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是信息技术与设计技术密切结合而产生的一门高新技术 ,而人工神经网络又是当代信息科技的竞争热点。传统口腔修复中 ,前牙修复体的形状设计、技师的制作仅靠医生的设计卡 ,未见患者修复前牙齿牙列、牙根、唇形等情况 ,制作有很大的盲目性 ,而且患者在修复前无法预知修复后效果 ,缺乏治疗信心。将CAD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口腔前牙冠桥修复设计 ,不但优化设计 ,突破旧有模式 ,同时也增进了患者、医生、技师间的信息交流和处理。基于神经网络的前牙冠桥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原理与实现的研究 ,是一种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前牙冠桥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旨在加强信息交流,提高修复体的美学质量。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图象;建立颜色样本库;运用基于三刺激值的相对比色法原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自动匹配,从而进行修复体的颜色设计。结果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医生、患者共同参与设计颜色,并提供材料及工艺处方。结论 实现了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自动匹配和手动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前牙冠桥修复体形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增进医、患、技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前牙修复体的美学质量。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图象、采用空间域方法、邻域平均法、图像平均法和图像平衡法等进行图象预处理;建立样本牙形库、通过对样本牙、缺失牙的特征选择、提取和排序、运用计算机基于串-并方式的三层可调隐单元模糊神经网络法,结合医生、患者的意见,进行前牙修复体计算机的形状自动设计和手动个性化设计。结果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对前牙各种不同缺失与缺损临床病例86例进行设计、医生、患者共同参与设计形状,打印制作配方,形状匹配效果满意。结论 实现了修复体形状的计算机自动匹配和个性化设计,促进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920例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追踪观察自1995年1月以来诊治的920例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病例,以修复体的状况、基牙的健康情况、牙周组织的状况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修复体的临床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在观察期间发现失败病例74例,其中前牙冠36例,46个冠;后牙冠失败18例,22个冠;前牙桥失败12例,后牙桥8例,占总病例数的8.04%。其中单个冠的失败率为4.84%,固定桥失败率为8.77%。失败修复体数占总修复体数的5.39%。结论: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为进一步提高修复成功率,在临床和技工操作当中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Gl-Ⅱ型渗透陶瓷底层资料材料用于制作全瓷单冠及桥体的方法和技术。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门诊右上中切牙,右上第一磨牙冠修复病例及左上侧切牙缺失双端固定桥修复病例,用GI-Ⅱ型渗透陶瓷作为底层瓷,Vitadur alpha作为饰面瓷,制作前后牙单冠有前牙桥全瓷修复体,口内试戴、粘固。结果:修复体美观性能优越,边缘适合性好。结论:GI-Ⅱ型渗透陶瓷能够满足全瓷修复体对底冠的要求,制作出的全瓷修复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瓷材料用于制作全瓷单冠及桥体的方法和技术.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门诊右上中切牙,右上第一磨牙冠修复病例及左上侧切牙缺失双端固定桥修复病例,用GI-Ⅱ型渗透陶瓷作为底层瓷,Vitadur alpha作为饰面瓷,制作前后牙单冠及前牙桥全瓷修复体,口内试戴、粘固结果:修复体美观性能优越,边缘适合性好.结论:GI-Ⅱ型渗透陶瓷能够满足全瓷修复体对底冠的要求,制作出的全瓷修复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珠海市中医院牙科中心肖丹全瓷冠修复体,是继金属一瓷冠修复体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牙冠修复体,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全瓷冠具有颜色自然逼真,稳固耐久等特点,临床上牙冠修复效果良好。现以我院使用的VitaHi-Ceram材料为例,将全瓷...  相似文献   

8.
国产口腔修复CAD-CAM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目的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3轴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全牙列28颗标准牙冠的形态数据。利用Matlab 5.3作为数据处理和程序开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在牙冠表面定义特征区和特征点并进行各种变换和调整。用Surfacer10.5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修复体设计程序的研究与开发。用国产3.5轴的数控加工设备进行修复体加工。结果 建立了国人28颗标准牙冠的三维图形数据库。开发了咬合形态调整和修改程序。初步实现了冠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过程并完成了其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全过程。结论 本项实验系统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学者已掌握了口腔修复CAD-CAM的基本理论、数学描述、技术和制造工艺。为进一步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可摘式美学牙龈修复体在上颌前份种植义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改善上颌前份种植义齿美学效果的新方法。方法 54例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接受了种植义齿修复后,其中的8例患者存在有基台外露,义齿牙冠过长和牙间楔状间隙显著等影响美观的临床表现,作者利用丙烯酸树脂制作精确吸附固位的可摘式人工牙龈修复体来恢复种植义齿的牙冠及牙周组织的解剖学形态。结果 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未见牙龈退缩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人工牙龈修复体理想地纠正了上述患者种植义齿的美学缺陷。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可有效地增强上颌前份种植义齿修复后的美学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在前牙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在前牙冠桩修复中的应用。方法:31例37个前牙需桩冠修复病例,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使用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冠修复。结果:随访3~23个月,36个牙冠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度、牙周状况均良好,1个牙冠修复体出现松动。结论: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在前牙区桩核冠修复中能提供较好的固位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