之间p16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鳞癌和腺癌中p16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肺癌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p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肺癌的发生过程中作用不同,且与肺癌分化不良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PCNA、T和Th淋巴细胞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淋巴细胞(T)和辅助T淋巴细胞(Th)在52例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NA指数(PCNALI)与肿瘤核分级存在相关性,与分期无关;PCNALI≥20%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20%组(P<0.05)。T淋巴细胞标记指数(TLI)≥10%组生存率明显高于<10%组(P<0.05);辅助T淋巴细胞标记指数(ThLI)≥10%及ThLI<10%两组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ThLI与肿瘤分期、核分级无相关性。结论:PCNALI、TLI可以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指标,ThLI与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