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包被材料,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以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胰岛素纳米粒口服后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多呈球形,粒径为220.6±15.9nm,胰岛素包封率为75.4%±3.2%,载药量为19.5%±2.6%.降血糖实验表明健康大鼠在灌胃(25U/kg)后6~12h内,血糖浓度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在灌胃(25U/kg)后6h血糖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9h以上,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7h.结论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 ,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抗毒酶基因纳米粒 ,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 ,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 ;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 ;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优化的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 :壳聚糖浓度 30 0 μg·ml-1,丁酰胆碱酯酶基因质粒浓度 10 0 μg·ml-1,硫酸钠浓度 8mmol·L-1,pH值 5 .5 ,涡旋混合时间 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 10 0nm以下 ,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 :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 5 0~ 10 0nm范围 ,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 ;平均Zeta电位为 15 .9± 6 .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 :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 ,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酶。结论 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丁酰胆碱酯酶基因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肠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HPLC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分布均一,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合乎要求,并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达到70%以上。结论葛根素肠溶纳米粒体外释药良好,能达到良好肠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madecassic aci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MA-SLN)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1)采用溶剂乳化挥发-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工艺及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其质量进行评价。(2)配制羟基积雪草酸溶液为对照考察两种剂型中羟基积雪草酸的体外释放及透皮行为。结果 (1)优化处方为羟基积雪草酸230.87 mg,山嵛酸甘油酯300 mg,P188与T-80用量比为1∶1。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下呈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226.8±11.2) nm,PDI为(0.19±0.08),Zeta电位为(-25.11±3.24) mV。呈淡蓝色乳光,包封率84.1%,载药量21.5%。(2)两种剂型中羟基积雪草酸的体外累积释放24 h是75.63%,而溶液剂在4 h时已达97.36%;经皮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9754和0.6185 μg·cm-2·h-1,皮内滞留量分别为(5.73±0.32)和(2.73±0.56) μg/cm2。结论 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使难溶性的羟基积雪草酸体外释药显缓释特征,且皮肤渗透及皮内滞留量较溶液剂有显著提高,为下一步研制纳米凝胶剂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望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立  计岩 《西南军医》2015,(3):269-273
目的 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壳聚糖(PEDF/CS)纳米粒,考察其体外性质及其在兔角膜碱烧伤中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PEDF/CS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粒径、包封率、zeta电位及体外释放量,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右眼作为实验眼。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EDF滴眼液组(B组)、PEDF/CS纳米粒组(C组),每组20只。用药后7、14、21、28d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使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PEDF/CS纳米粒大部分呈规则的球型,粒径为(354±1.6)nm,zeta电位为(22.5±0.7)m V,包封率为(76.15±2.80)%,体系较为稳定,具有缓释功能。明显下调兔创伤角膜中的VEGF的表达促进角膜修复,各时间点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壳聚糖纳米粒滴眼液通过下调兔创伤角膜中的VEGF的表达,可以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载IR-820及全氟正戊烷(PFP)的相变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IR-820/PFP@PLGA)在体外的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特性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效应.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IR-820/PFP@PLGA纳米粒,检测其基本表征、热致相变及光热效应,观察该纳米粒在体外的超声/光声双模态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的增效情况.方法 检索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依据病原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分类,比较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中对不同病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最小抑菌浓度(MIC90)的降低倍数为考察指标.结果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不同耐药机制的病原菌增效作用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效作用差;对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机制复杂的病原菌影响不显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的影响较大.结论 临床应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时,应根据不同病原菌耐药机制,药敏试验结果所提示的产酶和耐药情况,以及不同酶抑制剂的作用特点,确定复方制剂的品种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8.
樊宇  唱韶红  巩新  刘波  吴军 《军事医学》2016,(8):628-633
目的:通过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制备重组人凝血酶原2(prothrombin-2),并利用锯鳞蝰(Echis carinatus)凝血酶原激活剂ecarin将其活化为凝血酶,分析凝血酶的活性。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凝血酶原2和ecarin的cDNA序列,设计并优化合成凝血酶原2和ecarin基因。将凝血酶原2基因构建至表达载体pPICZαA中,转化并筛选重组凝血酶原2的糖基工程酵母菌,诱导工程酵母分泌表达凝血酶原2,培养上清中的目的蛋白经两步阳离子层析纯化制备,并利用酶切N-糖链和肽指纹图谱分析鉴定目的蛋白。将ecarin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cDNA3.1(+),瞬转HEK 293T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将HEK 293T工程细胞培养上清与纯化的凝血酶原2反应,利用凝血酶发色底物S-2238,测反应产物的酶促活性;利用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反应产物的血凝时间、分析血凝活性。结果酵母表达凝血酶原2的培养上清经纯化获得37×103的目的蛋白,去除N-糖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降为35×103,与凝血酶原2理论分子量一致。经肽指纹图谱鉴定,纯化得到的蛋白为凝血酶原2。制备的凝血酶原2经HEK 293T细胞表达ecarin的培养上清处理后,可催化S-2238解离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且pNA产生的光密度值随着处理的凝血酶原2的增加而升高;经ecarin处理的凝血酶原2能促进血浆凝结,与凝血酶试剂的血凝时间接近,且血凝时间随着处理的凝血酶原2的量减少而延长。结论利用毕赤酵母制备了重组人凝血酶原2,被ecarin活化为具有活性的凝血酶,有望替代从血浆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用于战伤救治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转染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了含有FHIT基因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FHIT,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得到表达正常FHIT蛋白的细胞株Hep G2,FHIT。然后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了Hep G2/FHIT细胞接受^60Coγ射线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人肝癌细胞Hep G2重新表达FHIT后其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增加,表现为接受电离辐射后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细胞增加。细胞周期检测发现Hep G2重新表达FHIT后接受电离辐射后发生G2期阻滞的程度减轻。结论FHIT基因缺失的肿瘤细胞重新表达正常的FHIT蛋白可以提高其辐射敏感性,并且辐射敏感性提高可能是和FHIT基因抑制了ATR/CHK1通路活性有关。FHIT基因.电离辐射联合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肿瘤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2~104μg/ml)MI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及HBsAg、HBeAg、Pre-S1Ag表达的影响,采用FQ PCR检测MIP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 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5细胞无毒性作用,TC50为4633μg/ml。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BsAg、HBeAg、Pre-S1Ag以及HBV DN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29、28、20和83。结论 MIP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遍地金提取物抗抑郁活性。方法 采用小鼠悬尾实验,通过记录5min内小鼠累计不动时间,比较给药组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对抗小鼠抑郁状态的作用。结果 遍地金组的不动时间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alh/c♂小鼠对悬尾引起的不动行为无耐受性。金丝桃植物遍地金提取物在小鼠悬尾试验中显示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建立并优化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以HepG2细胞为例,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的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电泳参数和凝胶浓度进行一系列的优化。结果与结论:本研究采用增溶、排异的裂解法处理样品,选择适中的样品量,用预制固相pH梯度——IPG胶条(pH=3~10)第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并选用12%~14%的梯度胶进行第二向SDS分离,可获得质量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3.
以“跑转笼”运动方式观察C57BL/6J小鼠运动量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对探索行为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小鼠的跑笼活动量呈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趋势。和5月龄鼠比较,13、24月龄鼠的探索活动明显降低(P<0.01),且24月龄鼠丧失了对新环境探索而形成习惯的特征。5月龄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24月龄鼠保留了形成习惯的特征,13月龄鼠形成习惯的特征更明显。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改善增龄引起的探索行为损害。本文讨论了探索行为与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平衡木试验定量平衡、协调运动功能来研究C57BL/6J小鼠小脑运动功能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运动功能年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3、24月龄鼠通过平衡木的“总时间”和“停留时间”均明显长于5月龄鼠(P<0.05,P<0.01),以24月龄鼠的延长更显著。8和19个月运动后,和同龄对照组比较,运动组通过平衡木的“总时间”和“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表明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够改善小脑的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慢性运动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可能是运动对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和多巴胺系统保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介导的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GA—NIS,并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制备重组NIS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NIS,体外感染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8505C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被感染细胞的NIS蛋白表达,并通过摄碘实验及NaClO4摄碘抑制实验验证其表达的NIS蛋白功能和特性。结果成功制备了重组NIS基因的rAAV—NIS,其感染肿瘤细胞所表达的NIS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且具有介导碘摄取的功能,以及被NaClO4抑制的特性,表明与正常甲状腺细胞的NIS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特性。感染细胞的碘摄取较未感染细胞明显增高。结论rAAV—NIS能介导甲状腺癌细胞的碘摄取,为甲状腺癌NIS基因介导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human beta-actin related pseudogene H-beta-Ac-psi-2 (ACTBP2) gen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Han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applying fluorescently labeled samples and a differently labeled sequenced allelic ladder within the same lanes in denaturing gels, followed by laser detection and automated analysis using Genescan software 672. The discrimination index and the heterozygosity index were calculated to be 0.993 and 0.916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and 0.993 and 0.944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No deviation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was observed in these two populations. The allelic ladder, which ranged from 233 bp to 319 bp, was construct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23 regularly occurring alleles. The allelic ladder and 12 variants observed in 24 individuals in these two populations were sequenced. The vari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se variants differed from the alleles of the same repeats in the allelic ladder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hexanucleotides in the central repeat regions, base deletions in the flanking regions, and base insertions in the repeat units. Received: 22 November 1996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2 Januar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